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79篇
  免费   7080篇
  国内免费   4472篇
耳鼻咽喉   1995篇
儿科学   292篇
妇产科学   2369篇
基础医学   4770篇
口腔科学   530篇
临床医学   8959篇
内科学   9583篇
皮肤病学   337篇
神经病学   559篇
特种医学   55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81篇
外科学   16842篇
综合类   14947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2025篇
眼科学   228篇
药学   3633篇
  9篇
中国医学   324篇
肿瘤学   23723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988篇
  2022年   1672篇
  2021年   2532篇
  2020年   2400篇
  2019年   2143篇
  2018年   1904篇
  2017年   2437篇
  2016年   2993篇
  2015年   2785篇
  2014年   4957篇
  2013年   4345篇
  2012年   5438篇
  2011年   6100篇
  2010年   5301篇
  2009年   5088篇
  2008年   5005篇
  2007年   5574篇
  2006年   5238篇
  2005年   5105篇
  2004年   3969篇
  2003年   3484篇
  2002年   2988篇
  2001年   2904篇
  2000年   2336篇
  1999年   1741篇
  1998年   1503篇
  1997年   1300篇
  1996年   803篇
  1995年   687篇
  1994年   609篇
  1993年   367篇
  1992年   322篇
  1991年   251篇
  1990年   232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196篇
  1987年   156篇
  1986年   140篇
  1985年   102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4 毫秒
61.
目的 通过对肺肿瘤射频热消融(RFA)治疗效果的观察,评价其技术特点、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30例肺肿瘤患者共46个肿瘤接受了RFA治疗(其中肺部原发性肿瘤20例,转移瘤10例),在CT引导下将消融电极刺入到距肿瘤边缘组织1cm处,根据病灶大小,将子针打开至合适直径,达到靶温度后,持续7~15min。对患者进行1~9个月的随访,通过胸部X线片和增强螺旋CT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46个肿瘤,共做消融灶123个,治疗区域坏死率为100%。(1)随访1个月30例,46个肿瘤瘤体完全消融41个,占89.13%;部分消融5个,占10.87%。(2)随访3~9个月26例,40个肿瘤病灶完全缓解(CR)33个,部分缓解(PR)4个,无变化(NC)2个,进展(PD)1个,总有效率达925%(37/40)。结论 RFA治疗肺部肿瘤疗效肯定、安全,是1种应用前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Ets-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抑制物(TIM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Ets-1、MMP-1及TIMP-1的表达;分析Ets-1与BT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研究BTCC中MMP-1、TIMP-1表达与Ets-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Ets-1在BTCC中高度表达,阳性率为82.5%(P<0.01),且随BTCC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肿瘤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②MMP-1阳性表达率膀胱癌组(85.0%)明显高于对照组(58.3%)(p<0.05);TIMP-1阳性表达率对照组(83.3%)明显高于膀胱癌组(47.5%)(P<0.05)。③MMP-1与Ets-1表达呈正相关(Rs为0.824,P<0.01),而TIMP-1与Ets-1表达呈负相关(Rs为-0.821,P<0.01)。结论①Ets-1在BTCC中高度表达,并随BTCC分期分级升高而增加;Ets-1与BTCC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②BTCC中Ets-1上调MMP-1表达,而下调TIMP-1表达,从而参与BTCC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增强CT评价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fas,bax,bc1-2表达的价值。方法:对38例共40个经病理证实且行动、静脉双期CT增强扫描的HCC病灶进行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Ⅷrelated antigen,FⅧRA),fas,bax,bc1-2和bc1-x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病理分级将CT增强表现特征与免疫组化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fas,bax,bc1-2和bc1-x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8/40)、25%(10/40)、27.5%(11/40)和50%(20/40),bax和bc1-2,以及bc1-2和bc1-x1之间分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bc1-x1的表达与CT显示的病灶大小、以及病理分级具有一定的关系(P<0.05),病理分级与CT显示的边界类型以及瘤内的液化坏死有关(P<0.05)。结论:fas,bax,bc1-2和bc1-x1等蛋白在HCC组织中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通过CT反映调亡相关蛋白表达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64.
