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6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1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9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应用AFB_1致肝癌作用的短期实验模型,观察绿茶成分茶多酚对AFB_1诱发肝癌前病变酶变灶的影响。结果发现,茶多酚对肝癌前病变大偏差酶变灶、小偏差酶变灶及总酶变灶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茶多酚可能是茶叶防癌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单纯灌注化疗和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6 1例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病例按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分 A组 (TAI)、B组 (TAI+TAE)。对两组疗效和方法与临床不同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DSA造影确诊肝癌药物治疗中 ,临床缓解率 B组 (TAI+TAE)明显大于 A组 (TAI) ,生存率 B组 (TAI+TAE)优于 A组 (TAI)。随着时间推移 ,二者差异越来越明显。结论 :对肝癌介入动脉灌注化疗的次数及栓塞的次数 ,栓塞间隔时间及栓塞适应证的效果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蜂毒素对小鼠肝癌H22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的可能作用环节。方法 以MTT法测定蜂毒素体外对小鼠肝癌H22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观察iv蜂毒素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结果蜂毒素对H22细胞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蜂毒素作用于H22细胞后,细胞PCNA平均荧光强度低于对照组;iv蜂毒素对小鼠皮下H22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蜂毒素在体内外对小鼠肝癌H22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调细胞PCNA表达可能是其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抗干血酸(AA)对三氧化二砷(AT)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协同效应,为改善三氧化二砷临床治疗人肝癌细胞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用MTT和免疫印迹的方法分别评价AT和(或)AA对其生长抑制和胞内两个信号分子的影响。结果:微摩尔剂量的AT能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异常生长,通过caspase-3的激活诱导其凋亡,并激活了ERKs信号蛋白,其作用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AA对BEL-7402无明显的作用,但能有效的通过caspase-3而不是ERKs的激活促进AT对肝癌细胞的凋亡效应。结论:ERKs和caspase-3信号蛋白可能分别参与了砷剂诱导的人肝癌细胞促分化和凋亡效应,AT和AA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有协同性,他们通过caaspase-3而不是ERKs的激活进一步抑制了肝癌的生长。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85.
对肝癌和肝硬化患者各30例血清中唾液酸蛋白进行测定,以50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探讨唾液酸蛋白在肝癌良恶性病变中的意义。结果:肝癌组唾液酸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和肝硬化组;其阳性率在肝癌与肝硬化或正常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我们认为:血清唾液酸蛋白含量对肝癌的诊断是一项颇有意义的参考指标,尤其对肝癌与肝硬化的鉴别有价值。  相似文献   
86.
肝动脉灌注活血药治疗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例肝动脉插管化疗后病情恶化的晚期肝癌患者,用复方丹参经肝动脉灌注,观察到其缓解体症、缩小肿块、改善生化指标的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为25%,两者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中药肝动脉灌注治疗肝癌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子。  相似文献   
87.
狼毒浸出液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 探讨狼毒浸出液 (YF- 1)对腹水型肝癌 (H2 2 )及淋巴道转移型肝癌 (H2 2 / F2 3 )的抗癌作用及作用机制。 2方法 用 H2 2 ,H2 2 / F2 3 细胞攻击 CFW小鼠 ,并进行 YF- 1治疗 ,观察生存时间、瘤体质量及淋巴结转移程度 ;用狼毒浸出液与 H2 2 ,H2 2 / F2 3 细胞混和培养 ,观察抑瘤率 ;用混合细胞培养液接种至小鼠腹腔 ,观察动物存活情况。 3结果 用 H2 2 ,H2 2 / F2 3攻击后 ,治疗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 (t=3.16 ,3.0 4,P<0 .0 5 )。YF- 1的抑瘤率分别为 6 7.9% ,6 4.6 % .治疗组荷瘤鼠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t=3.182 ,P<0 .0 5 )。中和实验中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 38.0 ,14.8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3.16 3,P<0 .0 5 )。 4结论 狼毒浸出液对肝癌生长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 通过建立一个原发性或转移性兔肝癌模型并应用纳米微泡造影剂对肿瘤进行早期监测,探讨纳米材料在肝癌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肿瘤组织块接种法制备兔肝癌模型并利用门静脉插管注射微泡造影剂对比增强显影.结果 模型建立后检测原位成瘤率为83.3%,采用5 MHz的发射频率,肝内主要血管及瘤块1分钟内显影得到增强.结论 靶...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小鼠肝癌模型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E mRNA的方法。方法:以cyclin E和β-actin的PCR产物为阳性模板,分别将二者cDNA产物进行10倍梯度稀释,建立双标准曲线,应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yclin E和β-actin mRNA含量,对熔解曲线进行分析确定扩增产物的特异性。结果: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为-1.00,cyclin E和β-ac-tin扩增效率分别为0.91和0.93,熔解曲线分析显示均为单峰,特异扩增产物的Tm值分别为(81.84±0.28)℃和(89.15±0.26)℃。10-4Cyclin E和β-actin cDNA标本日间变异系数(CV)和批内CV分别为1.02%、1.45%和0.90%、1.48%。结论:SYBR Green I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cyclin E mRNA是一种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方法,为cyclin E的进一步研究奠定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90.
AIM: To purify and characterize alpha-L-fucosidase from human liver cancer tissue and to detect the localization of alpha-L-fucosidase in tumor tissue. METHODS: Cat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on CM-52 and ultrafiltration were used to separate alpha-L-fucosidase (AFU) from crude extract of liver cancer tissue. 4-methylumbelliferyl-alpha-L-fucopyranoside was used as a fluorescent substrate to quantify the purified AFU activity in each step. A polyclonal antibody (pAb) against the purified AFU was obtained by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on DEAE-52 after ammonium sulfate fractionation and ultrafiltration. Immu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AFU in malignant and adjacent liver tissues. RESULTS: Human alpha-L-fucosidase was purified 74-fold to apparent homogeneity with 15% yield. SDS-PAGE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one subunit of molecular weight of 55 Ku.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AFU in pooled fraction by chromatography was 10085 IU/mg. Western blo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pAb could recognize one protein band of molecular weight of 55 Ku. The expression of AFU was observed in cytoplasm membrane of liver cancer tissue but not in that of adjacent tissue. CONCLUSION: The purified alpha-L-fucosidase from primary hepatocarcinoma (PHC) is different in its properties from alpha-L-fucosidase in human other organs. The polyclonal antibody prepared in this experiment can be applied to the diagnosis of PH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