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9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195篇
预防医学   272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46篇
  2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20世纪下半叶北京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下半叶北京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5个各具不同发展特点的阶段。第1个阶段是个体、联合诊所及门诊部阶段,大约为1949-1955年;第2个阶段是中医医院组织机构的奠基阶段,大约为1956~1965年;第3个阶段是中医医疗机构的缓慢发展阶段,大约为1966~1976年;第4个阶段是中医医疗组织机构的全面发展阶段,大约是1977~1989年;第5个阶段是中医医疗组织机构的持续发展与专科医院及医院专科的建设阶段,大约为1990-2000年。由于党的正确中医政策的贯彻执行,北京市中医医疗事业50年来的发展是任何其他时期都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72.
《伤寒论》日本内阁本与中国北图本互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北宋所刻《伤寒论》大字本、小字本的考证 ,确证杨守敬所谓“影抄北宋本”为其所伪造。日本崛川济安政本对中国影响深远 ,恽铁樵本系据崛川济安政本影印 ,而非据赵开美本影印。将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宋本《伤寒论》与中国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宋本《伤寒论》进行穷尽性校读比勘 ,并对书首题记、书末《伤寒论·后序》等详加考查 ,首次发现同一宋本竟有如此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73.
Molecular epidemiologic studies of strain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re currently conducted worldwide. The genetically distinct Beijing family of strain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large outbreaks of tuberculosis, increased virulence,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 However, in this first population-based search for Beijing strains in the Danish DNA fingerprint database, analysis of 97% of all culture-positive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1992 to 2001 showed that 2.5% of 3,844 patients, 1.0% of Danish-born patients, and 3.6% of immigrants (from 85 countries) had Beijing strains. No Beijing strains were found among 201 strains from Danish-born patients sampled in the 1960s, and no evidence of an increase in Beijing strains was found over time. The true prevalence of Beijing strains worldwide is unknown because only a fraction of global strains have been analyzed.  相似文献   
74.
1995~1999年北京住院小儿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了解北京小儿川崎病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并与其他地区比较。方法按照日本全国小儿川崎病调查方法,向北京及其郊区所有拥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发出调查问卷和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回顾性记录自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期间诊断为川崎病的所有患儿。参加调查人员均为小儿心血管医生或是高年资儿科医生,由2名高年资儿科医生监督确保调查严格按照研究方案进行。心血管并发症是指川崎病起病1个月内发生的经超声心动图或冠脉造影证实的心脏扩大,冠状动脉扩张、狭窄或阻塞,心肌梗塞,或心脏瓣膜损害。结果北京39家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中,37家(95%)参加调查,共计报告710例患儿,1995~1999年北京5岁以下小儿川崎病年发病率分别为18.2/10万、21.1/10万、18.6/10万、30.6/10万和27.8/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1.7:1,发病年龄从1月至13.4岁(平均2.3岁),其中5岁以下占85.2%。本病在春、夏两季发病较多,秋冬较少。淋巴结肿大是最少见的临床症状,且其发生率自1995至1999年逐年降低。21.5%的患儿发生心血管并发症,见于起病后10或10d以上才确诊的患儿,患儿急性期无死亡。结论北京地区川崎病的发病率低于日本,而与美国的发病率相当,但高于其他西方国家。发病年龄和性别比例以及发病率逐年趋势与以往报道相似,但季节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75.
Objective To describe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an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in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occurred in a period between March and May 2003.Methods Data of SARS cases notified from Dongche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2003年3月~5月间北京市东城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爆发流行特征。方法 根据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日报表,以及从其他渠道收集补充的信息进行分析。病例的诊断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标准。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东城区首例发生于3月14日(3月16日人院),至4月中、下旬发病达高峰,5月5日开始下降,5月22日后未再发生新的临床诊断病例,5月24日、6月10日曾发生3例疑似SARS,后均被排除。共报告572例住院,99例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因被确诊为上感、普通肺炎、出疹性疾病等排除了SARS的诊断,实有473例SARS及疑似SARS。各年龄组人群普遍易感,以20~50岁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8.7%,平均发病年龄为40.7岁。病例的男女比例差异无显著性。SARS病例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医务人员病例占总数的18.0%,离退休人员占15.4%。全区10个街道均有病例发生。按常住人口计算,罹患率为28.3/10万。报告病例中,先后在区属二级医院住院的230例,占40.2%。85例医务人员SARS及疑似SARS病例中,18例发生在四所区属二级医院,占其在SARS病房或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总数的4.5%。34.7%的SARS病例在病前无任何接触史。4l例SARS病例死亡,病死率8.7%。SARS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7.4%。结论 2003年3月~5月间东城区爆发流行SARS,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威胁青壮年、医务人员、离退休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民工集中的建筑工地、医院是SARS防控的重点。现行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对控制SARS流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7.
北京地区近10年高血压病中医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10年来北京地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方面文献资料的回顾性总结,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总体用药规律、组方用药规律和辨证用药规律等3个方面加以分析。结果显示:①总体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活血祛瘀药、利水渗湿药;常用中药依次为钩藤、牛膝、天麻、茯苓、白药、泽泻、川芎等。②组方用药规律:用药类别前6位同总体用药;常用中药依次为钩藤、牛膝、茯苓、天麻、川芎、白芍、泽泻等。③常见中医证型和药物依次是:肝阳上亢证为钩藤、牛膝、白芍、天麻、川芎、菊花等,肝肾阴虚证为枸杞子、牛膝、山茱萸、熟地黄、茯苓、牡丹皮等,肝火炽盛证为黄芩、夏枯草、钩藤、栀子、龙胆草、菊花等,痰浊上扰证为茯苓、半夏、橘皮、白术、天麻、甘草等,肝风内动证为天麻、钩藤、白芍、石决明、半夏等,瘀阻脑络证为川芎、赤芍、红花、桃仁、丹参、三七等,阴阳两虚证为山茱萸、熟地黄、茯苓、肉桂、附子、牛膝等。  相似文献   
78.
目的为研究不同地域疾病的特点,以血瘀证为切入点,对不同地域血瘀证的理化指标进行研究。方法收集北京、云南、福建三地三级甲等医院血瘀证患者586例,对不同地域血瘀证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总结不同地域血瘀证理化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方面,云南患者与北京和福建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方面,北京与福建和云南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北京患者的血压与福建和云南患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全血高切、低切粘度方面,北京与云南和福建患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纤维蛋白原方面,北京与云南和福建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性方面,三地无差异,红细胞压积方面,云南与其他两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在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及血浆粘度方面,北京与其他两地患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地域患者的客观检查指标有差异。有利于根据不同地域患者的特点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预测疾病的演变和转归。  相似文献   
79.
北京蜂胶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离鉴定北京蜂胶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分离,葡聚糖柱层析纯化,核磁、质谱、紫外、红外和园二色谱与理化常数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种黄酮类化合物,为球松素、乔松素、柚木杨素、白杨素、良姜素和高良姜素。结论:球松素、乔松素、柚木杨素和良姜素为首次从北京蜂胶中获得。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