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11.
吗啡药理学作用和代谢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吗啡作用于中枢性My-1,My-2,Kappa和Delta阿片受体,不仅肝脏和肠代谢吗啡,也许脑和肾脏也代谢吗啡,吗啡的代谢产物中,6-葡萄糖酸吗啡具特殊重要意义,因为当它在血液中检测出具药理学作用浓度时,其镇痛作用较吗啡还要强,病人长期口服吗啡时,6-葡萄糖醛酸吗啡与吗啡的比例降低,其止痛作用也差,6-葡萄糖醛酸吗啡的副作用也比吗啡为多,患有肾功能衰竭和老年病人,由于肾脏排泄6-葡萄糖醛酸吗啡能  相似文献   
12.
吗啡作用于中枢性My-1,My-2,Kappa和Delta阿片受体。不仅肝脏和肠代谢吗啡,也许脑和肾脏也代谢吗啡。吗啡的代谢产物中,6-葡萄糖醛酸吗啡具特殊重要意义,因为当它在血液中检测出具药理学作用浓度时,其镇痛作用较吗啡还要强。病人长期口服吗啡时,6-葡萄糖醛酸吗啡与吗啡的比例降低,其止痛作用也差,6-葡萄糖醛酸吗啡的副作用也比吗啡为多。患有肾功能衰竭和老年病人,由于肾脏排泄6-葡萄糖醛酸吗啡能力降低,在治疗中应用吗啡必须考虑剂量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乐定对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22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可乐定组(每组11例).可乐定组病人于麻醉前 60 min 加服可乐定 5 μg*kg-1,其它麻醉前用药两组病人相同.分别在麻醉前、拔管前、拔管后1、2、5、10 min 采集动脉血标本,测定血浆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血糖、血乳酸浓度,做血气分析,计录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病人气管拔管期间血浆儿茶酚胺、皮质醇、血糖、血乳酸浓度均明显增高,可乐定组增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麻醉前服用可乐定能明显减轻气管拔管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前提出的频繁项目集挖掘算法大多基于Apriori算法思想,但这类算法会产生巨大的候选集并且重复扫描数据库.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FC-tree的频繁闭项目集挖掘算法Max-FCIA,该算法将频繁项目集存储在哈希表中,节省了程序的搜索时间.此外,利用广度优先搜索和有效的剪枝策略,大大限制了候选项目集的生成,缩小了搜索空间从而提高了程序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快速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全身热疗期的输液策略及肺水肿情况。方法选择ASAⅡ~Ⅲ级、心肺功能良好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3例,用红外线辐射体表加热技术,在静脉全麻下实施全身热疗26人次。连续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尿量,定期进行动脉、混合静脉血血气分析和血糖监测,并以此调节输液量和成分。记录热疗各时段输液和肺水肿情况。结果热疗期输液:升温早期为(23.6±3.2)ml/(kg.h),恒温期(19.1±2.9)ml/(kg.h),降温期(9.3±3.6)ml/(kg.h);输液总量:晶体液(5168±578)ml,胶体液(1890±391)ml;热疗期体液呈正平衡约5000 ml;热疗期肺水肿发生率为15.4%,热疗后24 h内有53.8%的患者出现轻度肺水肿,热疗中发生肺水肿者,气道峰压持续升高(>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肺氧合各指标明显下降,其输液速率和总量均高于无肺水肿者(P<0.01)。结论热疗期应分时段输液管理,升温期较快、恒温期减慢、降温期控制输液;热疗期肺水肿发生率高,输液过快和过量可能会增加肺水肿的发生,热疗期呼吸力学和肺氧合等监测,对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单肺通气时持续气道正压对动脉氧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自制的气道正压装置,对单肺通气下开胸病人的无通气肺施加志气道正压,观察无通气肺接受不同水平的持续气道正压时对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 19例需在单肺通气下开胸手术的病人(ASA:1-2级),随机分成2组,组1(n=10),对无通气肺施加0.294kPa(3cmH2O)的气道持续正压(CPAP-3),组2(n=9);对无 敢肺施加0.490kPa(5chmH2O)的气道持续正压(CPAP-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耳针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30例,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单麻组)15例和耳针联合硬膜外麻醉组(联合组)15例。观察2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胎儿Apgar评分。同时用放免法测定麻醉前(T0)、切皮后即刻(T1)、胎儿娩出后即刻(T2)和术毕即刻(T3)产妇血清肾素(RE)活性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浓度。结果2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诱导时间、局部麻醉药诱导用量、麻醉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联合组出现牵拉反应、需用麻醉辅助药病例数较单麻组少,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胎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麻组RE和AT-Ⅱ浓度在胎儿娩出后即刻(T2)明显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单麻组RE浓度在术毕即刻(T1)明显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联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抑制RAAS的应激反应,改善硬膜外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是否在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方面参与了调节作用及麻醉前应用可乐定对其可能发生的影响.方法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可乐定组(K组).除K组于麻醉前60 min加服可乐定5 μg/kg外,两组患者其他麻醉前用药和诱导插管方法相同 .分别在麻醉前、插管后1 min、5 min、10 min测定血浆中CGRP、ET、血糖、血乳酸浓度并记录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麻醉前比较,C组血浆CGRP在气管插管期间有降低趋势,但差别无显著性,K组血浆CGRP在气管插管期间有升高趋势,但差别无显著性,两组比较P>0.05;两组血浆ET在气管插管后1 min及C组在5、10 min比麻醉前升高,与麻醉前比较P>0.05 ,两组比较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插管后1 min血糖、血乳酸浓度及C组插管后5 min血乳酸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两组比较在拔管后1 min和5 min,K组血糖和血乳酸均低于C组,其中在插管后1 min血糖升高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 C组插管后1、5 min及K组插管后1 min血压、心率及RPP有较明显升高(P<0.05 或P<0.01);两组比较,RPP变化K组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麻醉前应用可乐定,是一有效的降低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方法,但CGRP并未参与其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乐定对CO2气腹引起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及CO2气腹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可乐定组(K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及苯巴比妥钠0.1g,其中K组在麻醉前60min另口服可乐定5μg/kg。两组采用相同的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观察两组CVP、SpO2、PETCO2、SBP、DBP、MAP变化,并计算各时点的HR和收缩压乘积(RPP)。术毕统计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总用量。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麻醉方法相同;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1、5、15、30min之CVP、SpO2、PETCO2数值均无明显差异;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在气腹后1minHR、RPP变化及C组在气腹后1cm之血压和在气腹后5min之RPP有较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比较,在气腹后1、5min之RPP变化K组明显低于C组(P<0.05);K组的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术中应用麻黄碱和阿托品例数K组明显多于C组,但术中需要应用乌拉地尔、苏醒期烦躁不安及术后诉伤口疼痛K组明显少于C组。结论:可乐定对CO2气腹引起的应激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减少瑞芬太尼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产妇80例,按加入芬太尼的不同剂量随机分为F0组(无芬太尼)、R组(芬太尼5μg)、F10组(芬太尼10帖)和F15组(芬太尼15船),于L2-3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在蛛网膜下腔以0.1ml/s的速度分别给药(1%罗哌卡因1ml+10%葡萄糖1ml+芬太尼不同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不同剂量),观察各组产妇的心率、血压、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和恢复时间、最大感觉阻滞时间和最高阻滞平面、最强运动阻滞时间和阻滞程度、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结果F10组和F15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明显长于F5组和F0组。结论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感觉起效时间、阻滞时间、阻滞平面方面与剂量无关,剂量仅与感觉恢复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