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72篇
  免费   1316篇
  国内免费   124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88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216篇
内科学   8450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10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1662篇
综合类   12878篇
预防医学   244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673篇
  103篇
中国医学   4723篇
肿瘤学   194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741篇
  2022年   677篇
  2021年   969篇
  2020年   926篇
  2019年   1014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888篇
  2016年   1117篇
  2015年   1179篇
  2014年   2253篇
  2013年   2173篇
  2012年   2827篇
  2011年   2851篇
  2010年   2663篇
  2009年   2733篇
  2008年   2601篇
  2007年   2373篇
  2006年   2328篇
  2005年   2294篇
  2004年   1908篇
  2003年   1737篇
  2002年   1560篇
  2001年   1455篇
  2000年   1143篇
  1999年   858篇
  1998年   856篇
  1997年   508篇
  1996年   363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柔肝消瘕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血清、肝组织IL-1β、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对照,观察柔肝消瘢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和肝组织IL-1β、IL-6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肝小叶损害,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血清IL-1β、IL-6含量和肝组织IL-6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肝组织病理损害减轻,血清IL-1β和肝组织IL-6含量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柔肝消瘢饮能显著下调肝硬化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和肝组织IL-6含量,具有减轻肝硬化炎症损害,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王涵 《健康伴侣》2009,(8):19-19
据近年来有关统计报道,肝硬化、肝癌病人最终有超过1/3可并发出血,首次出血的死亡率高达20%,反复出血的死亡率高达80%,五年存活率仅达35%。而作为诱发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为门脉高压性胃肠病。本病往往和普通的胃肠病不同,其既无普通胃肠病典型的腹部疼痛的周期性和节律性,也无明显的腹泻、里急后重等表现。  相似文献   
103.
1996年 1月~ 1997年 12月作者采用门-奇静脉断流术加大网膜左肾分流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10例,术后随访 4年,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从2002年8月-2003年9月,诊断标准:选择符合2002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型肝炎防治方案,肝炎后肝硬化患者72例。我们使用柔肝解毒口服液治疗肝硬化38例,并与同期对症支持治疗的34例肝硬化病例作对照,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现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5.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联合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结合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8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 (7例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1例为Wilson病 )在等待肝移植期间经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 3~ 7次 ,所有患者均接受同种异体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结果 患者等待供肝时间 8~ 30d ,平均 13d ,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痊愈出院。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后 ,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但凝血功能的改善不明显。结论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可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 ,帮助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顺利渡过肝移植等待期。  相似文献   
106.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大多数是因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引起的,其特点是出血量大,来势凶猛,不易自行止血,由于急诊手术的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均较高,故临床上,大多数外科医生均不主张急诊手术,但在临床工作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急诊行断流术仍然是抢救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生命的一种有效办法。本文介绍了6例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断流术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非化脓性、肉芽肿性胆管炎,主要影响中等大小的肝内胆管,特别是肝内小叶间胆管.血清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抗线粒体(AMA)抗体阳性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8.
药物所致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在肝内过度沉积的病变,是发展为肝硬化的重要中间环节。目前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的,但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最终发展为不可逆转的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肝纤维化,阻断其进展,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了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并筛选出有效的治疗药物,需要建立良好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组织中卵圆细胞数量与形态的异同.方法对38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和15例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其中5例标本进行透射电镜观察.以5例正常肝脏作对照.结果两组标本在光镜和电镜下均可观察到形态较相似的卵圆细胞.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显示,这些细胞具有双向分化的潜能.在两组标本中,卵圆细胞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810).正常肝组织未见类似细胞.结论人类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和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组织中均存在卵圆细胞,这种细胞是具有双向分化能力的前体细胞.它们与不同病因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0.
回顾性分析23例肝硬化合并胆石症外科治疗的疗效,探讨肝硬化合并胆石症外科治疗的经验.结果:治愈20例,治愈率87%,死亡3例(13%),发生并发症8例(35%).提示要充分认识肝硬化合并胆石症手术的危险性,积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