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07篇
  免费   5145篇
  国内免费   1231篇
耳鼻咽喉   119篇
儿科学   2100篇
妇产科学   544篇
基础医学   1706篇
口腔科学   1760篇
临床医学   13609篇
内科学   5074篇
皮肤病学   176篇
神经病学   559篇
特种医学   20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2562篇
综合类   26722篇
预防医学   9593篇
眼科学   141篇
药学   15239篇
  216篇
中国医学   9024篇
肿瘤学   2001篇
  2024年   628篇
  2023年   2423篇
  2022年   2715篇
  2021年   4560篇
  2020年   7423篇
  2019年   2331篇
  2018年   1058篇
  2017年   2023篇
  2016年   2218篇
  2015年   2531篇
  2014年   4488篇
  2013年   4434篇
  2012年   5452篇
  2011年   5897篇
  2010年   5102篇
  2009年   4508篇
  2008年   4773篇
  2007年   4153篇
  2006年   3744篇
  2005年   3900篇
  2004年   3162篇
  2003年   2744篇
  2002年   2057篇
  2001年   1860篇
  2000年   1389篇
  1999年   1274篇
  1998年   1117篇
  1997年   1058篇
  1996年   949篇
  1995年   819篇
  1994年   605篇
  1993年   441篇
  1992年   375篇
  1991年   312篇
  1990年   266篇
  1989年   255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新医科”建设对大学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技术与智慧赋能实现外语与医学外语的学科知识交叉渗透、外语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文章以“知识+能力+育人”三位一体目标为导向,提出“一体五翼”式大学外语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构想,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对其优势进行分析,并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92.
姚鹏  别俊  李俊峰  黄世贵  高振国  徐俊   《四川医学》2023,44(6):579-584
目的 观察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奈达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7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8,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奈达铂化疗方案)和对照组(n=29,采用白蛋白紫杉醇+奈达铂化疗方案),所有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治疗后均完成了食管癌根治切除术治疗和相应的术后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新辅助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包括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病理完全缓解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的近期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34.2%,对照组为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R0切除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均未出现R2切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5年,无失访,观察组1.5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1.5年总生存率比较,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治疗是安全的,可显著改善手术治疗效果,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和改善近期生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持久阳性”是COVID-19治疗中的一大难题,延长了疾病康复周期,阻碍了疫情防控进程,加重了社会负担。由于该病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笔者结合该病的临床表现与众多医家的观点,认为该病的病机特点与中医“湿、瘀、虚”理论相符合,本文试从“湿、瘀、虚”理论来探析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持久阳性”的病机,旨在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病因及病机演变,为疫情防控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数据统计:依据2020年1月—2022年6月明确记录患者入院时寒热情况的相关文献15篇,统计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时寒热类型对应的病例数及频率。依据2022年7月前新冠肺炎变异株临床诊疗文献12篇,统计新冠肺炎不同变异株的病因属性。(2)文献研究:查阅新冠肺炎相关理论探讨文献,采用文献研究法从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治法方药等方面讨论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及病机演变。结果 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株主要病因属性为湿疫毒。新冠肺炎早期可见恶寒、发热,以低中热为主,部分表现为往来寒热、身热不扬等。一些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已有肺部炎症表现。肺部影像学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肺间质改变,并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等实验室指标改变。新冠肺炎中期临床表现以肺系病变和脾胃病变为主,重症期可见呼吸困难、神志异常,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肝功能损害等。此外,临床部分痊愈者存在核酸检测复阳现象。临证中应用解表清里、化湿解毒的治法多有较好疗效。结论 新冠肺炎的发病过程为湿疫毒从口...  相似文献   
995.
姚强  杨菲 《医学与社会》2023,(4):106-110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发以来,医疗保障应急政策对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及时救治、免疫屏障快速建立、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从健康公平视角对医疗保障应急政策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医疗费用保障方面仍然暴露出医保基金风险不平等、法律框架体系不完善及界定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阐释了重大疫情医疗费用保障“全民免费”和“社会共担”的逻辑;提出了建立全国层面、互助共济的公共化制度应对重大疫情“灾难性”医疗费用风险的对策,在现有医疗保障体系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普惠制”的重大疫情应急医疗保障机制,明确“全民免费”总体原则、政府财政主体责任及来源和医疗保障系统应急管理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研究和认识发展快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步,2001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以下简称WHO分类)是这些年来在这一领域进展的突出标志,是淋巴造血疾病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这个分类从正式公布以来,我国的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地介绍、宣传、实践新的分类。经过3年的实践已有很多病理工作者和临床医生了解和掌握了新分类,并且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肺炎衣原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感染及其对细胞分泌和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探讨C.pneumoniae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人喉表皮癌(HEP-2)细胞培养C.pneumoniae,以C.pneumoniae感染HUVE细胞,经透射电镜及PCR检测有无感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前后HUVE细胞表面ICAM-1蛋白的表达的变化,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ICAM-1mRNA的变化。结果:C.pneumoniae能感染体外培养的HUVE细胞;感染后12h,细胞表面ICAM-1蛋白的表达即增加,其峰值约在感染后24h;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其增加在mRNA水平。结论:C.pneumoniae能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增加ICAM-1的表达,提示C.pneumoniae感染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子之一,其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可能与感染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98.
门诊医生工作站是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完善系统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针对出现的一些系统方面及管理方面的问题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启示开发了电子版门诊日志,网络化、自动化疫情报告,病程影像对比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工作站的使用者。  相似文献   
99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通过飞沫传播,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国家要求医务人员"零感染",医学装备处作为医院的防疫物资的重点保障部门,担负着疫情防护物资应急调配的首要任务。适逢春节,各大工厂停工,防护物资严重供应不足,医学装备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院医学装备处在医院统筹指挥下,快速制定、部署落实了系列防控物资应急调配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鉴定一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新等位基因HLA-B*4609.方法 使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CR技术进行HLA基因分型,发现反应格局异常的可疑新等位基因,应用分子克隆和DNA双向测序技术测定新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与已知等位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检出1个样本HLA-B位点反应格局异常,DNA测序分型结果一个为B*151101,另一个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的HLA等位基因均不同,该基因序列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460101基因序列相比,在第3外显子区域中527位碱基发生A→T突变,导致176位编码氨基酸由谷氨酸(GAG)变成缬氨酸(GTG).结论 样本中含有HLA-B新等位基因序列.该序列申报后,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46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