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院后终止他汀类药物治疗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确诊为A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患者739例进行出院后随访。根据患者出院后1年内是否终止他汀类药物治疗将其分为终止他汀类药物治疗组(n=178)和未终止他汀类药物治疗组(n=561),比较两组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对患者随访4年后发现,终止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有更高的全因死亡率(21.4% vs 13.9%,HR=1.62,95%CI:1.04~2.85,P=0.008)和心源性死亡率(14.5% vs 8.1%,HR=1.98,95%CI:1.26~3.64,P=0.002)。结论 老年AMI患者出院后终止他汀类药物治疗会显著增加其远期死亡率,因此在患者出院前以及临床随访的过程中均需要对其他汀类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有效的教育和严格的监督,以期改善此类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组织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途径。方法:结扎小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衰)模型,32只小鼠利用随机数字法分4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后2周组、4周组和6周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室扩张及心功能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蛋白以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蛋白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ε(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ε,CHOP)、c-Jun氨基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及其磷酸化水平、caspase-12及其活性剪切片段的表达。采用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小鼠左心室扩大,心功能下降。小鼠心肌组织GRP78、CHOP蛋白表达增高(P0.05)。JNK、caspase-12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但其活化形式磷酸化JNK及剪切后的caspase-12表达增高(P0.05)。TUNEL染色显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小鼠心肌组织凋亡明显增多(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诱导内质网应激反应,并伴随着其相关的CHOP、JNK、caspase-12三条通路的激活,提示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心梗后心衰中心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PAH)患者介入封堵手术前后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CECs)水平的变化,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左向右分流型CHD住院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右心导管测定的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 PASP)值,将79例研究对象分为不并PAH组、轻度PAH组、中度PAH组及重度PAH组,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3、30、120 d取空腹静脉血,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CECs占有核细胞百分比,比较同一肺动脉压组不同时间段内CECs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肺动脉压的相关性。结果:各组封堵术后3 d CECs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轻度PAH组、中度PAH组封堵术后30、120 d CECs百分比较术前1 d降低(P<0.05);重度PAH组封堵术后30、120 d CECs百分比和术前1 d相似(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SP与封堵术前CECs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结论:CECs百分比在一定程度内与肺动脉压存在平行关系,反映了肺血管内皮损伤的严重程度;严重PAH患者介入封堵术后CECs百分比并不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相关,但对血脂的影响在不同种族、不同性别及年龄的人群研究当中结论有所不同。 目的:分析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基因rs2066715 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青年汉族人群血脂水平的关系。 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394例35岁以下汉族青少年进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基因rs2066715位点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与结论:汉族青年人群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基因rs2066715位点A等位基因携带率显著高于欧裔人群;全部检测人群中GG型占33.50%, GA 型占48.98%, AA 型占15.72%。不同性别三种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A等位基因携带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1水平低于非携带者(P < 0.05)。提示青年汉族人群A等位基因携带率高,且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基因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1水平低下。 关键词: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单核苷酸多态性;青年;血脂水平;基因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2.04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特异性的10-23脱氧核酶(DNAzyme)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增殖的影响。 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PCNA基因起始密码AUG的DNAzyme,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入体外培养的HUASMC。检测DNAzyme干预HUASMC 2 d后[3H]-TdR的掺入量;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分析HUASMC的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结果: 1.0 μmol/L DNAzyme干预HUASMC 2 d后,[3H]-TdR的掺入量低于对照组(P<0.05)。1.0 μmol/L的DNAzyme和反义寡聚核苷酸(ASODN)组处理2、3和5 d后,MTT比色吸光度值低于对照组(均P<0.01)。DNAzyme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干预2 d后,DNAzyme、ASODN和对照组的G0/G1期细胞的比率分别为73.8%、54.7%和41.1%。 结论: 针对PCNA的DNAzyme能有效抑制HUASMC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葡萄糖对糖尿病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葡萄糖分别作用于25例正常人(对照组)和25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EPCs,MTT法检测其增殖,Annexin-V/PI法检测其凋亡。RT-PCR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33 mmol/L葡萄糖使糖尿病组和对照组EPCs增殖率均减低,凋亡率增高;且能使糖尿病组和对照组EPCs表达bax增强,bcl-2表达无明显改变。而5 mmol/L葡萄糖作用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EPCs增殖率、凋亡率及bax和bcl-2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高糖使EPCs增殖功能减弱,凋亡增加,bax表达增加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振幅、动态血压的变化情况以明确心电重构与血压控制的关系。方法 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360例血压分级为2级及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血压控制达标组(53例)和血压控制未达标组(307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24 h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控制未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血压控制达标组比较,未达标组患者男性多见,心电图V1导联T波振幅增高(P<0.05),TV1>TV5、V6和V6 T/R<1/10比例增加(均P<0.05)。心电图TV1>TV5、V6组(90例)患者平均收缩压(m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较非TV1>TV5、V6组(270例)升高,V6 T/R<1/10组(119例)患者m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nSBP、nDBP较非V6 T/R<1/10组(241例)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级、高血压病程及降压药物种类混杂因素,V1、V3导联T波振幅升高及TV1>TV5、V6、V6 T/R<1/10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的危险因素;校正混杂因素后,仅TV1>TV5、V6、V6 T/R<1/10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3.145、2.632;95%CI分别为1.156~8.556、1.067~6.449;均P<0.05),V1、V3导联T波振幅升高不是血压控制未达标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电图TV1>TV5、V6、V6 T/R<1/10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高血压大鼠模型动脉外膜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血管紧张素II (Ang II)微泵灌注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未处理组、生理盐水灌注组和Ang II灌注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及血管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外膜成纤维细胞过氧化氢酶(CAT)蛋白在未处理组、单纯Ang II、ERK1/2抑制剂PD98059和Ang II+PD98059培养下的表达。结果: 大鼠颈动脉HE染色和收缩压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组及生理盐水灌注组相比,Ang II组大鼠颈动脉中膜厚度和收缩压明显增加(P<0.01),动脉形态结构有明显改变,并且有显著的病理性血管重塑发生。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PD98059作用下CAT比单纯Ang II明显增高(P<0.05),表明ERK1/2信号通路能够恢复Ang II诱导的CAT表达下调。结论: Ang II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下调血管外膜CAT的表达,进而促进血管细胞表型转化,导致血管病理性重塑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的影响以及围术期使用替罗非班的合理性。方法 连续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PCI术的ACS合并糖尿病(DM)的老年患者648例,按入院HbA1c水平分组:A组(HbA1c<6.5%,152例)、B组(6.5%≤HbA1c≤7.5%,245例)和C组(HbA1c>7.5%,251例)。按围术期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组:X组(未使用,351例),Y组(使用,297例)。比较各组术后1年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并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主要终点事件:A、B、C三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X组较Y组发生率高[68(21.9%) vs 33(15.4%),P<0.05];X组中,不同HbA1c水平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存在差异(P<0.01);而Y组中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次要终点事件:X、Y组仅在微量出血事件发生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当HbA1c>7.5%时,使用替罗非班能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P<0.05)。(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心肌梗死病史、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吸烟史、HbA1c水平和是否使用替罗非班是老年ACS合并DM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术前HbA1c水平是ACS合并DM的老年患者PCI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围术期加用替罗非班可减少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但有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危害大。近年来,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肺静脉隔离(PVI)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治愈率较高,而在持续性房颤和长时程房颤患者中疗效一般。本综述主要探讨针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最新辅助消融策略及其机制,包括线性消融、复杂碎裂心房电位(CFAE)消融、神经节(丛)消融、主频率消融、转子消融和与房颤触发相关的其他解剖位点消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