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92篇
  免费   1448篇
  国内免费   257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850篇
内科学   512篇
皮肤病学   124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46篇
外科学   395篇
综合类   6574篇
预防医学   810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1755篇
  20篇
中国医学   20788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428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528篇
  2020年   559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511篇
  2016年   608篇
  2015年   793篇
  2014年   1695篇
  2013年   1543篇
  2012年   1881篇
  2011年   1947篇
  2010年   2008篇
  2009年   1736篇
  2008年   1998篇
  2007年   1748篇
  2006年   1635篇
  2005年   1626篇
  2004年   1628篇
  2003年   1581篇
  2002年   1348篇
  2001年   1042篇
  2000年   886篇
  1999年   624篇
  1998年   626篇
  1997年   493篇
  1996年   334篇
  1995年   329篇
  1994年   354篇
  1993年   268篇
  1992年   244篇
  1991年   209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300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019年12月我国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中医学"瘟疫"范畴,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面对这一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该文基于《温疫论》理论,从临床实际出发,对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传变以及辨证论治进行了解析。根据此次疫情的特点,新冠肺炎的病因为感受"戾气",病机为疫毒遏湿,其传变遵循《温疫论》"表里九传"规律,可分为顺传与逆传,病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阶段性。初期邪伏膜原、疫毒遏湿,应开达膜原、祛湿化浊、宣透疏利;中期病邪可顺传于表,此时应当使用辛凉解表之剂,通过战汗透邪,使邪随汗出,若湿毒入里化热,致肺络受损,腑气不通,里实热结,当通腑泻热,攻下逐邪,给邪以出路;若失治、误治、病邪太过,可致病邪内陷心包,造成神昏谵语、躁扰不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内闭外脱的危重表现,治疗上注意攻补兼施,开闭固脱;恢复期,由于余邪未尽,且热病易伤阴耗气,治疗上不仅要预防余邪反复,更要滋阴补血,恢复正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吴又可提出"祛邪为第一要义、忌妄汗下法、顾护脾胃"三大法则。《温疫论》对"瘟疫"的病因病机、传变和辨证施治有着系统的认识,为后代战胜历次瘟疫提供了宝贵经验,这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治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总结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心脏病术后综合征的辨证思路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6年1月间心血管病手术后各系统出现合并症的患者150例,按常规西药治疗后症状不缓解、疗效不佳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分型施治。评价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及转归。结果43例术后发热患者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2%;68例术后消化功能紊乱患者显效27例,有效3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5%;16例咳嗽、咳痰患者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47%;11例心悸患者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1.82%;10例失眠患者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0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对心脏病术后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伤寒论》中桂枝汤的运用阐述,揭示汤方辨证的特点在于其主症体现了病证的病理本质,辨证一旦明确,方药的使用也就随之明确,有利于辨证与治疗的客观化,可为从现代医学角度科学阐明方与证之间的实质,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5.
"体用同调"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重要一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虽然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一定优势,但临床报告不多,研究进展缓慢。自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自1991年天津会议制定了重型肝炎辨证标准(试行)以来,至今已过去15年,还未能提出新的辨证标准,更没有提出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6.
柴胡注射液作为退烧专药,常备于家庭、病房之中。世医每遇发热患者,不问其详状即投之以解热,其汗后热退者十之六七,其不解者十之三四,彼时未曾深思,今习《温病条辨》遂深感震惊,此乃用药不辨证耳。余观今医之现状,确有精研温病之必要。外感、内伤均可发热,内伤发热有气虚、阴虚  相似文献   
27.
三种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放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刺法各不相同,其中以常规辨证取穴针刺、面部穴位透刺、梅花针叩刺最为常用,理论上其刺法各具优缺点,但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少有报道。运用三种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并进行对比观察,以便为临床选择针刺疗法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面部穴位透刺疗法有效率高于其他刺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与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关系。方法:设立阴虚热盛组、气阴两虚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瘦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气阴两虚组>阴虚热盛组,而且男女各组相同。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气阴两虚组<阴虚热盛组。结论: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是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辨证依据之一。也为气病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证”是中医对某一人体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出现某种异常状态的一个综合的定性判断。进行这一判断的推理过程即是“辨证”。辨证的依据是病人的异常状态(如症状、体征等)和中医辨证理论体系。影响辨证的因素主要有:病人自身感受的叙述、医生的诊断过程、医生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医生的治病经验等。验证辨证正确与否的标准是疗效。在辨证的依据中,中医的辨证理论是一种约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病人的异常状态(如症状、体征等)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加之许多影响辨证的因素,导致中医通过辨证而得出的结果———证,既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又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而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所以辨证的意义并不在于是否真实反映了疾病的本质,而在于能够为治疗各种复杂的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自拟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症1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中芹 《四川中医》2006,24(10):55-56
目的:探讨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根据“久病多虚”、“久病多瘀”的特点自拟活血安神汤(丹参、三棱、香附、木香、当归、琥珀、夜交滕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结果:治愈66例,显效4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结论: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病有效好疗效,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