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30篇
  免费   2429篇
  国内免费   948篇
耳鼻咽喉   417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388篇
基础医学   2210篇
口腔科学   436篇
临床医学   1517篇
内科学   1811篇
皮肤病学   270篇
神经病学   236篇
特种医学   10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3930篇
综合类   3430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273篇
眼科学   170篇
药学   949篇
  4篇
中国医学   337篇
肿瘤学   845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541篇
  2021年   1017篇
  2020年   853篇
  2019年   754篇
  2018年   715篇
  2017年   840篇
  2016年   954篇
  2015年   1250篇
  2014年   1518篇
  2013年   1332篇
  2012年   1355篇
  2011年   1443篇
  2010年   1232篇
  2009年   1190篇
  2008年   1224篇
  2007年   1214篇
  2006年   1166篇
  2005年   1092篇
  2004年   877篇
  2003年   793篇
  2002年   670篇
  2001年   552篇
  2000年   523篇
  1999年   449篇
  1998年   422篇
  1997年   318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血瘀证与血液的高黏状态密切相关,而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有血瘀证的表现,气滞血瘀贯穿于肿瘤的各个病理阶段及其整个发病过程。活血化瘀中药有改善肿瘤患者血瘀状态的确切作用,因而其被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并用于抗肿瘤转移,其作用可能机制在于纠正肿瘤细胞的缺氧微环境、抑制肿瘤转移相关黏附分子表达、增强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等方面。但是,改善患者血瘀状态是否能降低肿瘤的转移率尚存争议,在某些肿瘤及肿瘤转移的某些环节上可能有促进肿瘤转移作用,对这一问题需要警惕。  相似文献   
972.
目的 通过对周围型小肺癌的TNM分期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恶性肺小结节的重视,并探讨小肺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99例行肺叶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及所有淋巴结均获得病理证实,然后进行TNM分期,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肿瘤T分期、淋巴结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病理T分期:T1a期71例(71.72%),T2a期28例(28.28%).22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22.22%),其中N1 12例(12.12%)、N2 10例(10.10%).TNM分期:Ia期58例(58.59%),Ib期18例(18.18%),≥Ⅱa期者23例(23.23%).共清扫胸内淋巴结1226枚,平均每例12.38枚,126枚淋巴结存在癌转移(10.28%).T2a期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T1a期(P<0.05).淋巴结直径0.5~1.0cm的转移率高于直径<0.5cm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型小肺癌并不完全是早期肺癌,约1/4患者为≥Ⅱ期的中、晚期肺癌.对小肺癌患者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除术非常必要,不能以术中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而排除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973.
974.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 of the Bartholin gland is a rare gynaecological entity. Despite its slow growth and inconspicuous presentation, vulvar ACC has a propensity for perineural invasion and is therefore associated with high local recurrence rates.We report a case of vulvar ACC in a 61-year-old woman with a prolonged swelling of the Bartholin gland. This patient presented with pulmonary metastases at the moment of histological diagnosis. The vulvar and the pulmonary lesions showed identical histology. Despite a history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related usual type 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e vulvar ACC was negative for both p16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HPV-DNA.We conclude that HPV is not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ure ACC of the Bartholin gland. Additionally, we advocate a low threshold for performing biopsies of vulvar swellings in women aged >40 years, to rule out malignancy and to prevent diagnostic delays.  相似文献   
97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 IL-8) 对宫颈癌细胞Caski 增殖、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 体外培养的宫颈癌Caski细胞分为对照组、IL-8 组(20、40、60、80、100 ng/mL)、IL-8+LY294002 组 (80 ng/mL IL-8+20 μmol/L LY294002)以及LY294002 组(20 μmol/L),采用MTT 实验检测Caski 细胞的增殖能力, 采用划痕实验检测Caski 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Transwell 实验检测Caski 细胞的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 激酶B( PKB)、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波形蛋白、β-连环蛋白、上皮-钙黏蛋白( E-cadherin)的表达情 况。结果: IL-8 呈剂量依赖性促进细胞增殖,80 ng/mL 与100 ng/mL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8 组划痕愈合 能力和细胞迁移能力均增强,IL-8+LY294002 组及LY294002 组划痕愈合能力和细胞迁移能力均低于IL-8 组。各 组AKT总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8 组中p-AKT、波形蛋白和β- 连环蛋白表达均增加,E-cadherin 减少, AKT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 可阻断上述作用。结论:IL-8 可能通过PI3K/AKT 通路影响波形蛋白、β- 连环 蛋白和E-cadherin 蛋白的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976.
977.
978.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对淋巴结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HE染色法评估260例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TSR和原发癌中的TIL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乳腺原发癌中TSR≥50%(低间质组)148例,TSR<50%(高间质组)112例,低间质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间质组(P均<0.05);TIL低表达组(TIL<10%)155例,高表达组(TIL≥10%)105例,两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转移癌中TSR≥50%(低间质组)163例,TSR<50%(高间质组)97例,低间质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间质组(P<0.05);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同为低间质组时,原发癌低间质组提示预后更好(P<0.05)。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中TSR呈明显的正相关(r=0.726,P<0.01)。原发癌低间质组中TIL的表达对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间质组中TIL高表达组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TIL低表达组(P=0.012)。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与年龄、肿块直径、组织学分级和阳性淋巴结个数无关(P均>0.05)。结论TSR是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预后重要指标,且在原发癌和转移癌之间呈正相关,但原发癌TSR对判断预后更有意义。联合TSR和TIL分析,可为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和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79.
彭端龙    黄浩   《医学信息》2020,(1):51-53
多数子宫内膜癌早期可有症状,根据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术中的相关手段进行评估,及早发现并治疗,预后良好。低危患者实施淋巴结的切除,对其预后可能无影响,还可能增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而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征为跳跃性转移,术前诊断存在局限性,手术病理分期仍是评估其转移状态的最佳方法,并为其预后及辅助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本文就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淋巴结切除指征、手术、预后及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80.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中不同染色情况的淋巴结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乳腺癌患者92例,以亚甲蓝为示踪剂,根据92例乳腺癌患者SLNB中淋巴结染色情况的不同分为无染色组、完全染色组和染色不均组,病理检测3组患者淋巴结的肿瘤转移情况并作比较。结果92例乳腺癌SLNB共取得淋巴结256枚,平均每例患者2.8枚,无染色组(80枚)肿瘤转移率为13.8%,完全染色组(112枚)肿瘤转移率为43.8%,染色不均组(64枚)肿瘤转移率为62.5%,3组间肿瘤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SLNB中染色不均的淋巴结最易出现肿瘤转移,其次为完全染色的淋巴结,染色淋巴结附近看到的未染色淋巴结也有肿瘤转移的可能,宜一并切除送检,有利于降低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