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41篇
  2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IMRT)联合TP(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老年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TP化疗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3D-CRT),观察组给予IMRT,比较两组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EA、CA125、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老年NSCLC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改善T细胞亚群水平,效果优于3D-CRT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超广角扫描激光检眼镜(ultra-wide-field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 UWF-SLO)与传统彩色眼底照相(color fundus photography, CFP)对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相关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retinal astrocytic hamartomas, RAH)的检出情况, 评估UWF-SLO在TSC相关RAH识别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和眼科且明确诊断为TSC合并RAH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散瞳前置镜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 比较两种眼底成像技术的TSC相关RAH检出率, 分析可能影响病灶检出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24例TSC合并RAH患者参与本研究。在TSC相关RAH病灶检出方面, UWF-SLO(合成"伪彩"双激光通道成像)检出率显著高于9点固视CFP[98.6%(138/140)比65.7%(92/140), P<0.001], 检出差异主要在于对中周部和远周部RAH的检出(P<0.001)。在UWF-SLO病灶检出方面, 单红激光(633 nm)通道成像检出率显著低于单绿激光(532 nm)[52.1%(73/140) 比98.6%(138/140), P<0.001]和合成双激光通道成像[52.1%(73/140) 比98.6%(138/140), P<0.001]。单红激光通道成像中未检出的病灶均为1型RAH, 且病灶检出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RAH病灶最大厚度显著高于未检出组[(527.3±134.7)μm比(389.7±76.6)μm, P<0.001], 但两组病灶分布及病灶累及深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812, P=1.000)。  结论  相较于传统CFP, UWF-SLO可能具有更高的TSC相关RAH检出率, 可考虑将其应用于TSC相关RAH的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内毒素对急诊脓毒性休克早期血流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06—2019-06期间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血流感染组64例(观察组),阴性组56例(对照组)。分析观察组的病原菌种类,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休克指数,血清白细胞计数(WBC)、PCT、内毒素的含量。同时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与血流感染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等评价不同指标的预测价值;进一步把观察组分为革兰阴性菌组(G-组)和革兰阳性菌组(G+组),比较PCT和内毒素对病原菌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常见,约占70%;两组患者的体温、休克指数及WBC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PCT及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显示PCT和内毒素对血流感染的预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和内毒素预测血流感染的临界值分别为17.56 ng/ml、0.85 EU/ml(中度内毒素血症),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60%,88.90%)、(76.60%,91.70%);进一步研究发现,内毒素对革兰阴性菌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PCT,PCT对革兰阳性菌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内毒素(P0.05)。结论:检测血清PCT和内毒素水平均有利于鉴别早期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是否存在血流感染,其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另外,内毒素在预测革兰阴性菌感染方面要优于PCT,PCT在预测革兰阳性菌方面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15.
脑卒中是中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1%。尽管溶栓和取栓治疗领域的突破使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取得巨大进展,但无法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患者仍然众多,实现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仍面临挑战。在临床前研究中,许多药物表现出神经保护的治疗前景,但在临床试验中未能证明其有效性,目前尚无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明确疗效的药物。本文阐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总结了具有治疗前景的神经保护药物和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没药甾酮(GS)下调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减轻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神经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制备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细胞模型。在此细胞模型中,通过CCK-8法检测BV2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确定LPS和GS的最佳给药浓度;在此给药浓度基础上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LPS组及LPS+GS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给药6、12、24 h后TLR4/NF-κB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最后,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当LPS浓度≥3μg/mL和GS浓度>30μg/mL时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P <0.01),选择LPS(3μg/mL)和GS(30μg/mL)作为联合给药浓度,在此浓度基础上联合给药最长至168 h,BV2细胞增殖仍稳定,故选择此浓度作为最佳给药浓度。与NC组相比,LPS诱导后各时间点TLR4/NF-...  相似文献   
17.
注射用丹参多酚盐为浅棕色疏松状物,味微苦,微涩,主要成分为丹参多酚酸盐,临床上广泛用于活血、化瘀、通脉。该药与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在临床会配伍使用,且(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无此两种药物配伍禁忌说明,说明书上也未显示此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但笔者进行了一个实验,发现两种药物是否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川射干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川射干药材中的射干苷含量,测定波长为266nm。结果:射干苷在0.002-0.010m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回收率为97.45%,RSD为0.65%,川射干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4.1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川射干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疾病管理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疾病管理的效果。方法对30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综合评估危险因素后建立健康档案,制订相应的疾病管理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和随访,并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观察并分析疾病管理效果。结果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较管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其中患者戒烟率达92.57%,戒酒率达90.10%,能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的患者达64.85%,能够坚持运动锻炼的患者达89.60%。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疾病管理,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对预防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玻璃体注气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因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于本院眼科接受玻璃体注气术的患者资料,共16例16眼,均行表面麻醉下手术,术后根据视网膜裂孔的位置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术后1~3d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总结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中,男8例,女8例,年龄(46.4±14.4)岁(19~68岁),病程(16.8±14.7)d(3~60d),术后随诊时间(7.3±7.0)个月(1~28个月)。15例视网膜裂孔位于上方8个钟点内,l例裂孔位于颞下方。14例为圆形或马蹄形裂孔,其中10例1个裂孔,3例2个裂孔,1例3个裂孔,另2例有多发筛状裂孔,但裂孔范围小于3个钟点。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例术后出现眼压升高,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13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5例在术后4d至4个月复发视网膜脱离,其中3例为原视网膜裂孔未能闭合,2例为新发裂孔。一次手术未成功的患者,再次或者多次手术后视网膜总复位率为100%。一次手术成功的8例患者中,5例末次随访视力在0.5或以上,5例术后视力提高,3例无变化;两次或者多次手术的8例患者中,3例末次随访视力在0.5或以上,5例术后视力提高,1例无变化,2例下降。9例黄斑脱离的患者中,7例术后视力提高,而7例无黄斑脱离的患者中,3例术后视力提高。结论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注气术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新发视网膜裂孔和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术前应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