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穿静脉--食管曲张静脉内镜治疗后复发的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是目前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 ,但如何防止食管曲张静脉治疗后复发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外研究发现 ,超声内镜可清晰显示食管曲张静脉、周围静脉及穿静脉 ,在评估食管曲张静脉复发方面有实用价值[1] 。本研究用超声内镜微探头和食管曲张静脉微创测压仪研究穿静脉与食管曲张静脉内径、压力的关系 ,探讨穿静脉对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后复发的影响 ,阐述其在食管静脉曲张复发中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患者 :1998年 9月~ 2 0 0 2年 2月在我院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的 2 5 6例患者中随机抽取 70例 ,其中酒精性肝…  相似文献   
12.
王玉珍  任树平 《河北中医》1985,(5):48-48,F0003
湿疹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特点是剧痒,皮疹为多形性,可以出现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出、结痂或鳞屑以及粗厚苔藓化等。往往对称分布,好发于头面、四肢屈侧及会阴等部位。临床根据炎症程度的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此外,还有根据形态、部位和年龄来命名者。祖国医学虽无湿疹的名称,但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和发病过程,现将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益气活血治疗心力衰竭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血性心力衰竭(下面简称充血性心衰)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脏器瘀血和水肿,而祖国医学认为“气为血帅”,所以充血性心衰的瘀血和水肿常与心气不足,帅血无力有关。因此,益气活血药是治疗充血性心衰的中心环节。一瘀血是充血性心衰的主要病理改变瘀血是祖国医学特有的病理学说,它是人体机  相似文献   
14.
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残余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胆道镜治疗手术后肝内胆管残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 2 87例病人。结果 :2 87例肝内胆管残余结石中 2 11例取石成功 ,成功率 73.5 % ,在无胆管狭窄的 135例中 12 6例 (93.3% )取石成功 ,而伴有胆管狭窄的 15 2例中仅 85例 (5 5 .9% )取石成功。随访时间平均 4 2 .6月 (12~ 75月 ) ,在 2 11例取石成功病人中 191例 (90 .5 % )长期疗效优良 ,而 76例取石不成功者只有 12例 (15 .8% )疗效优良 ,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是术后肝内胆管残石处理的安全有效方法。胆管狭窄是导致取石失败的主要原因 ,成功取石可显著改善长期疗效 ,能使大部分病人免除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最凶险的并发症,大约1/3的患者最终将发生出血在另一方面。2/3的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终生不会发生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且食管静脉曲张除出血外没有任何症状,如果能早期确定出血患者,尽早进行预防性治疗,就能减少医疗花费和治疗本身带来的危险。因此,对于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鉴别高危人群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极为重要。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测定近年日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预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最主要因素。前瞻性研究表明,当食管曲张静脉压力大于15mmHg时,出血的可能性为78%。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测定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门静脉高压症胃病中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门静脉高压症胃病 (PHG)是引起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观察PHG胃黏膜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 ,可能对其治疗或预防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线索。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实验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 44例 ,其中男 3 4例、女 10例 ,年龄 2 7~ 65岁 ,平均 (4 8.41± 9.0 4)岁 ,均为住院患者 ,经临床、病理和 /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对照组 12例无肝脏病变及其他重要脏器病变 ,并经胃镜检查证实无胃部病变者 ,其中男 7例、女 5例 ,年龄 2 8~ 66岁 ,平均 (4 4 .83±11.19)岁。2 .实验试剂及仪器 :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购…  相似文献   
17.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门静脉高压大鼠消化道中的表达 ,以探讨VEGF在门静脉高压消化道病变中的作用。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 10只。实验组行门静脉两步法结扎加左肾上腺静脉结扎以建立门静脉高压模型 ;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化S P染色法检测VEGF在食管下段、胃体、空肠和结肠处的表达。结果示实验组门静脉压力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实验组及对照组中VEGF在胃体部表达强度较同组食管下段、空肠、结肠处增强 ;实验组中VEGF在胃体部表达较对照组增强 ,食管下段、空肠、结肠处无明显增强。提示VEGF在大鼠消化道中的表达不一致 ,VEGF的升高可能在门静脉高压大鼠胃黏膜病变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微探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治疗前后食管下段壁内外静脉结构的变化和奇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以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门奇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将9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内镜套扎组(54例)、断流手术组(15例)、联合断流组(23例)。运用微探头超声检查食管下段静脉结构的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奇静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进行前后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套扎组黏膜下曲张静脉消失,食管周围静脉丛仍然存在;手术组黏膜下曲张静脉存在,程度较前减轻,食管周围静脉丛消失;联合断流组食管黏膜下和周围静脉丛均消失。后2组治疗后穿静脉的显示率也显著降低。3组奇静脉内径较治疗前有所变小,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血流量较前分别下降了31%、32%和43%。结论食管下段静脉与奇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食管静脉曲张治疗的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腔内外联合断流能较单一的治疗方法更好地阻断门奇分流。  相似文献   
19.
门静脉高压症胃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变(PHG)中的作用.方法分析4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PHG发生率,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以及病变部位VEGF的变化.结果 PHG者胃黏膜VEGF明显高于无胃病者及对照组(P<0.01),其中重度胃病者VEGF明显高于轻度胃病者(P<0.01).结论 VEGF可能是造成PHG胃黏膜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门脉高压症出血病人血内皮素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出血病人血内皮素(ET)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病人随机分为2组:Ⅰ组(n=32)为一般治疗组,Ⅱ组(n=34)为UTI治疗组,分别检测Ⅰ,Ⅱ组出血后1,2,4,7,10,14d血ET变化情况,并检测1,7,14d的肝功能。另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未出血病人(n=20)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ET。结果:出血后7,14d,Ⅰ,Ⅱ组TBIL,ALT,AST均先升高后下降,但于出血后14d,Ⅱ组较Ⅰ组下降快(分别P<0.05,P<0.01,P<0.05)。Ⅰ,Ⅱ组出血后1d血ET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随后逐步下降。Ⅱ组ET下降较Ⅰ组快,于出血后2,4,7d有显著差异(分别P<0.05,P<0.01,P<0.05)。出血后1d,Ⅰ,Ⅱ组ET浓度与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r=0.734,P<0.01);Ⅰ,Ⅱ组血ET下降指数与TBIL增高指数呈负相关(r=-0.486,P<0.05)。结论:门脉高压症大出血后ET升高可损害肝功能,应用UTI治疗可抑制TBIL,ALT,AST,ET等升高,起到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