全直肠系膜切除并单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单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基础上,对56例低位直肠癌应用单管状吻合器与荷包钳做保肛手术。随访2年,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学检查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发生率4%(2/56),术后随访2年,局部复发3例,复发率为5%(3/56),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应用单吻合器与荷包钳用于低位直肠癌可提高保肛率,且该方法经济、实用、安全。  相似文献   
65.
肝细胞核因子-κB异常激活与肝细胞癌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具有和某些基因上启动子区固定核苷酸序列结合而启动该基因转录的蛋白质。NF-κB是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核转录因子,可调控多种基因(免疫、炎症反应、病毒和原癌基因)的转录表达。激活的NF-κB参与癌症的启动、发生及发展过程,在炎症性相关的肝癌(HCC)发生发展中呈高表达,在肝细胞炎症与癌变间起桥梁作用,其中包括肝脏免疫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肝炎病毒相关基因和原癌基因的转录表达。在肝癌组织中异常激活,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肝细胞存活,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体外缺氧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浸润能力及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cadherin和细胞骨架蛋白犤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波形蛋白(vimentin)犦表达的影响。方法:模拟体外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乳腺癌细胞MCF7浸润穿透Matrigel的能力;以及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cadherin和cytokeratin、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缺氧状态下MCF7细胞的浸润能力明显增强;且在缺氧条件下E-cadherin基因表达下降、cytokeratin、vimentin基因表达升高。结论:缺氧状态下MCF7细胞转移能力和其表面的E-cadherin基因、cytokeratin、vimentin基因表达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7.
经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的CTA观察原发肺癌的血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支气管动脉(BA)和肺动脉(PA)造影CTA观察肺癌血供情况。方法前瞻性观察6例支气管肺癌患者,分别行体循环动脉和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留置BA导管与PA导管行CTBA与CTPA,观察BA与PA对肺癌的血供。结果CTPA上,无体动脉与左心强化的图像上肿瘤未见强化,有体动脉或左心强化的图像上见肿瘤边缘强化,CT强化值为10.0~45.6 Hu。CTBA上肿瘤部分明显强化,CT强化值为150.3~320.7 Hu,可见杂乱无章的肿瘤血管影,3例见纵隔淋巴结强化。结论本组病例观察表明原发性肺癌由BA为主的多发体循环动脉供血,未发现PA参与供血。  相似文献   
68.
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阴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年间(1994-2004年)76例AFP阴性肝癌患者和2年间(2002-2003年)102例AFP阳性肝癌患者在性别、临床表现、合并疾病[乙型肝炎和(或)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FP阴性肝癌患者消瘦乏力、腹痛、腹部肿块的症状少于AFP阳性肝癌患者(分别为55.3%vs82.4%、56.6%vs75.5%、13.2%vs45.1%,均P<0.05),合并乙型肝炎较AFP阳性肝癌少(68.4%vs93.1%,P<0.05),Child-Pugh分级中A级显著多于AFP阳性肝癌(56.6%vs32.4%,P<0.05),而C级显著少于AFP阳性肝癌(2.6%vs16.7%,P<0.05);AFP阴性肝癌患者中γGT异常者的比例少于AFP阳性肝癌(64.5%vs84.3%,P<0.05)。两组患者在黄疸、腹水、肝硬化和Child-Pugh分级中B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FP阴性肝癌患者临床表现较轻且缺乏特异性,诊断...  相似文献   
69.
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手术的炎性反应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手术患者全身和腹腔炎性反应的差异,为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肿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1例2004年4-8月间收治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25例(LAP组),开腹手术26例(OPEN组)。术毕骶前留置引流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炎性反应及与手术相关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SA分级、术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肿瘤Dukes分期和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中,LAP组占有明显优势(P<0.05)。腹腔引流量在术后第1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d,LAP组明显低于OPEN组(P<0.05)。LAP组术后第1天,周围血中性粒细胞[(7.30±2.62)×10~9/L]、白介素(IL)-10[(19.46±3.31)pg/ml]和C反应蛋白(CRP)[(2.76±2.17)mg/dl]水平均显著低于OPEN组(P<0.05)。术后第4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腹腔引流液的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LAP组IL-10 [(22.53±15.47)pg/ml]明显低于OPEN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腹腔炎性反应与开腹手术相当,而全身炎性反应较开腹手术轻。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临床上体现出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天数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