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3篇
  免费   935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65篇
内科学   339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2160篇
预防医学   14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85篇
  8篇
中国医学   660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392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425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402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380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476篇
  2012年   547篇
  2011年   543篇
  2010年   473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气虚血瘀证可见于许多疾病的不同阶段 ,由于体质差异表现也不尽相同 ,据笔者临证 ,可归纳如下几点。1.气虚血瘀患者一般体质较弱 ,若由慢性疾病迁延演变而来 ,则病程较长。亦有部分急性大出血后 ,血去气耗 ,产生气虚血瘀 ,则病程较短 ,如急性脑溢血、产后大出血或手术之后等。2 .疼痛是其主要特征。疼痛多为固定不移 ,以隐痛或阵发性刺痛为主 ,夜间或劳累后加剧 ,久经不愈可触及包块。3 .面色白光白或晦滞 ,头痛且晕 ,短气懒语 ,神疲乏力 ,甚则心悸自汗 ,纳呆便溏 ,局部或全身浮肿 ;亦有半身不遂 ,肌肤甲错 ,毛发少泽脱落 ,女性则见经行色淡…  相似文献   
62.
月下一800血液分析仪,对临床确诊为血瘀证的56例患者进行了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进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体积分配宽度(RDW一cv)、血小板体积分配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测定,并与60例健康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MCV、RDW一cv、MPV及PDW四项指标血瘀证组与健康人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外,其余七项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表明:MCV对血瘀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敏感性高达85;7%,而特异性为73.3%。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其阳性率高达92.7%,有助于血瘀证的筛选与诊断。  相似文献   
63.
老年人脏腑功能低下,无力鼓动血脉,多表现不同程度的血瘀症。我们从益气活血入手,制成益心康片,自1990年以来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我院在上海医科大学直接指导下,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对108例血瘀证患者进行了血凝动力学研究。研究对象对照组为110例正常健康人,其中男性67例,女性43例,年龄最大为55岁,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为35.61岁。血瘀证组共108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33例,最大年龄为67岁,最小为19岁,平均为42.71岁。全部病例均符合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血瘀证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3):129〕。治疗分两组,20例血瘀证患者服用鸡血藤胶囊,每囊0.3g,每次服3~4囊,14天为1个疗程:12例血瘀证患者服生甘草胶囊,剂量、疗程同上。服上述两药时,患者停服其它药物。方法采用血凝动力仪器(MG-176)测定超凝血酶时间Q-TT及超凝血酶原时间Q-PT。取贫血小板血浆(PPP)0.1ml,加凝血酶0.2ml,预温2 min,做Q-TT,每份标本做2次以上取平均值。同上方法改  相似文献   
65.
王云琳 《陕西中医》2005,26(6):585-586
例1 动眼神经麻痹 马某,男,回族,63岁,退休。患者于2004年3月14日来我科就诊,症见左上眼下垂,眼肌无力,不能上抬,视力模糊,左眼瞳孔增大,对光反射迟钝,左眼球向上,下内转动受限,舌质淡红、有瘀点,脉细涩无力。眼科确诊为左动眼神经麻痹(不全)。证系气虚血瘀,肝肾不足,宜益气活血,佐补肝肾。处方:当归、熟地、枸杞子各15g,白芍、川芎、仙灵脾各10g,桃仁、红花、川牛膝各9g,柴胡、积壳各6g,甘草、菊花各5g,黄芪30g,水煎服,1d1剂。经用上方加减治疗,服药30余剂,诸症全部消失,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66.
从热、虚、瘀辨证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热、虚、瘀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机特点,抓住病因病机的核心,确定了热伤血络、阴虚火旺、气不摄血三个本证证型和风热、热毒、湿热、血瘀四个标证证型。采用本证和标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进行辨证论治,并从理论上探讨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7.
肾脏病发病及治疗中的血瘀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玲  刘菊妍  胡海平 《陕西中医》2006,27(12):1596-1598
血瘀和血瘀证是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概括起来,血瘀是体内血液停滞的一种病理变化,包括离经之血积于体内,或者经脉中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经脉或脏腑的血液,血液瘀滞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近年来,血瘀证的现代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微观角度揭示了  相似文献   
68.
本文对比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前者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9.8%和92.1%,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各临床类型及各中医证型的疗效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对应的各型肾炎(P<0.05~0.01)。治疗组各型肾炎之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改善均较对照组为显著。两组中完全缓解加基本缓解者,该两类检查指标改善极为显著(P<0.05~0.01),而好转及无效者则无明显改善(P>0.05)。提示临床疗效与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
张文波 《光明中医》2010,25(11):2038-2039
<正>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青年女性。2007年9月~2008年12月,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来源于在本站门诊确诊  相似文献   
70.
气血虚弱,兼有血瘀 患者,32岁。2008年4月5日初诊。主诉:经来腹痛10年。病史:每次经期小腹疼痛,喜温喜按。经血色黯,量适中,7日左右干净,黑块较多;经前常失眠多梦。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欠佳。近半年来,平时亦感腹部隐隐作痛,并伴头晕。其人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黯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辨为气血虚弱,兼有血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