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32例癫痫司法鉴定案例分析李身录罗继明邵晓芬我院于1992~1995年期间,共接受司法精神医学鉴定305例,确诊为癫痫者32例(10.5%)。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18~47(平均28.3±3.4)岁。未婚22例,已婚5例,离丧5例。文盲10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时伴发意识障碍与苯二氮( )类物质(BZD)滥用和伍用精神药物的关系.方法:对2002-2004年1 470例戒毒病人中122例伴发意识障碍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意识障碍发生率为8.30%(122/1 470例),其中有BZD滥用史的占78.69%(96/122例),脱毒时伍用精神药物的占77.08%(74/96例),说明有BZD滥用史和伍用精神药物有较高的意识障碍发生率.结论:海洛因依赖、BZD滥用、伍用精神药物三者可能存在某种互动关系.伍用药物使大脑皮层产生不完全抑制导致皮层下中枢机能释放.  相似文献   
13.
丙戊酸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戊酸盐作为一种情感稳定剂,对躁狂症的疗效已有定论。为探讨丙戊酸盐对抑郁症的疗效,本研究采取丙戊酸镁和阿米替林对8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综合报道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的临床资料。导致药源性抑郁或精神症状加重以氟哌啶醇和氟奋乃静癸酸酯较常见。氯丙嗪常致心动过速,而氟哌啶醇多引起心率减慢,唯异常心电图均不影响治疗。氯丙嗪可致毛细胆管郁积性肝损害,而引起 GPT 升高及过敏性皮炎者亦以吩噻嗪类多见。发现泰尔登有引起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可能。所有副反应均能于停药及对症治疗后消失。  相似文献   
15.
抗焦虑新药——丁螺环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重点介绍了丁螺环酮治疗的靶症状,治疗方法与其药代学和作用机理,比较了该药与BZD的异同点,希望以对减少日益增加的BZD滥用方面有所裨益。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对伴焦虑症状的疾患治疗中大量使用了三环类(多虑平)和苯二氮卓类药物(BZD),然而,随着这类药物应用的增加,人们对其副作用和安全性的认识亦越来越多,已知多虑平有较强的抗胆碱能及心血管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BZD除可引起镇静,认知功能损害外,长期使用可产生药物依赖和严重的躯体戒断症状,因此,临床医生普遍试图寻找一种安全更大,副反应更小,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引起依赖的新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又名布斯哌隆,商品名为布斯帕)Buspar),1972年由Wu和Rayburm首次合成,目前该药已由重庆西南制药总厂正式投产,推向市场。尽管国内外已对丁螺环酮在治疗焦虑,抑郁,强迫症,药物依赖等方面有过不少报道,肯定了该药的疗效[1-9],但是,丁螺环酮犹 如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待嫁姑娘,目前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现根据作用使用该药的体会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药作一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抗焦虑新药—丁螺环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20年中 ,对焦虑症状疾患的治疗中大量使用了三环类 (多虑平 )和苯二氮类药物 (BZD) ,然而 ,随着这类药物应用的增加 ,人们对其副作用和安全性的认识亦越来越多。已知多虑平有较强的抗胆碱能及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 ,因而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BZD除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外 ,长期使用可产生药物依赖 ,停药时可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因此 ,临床医生普遍试图寻找一种安全性更大 ,副作用更小 ,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引起依赖的新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于1972年由Wa和Rayburm首次合成 ,目前该药已由重庆西南制药总厂正式投产…  相似文献   
17.
呼唤自愿戒毒,强制管理的戒毒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国著名的毒理专家秦伯益院士早在几年前就指出:中国的戒毒应走“自愿戒毒,强制管理”的模式[1],可是应者寥寥,时至今日,我国的戒毒方式仍是处在强制戒毒(含劳教戒毒)和自愿戒毒二分天下的局面,戒毒后的复吸率居高不下,毒品的蔓延趋势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毒品相关并由此而滋生的社会恶果不断出现。现在,该是重新审视现有两种戒毒方式的时候了。1两种戒毒方式的区别1.1求治方式强制戒毒人员一般都由公安机关抓获,入所时都先行办妥强制戒毒决定书等法律手续,通知本人及其家属,并由公安机关决定强戒时间,强戒决定书具有法律效力。而自愿戒毒…  相似文献   
18.
无业海洛因依赖者的生涯及经济来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无业海洛因依赖者的生涯及经济来源.方法:对入院时自称无业的海洛因依赖者营生手段和经济来源进行调查.通过与患者个别聊天时患者自述;同期住院其他患者指认;通过对患者亲属、朋友入院或探访时询问所得.结果:有249例(56.72%)均从事与现行政策、法令相悖的各种营生,排列前三位的是涉赌72例(16.40%)、涉黄68例(15.48%)、扒窃38例(8.65%).娱乐休闲业主和经商共81例(18.44),无业人员94例(21.41%),情况不详15例(3.42%).结论:所谓无业的吸毒人员中绝大多数均有其各自的营生勾当,或涉嫌违法犯罪活动或从事不太体面的职业,故而羞于启齿,诡称无业.  相似文献   
19.
62例旅途性精神病司法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旅途性精神病犯罪行为的特点及原因。方法对62例旅途性精神病的卷宗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被鉴定人均系边远地区的务工者,犯罪行为性质以暴力凶杀为主,作案特点多为突然发生,动机不明,无预谋,被害人多为同车旅客或一般路人,与被鉴定人素不相识。作案工具大多为随身携带的劳动工具或即景物件。被鉴定人作案当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和错幻觉。结论旅途性精神病多为暴力犯罪行为,这与其精神病理症状的特点有关,也与该群体所处社会地位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0.
62例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复吸因素分析亢明李身录作者单位:311113杭州市公安局安康医院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祸害。海洛因作为阿片类受体激动剂,成瘾性强。由于海洛因产生的躯体、心理依赖症状及其它因素,脱毒治疗后复吸率比较高。我院1994~1995年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