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72篇
  免费   6552篇
  国内免费   4736篇
耳鼻咽喉   789篇
儿科学   865篇
妇产科学   756篇
基础医学   5010篇
口腔科学   3009篇
临床医学   13609篇
内科学   9351篇
皮肤病学   619篇
神经病学   1609篇
特种医学   32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5719篇
综合类   31806篇
预防医学   9159篇
眼科学   639篇
药学   20866篇
  182篇
中国医学   12388篇
肿瘤学   2765篇
  2024年   1037篇
  2023年   3715篇
  2022年   3239篇
  2021年   3799篇
  2020年   3536篇
  2019年   3677篇
  2018年   1898篇
  2017年   3150篇
  2016年   3189篇
  2015年   3811篇
  2014年   5590篇
  2013年   5389篇
  2012年   6846篇
  2011年   6930篇
  2010年   6395篇
  2009年   6284篇
  2008年   7258篇
  2007年   6439篇
  2006年   5639篇
  2005年   5968篇
  2004年   4435篇
  2003年   4072篇
  2002年   3188篇
  2001年   2961篇
  2000年   2243篇
  1999年   1815篇
  1998年   1492篇
  1997年   1423篇
  1996年   1275篇
  1995年   1138篇
  1994年   980篇
  1993年   649篇
  1992年   622篇
  1991年   581篇
  1990年   510篇
  1989年   454篇
  1988年   214篇
  1987年   214篇
  1986年   160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将60例择期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分为3组,每组20例。D组及DF组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1.5μg/kg(容量为1 mL),C组经鼻滴入等量生理盐水。DF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1 mg/kg的氟比洛芬酯,C组及D组给予2 mL生理盐水。记录滴鼻前(T_0)、滴鼻后10 min(T_1)、滴鼻后30 min(T_2)、拔管即刻(T_3)及拔管后5 min(T_4)的MAP及HR。记录3组患儿与家长分离时的镇静情绪评分和静脉穿刺接受程度评分。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并在T_4、拔管后10 min(T_5)及拔管后30 min(T_6)对患儿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D组及DF组在T_3、T_4时间点时MAP及HR显著下降(P0.05);D组及DF组与家长分离时的镇静情绪评分及静脉穿刺接受程度评分均高于C组(P0.05);与C组及D组比较,DF组T_4~T_6时间点的躁动及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3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氟比洛芬酯可为患儿提供满意的术前镇静和良好的术后镇痛效应。降低术后的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62.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已成为青少年人群中导致癌相关死亡的首要疾病。但由于其早期高发的肺转移率以及广泛的对化疗药物耐药性问题,骨肉瘤在临床上的治疗仍存在巨大挑战。目前,骨肉瘤的早期诊断及基因治疗已经在国内外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外泌体(exosomes)在骨肉瘤中的诊断治疗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外泌体是一种可由多种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40~100 nm)微囊泡,它具有传递mRNA、miRNA、DNA和蛋白质等各种信息和功能性物质的功能。它可由多种活性细胞产生和分泌,存在于多种体液和细胞间液中。由于其特殊的存在和传递形式以及所搭载的信息和物质,因此,骨肉瘤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促进骨肉瘤的发生、侵袭转移、耐药性及免疫逃逸。利用这些特点,外泌体可被人为搭载靶向药物或治疗性基因等物质,或通过多种方式对其分泌和释放进行调控来治疗多种肿瘤。近年来,关于外泌体在骨肉瘤方面作用和应用的研究成为热点,但仍停留在基础研究且尚未在临床的诊断及治疗中进行应用。本文旨在对外泌体在骨肉瘤侵袭转移及耐药性上的作用机理、临床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望有助于为利用外泌体诊断、治疗和改善骨肉瘤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64.
面部骨折种类繁多,其中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为最普遍类型,本病患者受伤部位为脸部,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目前临床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主要采用坚固内固定术,但其有稳定性差、易发生二次骨折等不足[2]。在治疗颌面部骨折时需掌握其治疗原则与正确方法,不可完全依赖内固定而忽视必要的颌间牵引[3],因此牵引复位在坚固内固定术中也有重要辅助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坚固内固定术+牵引复位固定术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5.
骨组织损伤后需要恢复原形态及功能,然而目前常用的骨移植方法因存在供体来源、并发症等问题而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寻求新的骨再生策略。近年研究表明外泌体可通过转运miRNA、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调控受体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分化功能,可成为促进骨再生的潜在治疗载体。本文将系统综述外泌体的性质及其在骨再生中的作用,为其在骨再生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屈娜  王晓彬 《现代肿瘤医学》2020,(10):1744-1749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imer,D-D)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387例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50例临床资料。比较血清D-D和外周血NLR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确定D-D和NLR临界值,D-D+NLR=0(D-D≤0.555 mg/L和NLR≤2.792),D-D+NLR=1(D-D>0.555 mg/L或NLR>2.792),D-D+NLR=2(D-D>0.555 mg/L和NLR>2.792),分析两者联合的评分系统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D-D和外周血NLR在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1)。D-D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相比,患者的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腹水、CA125水平、残余瘤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NLR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相比,患者的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CA125水平、残余瘤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D-D+NLR为0、1、2分的平均总生存期(OS)分别为70个月、58个月、40个月。D-D+NLR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血清D-D和外周血NLR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和OS相关,D-D+NLR评分可以作为评估卵巢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7.
6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在育龄妇女中常见,是无排卵性不孕症中的常见原因,临床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或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二甲双胍为胰岛素增敏剂,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近20年来,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二甲双胍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国内外研究成果做以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
<正>胰腺体尾部与脾脏及脾血管毗邻关系密切,当胰体尾部发生病变或损伤时,如果无条件单纯摘除病变,一般均行胰体尾加脾脏切除,手术操作容易,且并发症少,手术近期效果好。但是健康脾脏的切除也不可避免导致患者抗感染、抗肿瘤等免疫功能的减退。我院共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14年12月施行保留脾脏的  相似文献   
70.
李敏  杨静  朱继孝  钟国跃 《中草药》2020,51(16):4109-4112
目的研究结香属藏药绿萝花(滇结香Edgeworthia gardneri干燥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AB-8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pre-HPLC等色谱方法对绿萝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绿萝花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萝花苷C(1)、西瑞香素-5-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2)、(3S)-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3)、二氢山柰酚(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