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0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420篇
预防医学   193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23篇
  6篇
中国医学   174篇
肿瘤学   3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he recombinant chimeric toxin Dsg3EC1-2PE40 on T and B lymphocytes isolated from Pemphigus Vulgaris (PV) patients to further study its biological therapeutic function for PV. Methods :Recombinant chimeric toxin Dsg3EC1-2PE40 was first identified, expressed and purified, and then its effects on T and B lymphocytes of PV patients in vitro were detected and quantified by ELISPOT assay and MTT assay. Results :The purity of the expressed protein Dsg3EC1-2PE40 was up to 80%. In ELISPOT assay, with Dsg3EC1-2PE40, the overall number of B cells that produce anti-Dsg3 antibodies among PV patients was only about 60% of the comparable number with Dsg3EC1-2. The proliferation of T cells of PV patients was inhibited markedly by Dsg3EC1-2PE40.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groups with Dsg3EC1-2PE40 and Dsg3EC1-2. Conclusion:The recombinant chimeric toxin Dsg3EC1-2PE40 decrease the number of B cells that produce anti-Dsg3 antibodies in PV patients and can inhibit or kill T cells of PV patients in vitro.  相似文献   
12.
我院率先利用国家卫生部推广的妇科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简称CTB技术),于1999年5月~2003年5月发现皮肤滴虫病19例,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最终发展结果,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目前心衰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1991年~1999年,SOLVD和MERIT-HF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改善症状并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本文就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在心衰中的应用做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4.
Williams综合征(WS)是以心血管病变(主动脉瓣上狭窄、肺动脉狭窄)、婴儿期高钙血症、身高矮小、发育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先天异常综合征。是第7号染色体长臂q11.23基因细微缺陷导致的邻近基因缺失综合征,患病率为出生1-2万人中有1人。该缺陷的区域存在弹力蛋白基因(ELN),认为ELN缺陷引起的心血管病变是猝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患者均为男性,平均58岁;声门上区21例(T1N0M0 5例、T1N1M0 6例、T1N2M0 4例、T2N0M0 2例、T2N0M0 3例、T3N2M0 1例),声门区10例(T2N0M0 3例、T3N0M04例、T3N1M0 3例),外院全喉切除术后1例(TNM分期不详);喉重建术31例,术后18例(56.25%)患者接受放疗。迟发性感染发生在术后1~10个月,平均术后5.6个月;1~3个月13例,4~6个月16例,7~10个月3例,合并颌下隙感染2例。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同时切开排脓或行局部扩大清创术,32例中23例(72.5%)切口内发现缝合丝线头。结果:10例10d左右完全愈合,22例愈合时间为15d~0,5年,平均2个月。随访2月~8年,失访5例,20例患者存活,9例患者拔管保留喉功能,死亡7例。结论:迟发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颈部切口留有缝线、细菌感染、手术局部血运差、放射治疗等。  相似文献   
16.
视电生理检查在白内障患者视觉功能预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1岁。于2002年1月31日入我院急诊室就诊。2h前因“感冒”于外院静脉滴注磷霉素钠2g加生理盐水250ml,输注约40min时患者感胸闷、心悸、全身倦怠、恶心等,疑为药物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给予异丙嗪12.5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老化研究的重点包括:(1)建立研究人类老化用的实验动物模型;(2)累积各种实验动物的正确而详细的生物学资料;(3)供应为老化研究用的实验动物(包括老龄动物)。二、老化研究中使用实验动物现状 1.日本的现状:根据对日本有代表性的老年医学的调查,在1966~1975年的10年中,总演讲题每年是205~315题,但使用实验动物的演讲题只有14~35题。意味着日本的实验老年病学的试验还处于落后状态。在此期间,最常用的是大鼠,用家兔进行实验的报告与大鼠大致相同。家兔可用于因胆固醇沉积而产生的动脉硬化样病变的研究,这种现象在欧美  相似文献   
19.
心房肌细胞贮有高浓度的强烈利钠作用的肽类物质——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细胞外液容量变化引起心房扩张,刺激其释放入循环而发挥利钠激素的作用。研究对象 11例急性充血性心衰病人,年龄39~84(平均69)岁,均符合下列标准:①有呼吸困难及端坐呼吸的病史;②颈静脉压力升高及肺水肿的临床表现;③左心衰竭的放射学证据。需要机械通气及常规疗法不能控制心衰及瓣膜心脏病人除外。入院前未用利尿剂,其它治疗不变。入院当天8例用速尿40~120mg,其余3例分别用安体舒通与双氢氟噻嗪复  相似文献   
20.
It is well known that plasma lipoprotein, particularly oxidized LD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and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We used oxidized LDLgenerated by incubating LDL from healthy Persons with copper dichloride as a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antioxidate property of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Composita (RSMC). Onphotos, the spot X1 and the spot X2 were clearly found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dislysisinto copper dichloride for 24 and 48 hours, but they could not found in the RSMC group.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ituents of lipids in LDL (by charring method) showed that afterdislysis the percentages of the spot X1 and the spot X2 in the RSMC group weresignificantly lower tb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RSMC plays a potential role in antioxidation of lipuls or LD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