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108篇
  免费   32313篇
  国内免费   7023篇
耳鼻咽喉   3851篇
儿科学   5693篇
妇产科学   4658篇
基础医学   26034篇
口腔科学   8695篇
临床医学   38178篇
内科学   29979篇
皮肤病学   3101篇
神经病学   20559篇
特种医学   292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9篇
外科学   31952篇
综合类   47076篇
现状与发展   20篇
一般理论   34篇
预防医学   34557篇
眼科学   3337篇
药学   26347篇
  414篇
中国医学   27303篇
肿瘤学   29263篇
  2024年   824篇
  2023年   6100篇
  2022年   9513篇
  2021年   16188篇
  2020年   15518篇
  2019年   16353篇
  2018年   14889篇
  2017年   13898篇
  2016年   13323篇
  2015年   13022篇
  2014年   22979篇
  2013年   23172篇
  2012年   19955篇
  2011年   21380篇
  2010年   17261篇
  2009年   15841篇
  2008年   15131篇
  2007年   15046篇
  2006年   13249篇
  2005年   11378篇
  2004年   9504篇
  2003年   8156篇
  2002年   6448篇
  2001年   5560篇
  2000年   4774篇
  1999年   3898篇
  1998年   3341篇
  1997年   3067篇
  1996年   2521篇
  1995年   2276篇
  1994年   1955篇
  1993年   1724篇
  1992年   1504篇
  1991年   1343篇
  1990年   1123篇
  1989年   1027篇
  1988年   945篇
  1987年   865篇
  1986年   753篇
  1985年   2000篇
  1984年   2242篇
  1983年   1412篇
  1982年   1857篇
  1981年   1303篇
  1980年   1117篇
  1979年   970篇
  1978年   780篇
  1977年   596篇
  1976年   731篇
  1975年   49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通过对中医古籍中有关升降散论述的文献梳理,全面探讨其内涵。本方是在大黄、僵蚕为雏形的基础上增加蝉蜕、姜黄而成方,几经易名,终在杨璿《伤寒瘟疫条辨》中为后人所熟知。本方广泛用于治疗瘟疫,以丸剂、散剂为主,方便携带,便于服用;重用大黄旨在祛邪、逐秽;应用时视人之体质强弱和量其毒之轻重而判断用药多寡,并辅以米酒、生蜜等以顾护正气。杨璿将其由治疗“热疫”的专方扩展为治疗“表里三焦大热”的通用方剂,扩大了本方治疗疾病范围。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大数据深度学习,近年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医学各个领域,实现一定程度应用。虽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近几年发表相关文献数量急剧增长,但大部分临床医生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还比较陌生。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列举、分析其在耳鼻喉科的主要研究情况,探讨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实际应用的局限,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耳鼻喉科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整理刘祖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病案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中构建数据库,再使用该软件相关功能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处方中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①共得处方147首,涉及药物179味,累计使用频次2 164次。②使用频次在20次及以上的药物,共有22味,其中前10味高频药物为黄芪、丹参、山楂、葛根、枸杞子、地龙、制何首乌、川芎、石菖蒲、淫羊藿。③黄芪用量从15 g至120 g均可见,最常用剂量为30 g,常用剂量范围主要集中于30~60 g。④药物功效分类排名靠前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等。⑤高频药组前5位为丹参-黄芪、黄芪-山楂、葛根-黄芪、葛根-丹参、丹参-山楂;关联度较高的药组有地龙-黄芪、葛根-地龙-黄芪、丹参-地龙-黄芪等。⑥通过聚类分析算法提取出核心组合12个,进而演化出潜在新方6首,如"白芍、威灵仙、桂枝、鸡血藤、白芥子""全蝎、菊花、蜈蚣、刺蒺藜"等。结论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用药以益气温阳、填精益髓、活血通络、息风化痰为主,重用黄芪,方以自拟芪仙通络方加减,体现出"气阳主用""脑髓阳生阴长"等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探讨雨课堂在临床流行病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在本科阶段无流行病学学习经历的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中,使用雨课堂线上课前预习及课后随堂练习的功能,用于评价雨课堂线上功能的辅助教学效果。结果应用雨课堂线上功能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基线、阶段小测和末考卷面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对于主动学习,雨课堂参与度较高的学生成绩提高明显。结论雨课堂有利于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但是仍不能忽略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究益气养精法对老年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生存期影响。方法研究纳入60例老年肺癌患者,均由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30例)在化疗基础上联合益气养精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血清癌抗原125(serum oncoantigen 125,CA 125)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2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EA及CA 125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当,均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精法治疗老年肺癌患者效果患者,患者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且患者2年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87.
[目的]数据挖掘法分析周珉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用药规律,探讨相关病机并进行经验总结。[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5月周珉教授门诊期间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周珉教授临床经验,进行原发性肝癌病机探讨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收集治疗原发性肝癌方剂176首,涉及中药235种,列出方剂中的高频药物及组合规律。[结论]总结原发性肝癌以"湿热痰毒、气阴两伤"为基础病机,"清热化湿、健脾养阴"治则贯穿原发性肝癌治疗始末,同时,根据疾病不同发展阶段及治疗措施,权衡"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分配,斟酌应用"攻毒散结""行气化瘀"等治法,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8.
Introductio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is an aggressive breast cancer subtyp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recurrence and cancer-related death. Unlike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or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s, there are limited targeted therapies available to treat TNBC and cytotoxic chemotherapy remains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Sacituzumab govitecan (IMMU-132) is an antibody-drug conjugate targeting Trop-2 expressing cells and selectively delivering SN-38, an active metabolite of irinotecan.

Areas covered: This review covers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acituzumab govitecan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metastatic TNBC. Additionally, efficacy data in other epithelial malignancies is included based on a PubMed search for ‘sacituzumab govitecan’ and ‘clinical trial’.

Expert opinion: Sacituzumab govitecan has promising anti-cancer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TNBC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at least two prior lines of systemic therapy based on a single arm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A confirmatory Phase III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s ongoing. Sacituzumab govitecan has a manageable side effect profile, with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events being nausea, neutropenia, and diarrhea. The activity of sacituzumab govitecan likely extends beyond TNBC with promising early efficacy data in many other epithelial cancers, including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