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18篇
  免费   8921篇
  国内免费   5767篇
耳鼻咽喉   600篇
儿科学   896篇
妇产科学   766篇
基础医学   9351篇
口腔科学   1464篇
临床医学   9223篇
内科学   8367篇
皮肤病学   712篇
神经病学   2418篇
特种医学   24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5347篇
综合类   26060篇
预防医学   5599篇
眼科学   816篇
药学   11629篇
  146篇
中国医学   9990篇
肿瘤学   5539篇
  2024年   2003篇
  2023年   6045篇
  2022年   4794篇
  2021年   5539篇
  2020年   4680篇
  2019年   4650篇
  2018年   2592篇
  2017年   3466篇
  2016年   3663篇
  2015年   3466篇
  2014年   4466篇
  2013年   4418篇
  2012年   5732篇
  2011年   5721篇
  2010年   4598篇
  2009年   4327篇
  2008年   4662篇
  2007年   3760篇
  2006年   3452篇
  2005年   3999篇
  2004年   2800篇
  2003年   2416篇
  2002年   1788篇
  2001年   1564篇
  2000年   1237篇
  1999年   926篇
  1998年   772篇
  1997年   680篇
  1996年   620篇
  1995年   537篇
  1994年   423篇
  1993年   247篇
  1992年   295篇
  1991年   276篇
  1990年   214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9 毫秒
41.
目的:研究PTPN6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以及癌旁组织和人前列腺上皮细胞中PTPN6的表达量;CCK-8和EDU染色实验检测PTPN6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耐药相关蛋白P-gp和MR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TPN6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人前列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量;过表达PTPN6显著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并降低PC3细胞的耐药性;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PTPN6可通过抑制SP1,并抑制p38 MAPK通路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和耐药。结论:PTPN6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和耐药,提高其化疗敏感性,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SP1/p38 MAPK信号通路来实现的,这一结果能够为临床上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用3M无痛保护膜联合造口袋治疗大便失禁相关性皮炎(Incontinent dermatitis,IAD)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IA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皮肤护理方法;实验组的患者除传统皮肤护理外加用3M无痛保护膜联合造口袋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皮炎改善情况、皮炎愈合时间及皮炎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皮炎愈合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皮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M无痛保护膜联合造口袋治疗IAD,临床效果显著,且愈合快,复发低。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初步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重性抑郁障碍(MD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17例首发MDD患者治疗前后及17名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GSK-3β、丝氨酸-9磷酸化GSK-3β(p-Ser9-GSK-3β)的蛋白水平及差异。结果 1患者组治疗前GSK-3β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328,P<0.05);经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后,GSK-3β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t=-2.176,P<0.05);治疗后的GSK-3β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2,P>0.05)。2患者治疗前p-Ser9-GSK-3β的蛋白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t=4.676,P<0.01);经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后,p-Ser9-GSK-3β表达与治疗前相比增加(t=3.892,P<0.01);治疗后p-Ser9-GSK-3β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5,P<0.01)。结论 GSK-3β可能参与了MDD的发生及发展;氟西汀分散片可通过磷酸化GSK-3β使其失活,进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构建针对小鼠NLRP3基因的腺病毒干扰载体(Ad-NLRP3-shRNA),并在Min6和RAW264.7细胞中验证其基因沉默效率。方法针对小鼠NLRP3基因设计、合成3对NLRP3 shRNA 1-3干扰序列,重组至pHBAd-U6-CMV质粒载体。在HEK293T细胞内包装Ad-NLRP3-shRNA。感染Min6和RAW264.7细胞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NLRP3基因表达。结果 Ad-NLRP3-shRNA 1-3在Min6和RAW264.7细胞的干扰效率分别达到44.38%、46.61%和82.83%以及47.23%、49.59%和78.64%。结论成功构建出Ad-NLRP3-shRNA载体,为研究NLRP3基因的功能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FE)对衰老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分泌功能衰退的影响,并从肌醇需酶1α(IRE1α)/X盒结合蛋白1(XBP1)信号通路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18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自然衰老组和TFE 10及40 mg·kg~(-1)组,每组12只;另取10只2月龄大鼠作为壮龄对照组。每天定时ig给TFE 1次,每5 d间隔2 d再继续ig给药,给药共计4个月。计算睾丸指数;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睾丸组织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骨形态形成蛋白4(BMP4)及干细胞因子(SC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睾丸组织中磷酸化IRE1α(p-IRE1α)和XBP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睾丸组织内Sertoli细胞数量和p-IRE1α定位。结果与壮龄对照组比较,自然衰老组大鼠睾丸指数显著降低(P<0.01);与自然衰老组相比,TFE 40 mg·kg~(-1)组睾丸指数显著升高(P<0.05)。HE结果显示,自然衰老组睾丸曲细精管的形态结构紊乱,部分生精细胞发生脱落;TFE给药组能改善睾丸曲细精管的形态结构。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壮龄对照组比较,自然衰老组Sertoli细胞分泌因子GDNF和SCF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GDNF,BMP4和SCF蛋白显著下调(P<0.01)。与自然衰老组相比,TFE给药组分泌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壮龄对照组比较,自然衰老组睾丸组织中p-IRE1α和XBP1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与自然衰老组相比,TFE给药组p-IRE1α和XBP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壮龄对照组、自然衰老组和TFE给药组Sertoli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不仅在生精细胞胞质广泛表达,在Sertoli细胞胞质亦有表达。结论 TFE可显著改善自然衰老所致大鼠睾丸Sertoli细胞分泌功能衰退,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RE1α/XBP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麻杏甘石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STAT4、STAT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建立30只COPD痰热郁肺Wistar大鼠模型,雌雄各半,30只模型大鼠不同笼喂养,称重,标记;随机分成3组:麻杏甘石汤组、罗红霉素片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同时选取10只正常大鼠为空白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当中的白细胞计数及其他分类细胞计数水平、肺组织当中的STAT4及STAT6蛋白水平表达。结果:治疗后,麻杏甘石汤组的巨噬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淋巴、中性粒、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麻杏甘石汤组的白细胞计数及其他分类细胞计数水平与罗红霉素片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罗红霉素片对照组及麻杏甘石汤组的STAT4蛋白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罗红霉素片对照组及麻杏甘石汤组的STAT6蛋白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提示此次研究中的两种干预方式均能对COPD大鼠肺组织中的STAT4蛋白表达产生抑制作用,对STAT6蛋白产生促进作用;且麻杏甘石汤组的STAT4及STAT6蛋白水平与罗红霉素片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麻杏甘石汤的效果跟罗红霉素片相当。结论:麻杏甘石汤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STAT4及STAT6蛋白的表达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干扰IL-12/STAT4及IL-4/STAT6这两个信号通路对机体当中Th1细胞及Th2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对Th1的极化产生抑制作用,调节Thl/Th2细胞的失衡现象,降低由T细胞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及各种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