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142篇
  免费   9725篇
  国内免费   5579篇
耳鼻咽喉   2532篇
儿科学   5746篇
妇产科学   3796篇
基础医学   9385篇
口腔科学   2196篇
临床医学   81936篇
内科学   32435篇
皮肤病学   3445篇
神经病学   7067篇
特种医学   264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922篇
外科学   23948篇
综合类   139052篇
预防医学   28945篇
眼科学   4379篇
药学   42194篇
  422篇
中国医学   13501篇
肿瘤学   13109篇
  2024年   1044篇
  2023年   4014篇
  2022年   3875篇
  2021年   4943篇
  2020年   5812篇
  2019年   4942篇
  2018年   2430篇
  2017年   4569篇
  2016年   5283篇
  2015年   6279篇
  2014年   12404篇
  2013年   12835篇
  2012年   16601篇
  2011年   18976篇
  2010年   18346篇
  2009年   18319篇
  2008年   21802篇
  2007年   20025篇
  2006年   17459篇
  2005年   20710篇
  2004年   25884篇
  2003年   32359篇
  2002年   30632篇
  2001年   28110篇
  2000年   19423篇
  1999年   15419篇
  1998年   13505篇
  1997年   10350篇
  1996年   9272篇
  1995年   9085篇
  1994年   6215篇
  1993年   4536篇
  1992年   3713篇
  1991年   3724篇
  1990年   3320篇
  1989年   3154篇
  1988年   565篇
  1987年   444篇
  1986年   391篇
  1985年   283篇
  1984年   154篇
  1983年   116篇
  1982年   9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iR-34b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7例为观察组,87例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miR-34b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miR-34b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6±0.25)与(1.32±0.34),P<0.01],CXCL1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47±3.26)与(7.37±1.06),P<0.01]。血清中miR-34b表达下调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预测价值,CXCL12曲线下面积AUC为0.9880,95%置信区间(CI):0.9772~0.9988。血清中CXCL12表达上调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预测价值,CXCL12的预测价值要优于miR-34b。miR-34b在不同梗死灶最大径和有无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和饮酒史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回归分析显示miR-34b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1),CXC...  相似文献   
82.
近日,范建高教授应《柳叶刀》旗下子刊EBioMedicine(影响因子8.413分)编辑部邀请,与博士生林双喆在线发表综述:Peripheral immune cells in NAFLD patients:A spyhole to disease progression,EBioMedicine 2021 doi.org/10.1016/j.ebiom.2021.103768,系统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不同临床病理类型亚组患者循环外周血液各种免疫细胞的特征性变化,并探讨了外周血免疫细胞变化用于无创诊断与评估NAFLD的严重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3.
刘超  鲁际 《放射学实践》2019,34(5):583-586
【摘要】MRI的临床应用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乳腺MRI正在逐步向3.0T甚至7.0T的高场强方向发展。目前,高场强MR功能成像技术在乳腺成像方面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可为乳腺癌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提供更好的检测、评估、分期和监测手段。本文对高场强MR诊断乳腺癌的技术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GBS)诊断中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与细菌培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行产前检查的520例妊娠晚期孕妇临床资料,采用细菌培养与实时PCR技术进行GBS检测,以实时PCR法联合细菌培养判定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测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 520例妊娠晚期孕妇中,经PCR法或细菌培养判定最终确诊GBS感染者41例,阳性率为7.9%(41/520);细菌培养确诊GBS感染者12例,阳性检出率为2.3%(12/520),实时PCR法确诊GBS感染者39例,阳性检出率为7.5%(39/520),细菌培养与PCR法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PCR法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高于细菌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细菌培养相比,实时PCR法在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利于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真菌感染已成为临床上一类重要的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其中,假丝酵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真菌病原体,由假丝酵母引起的深部器官感染致死率高达45%。快速精准的诊断真菌感染类型,将有利于降低假丝酵母感染的病死率。利用影像学手段快速诊断真菌感染类型,将为假丝酵母感染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早确诊早治疗,降低病死率。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在假丝酵母的深部器官感染的流行病学、生物学特征及影像学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综述,综合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国内同行进行相关研究和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刘士鑫  吴瑾 《现代肿瘤医学》2022,(18):3423-3428
卵巢癌是妇科肿瘤领域内的一个热点主题。该种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病率高且隐匿,缺乏有效的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并治疗的方式,病情容易加重发生远处转移。因此罹患卵巢癌的女性5年生存率比较低。外泌体属于一类典型的囊性泡样的小体,参与肿瘤的发病及转移机制且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篇综述主要介绍癌细胞外泌体在卵巢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断、转移及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8.
王健  周晓璇 《放射学实践》2019,34(5):501-506
【摘要】目的:探讨CT在胃息肉(GP)与胃间质瘤(GS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肿瘤最大径≤2cm的27例GST和15例GP患者的CT表现,对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生长方式、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囊变、钙化、溃疡以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肿瘤CT的相关连续变量鉴别诊断GP与GST的效能。结果:GP组与GST组的形态、强化方式、囊变、钙化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指标铁蛋白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组与GST组的肿瘤长径(LD)、短径(SD)、位置、生长方式、静脉期CT值和静脉期增强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LD<1.5cm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86、73.3%(11/15)、59.3%(16/27);当SD<1.2cm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58,80.0%(12/15),66.7%(18/27);当静脉期CT值>64.4HU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59、93.3%(14/15)和40.7%(11/27);当静脉期增强幅度CT值>34.3HU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63、80.0%(12/15)、51.9%(14/27)。结论:患者的铁蛋白水平正常,以及CT特征中的肿瘤位于胃窦部、呈腔内生长、有蒂、LD<1.5cm、SD<1.2cm、静脉期CT值>64.4HU和静脉期增强幅度CT值>34.3HU时,倾向于GP的诊断,有助于GP与GST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9.
黄亚楠  陶少平 《中国校医》2022,36(10):795-796
通过回顾分析我院2例确诊为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探讨IAS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低血糖症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0.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导致的严重后果,无论对于医生还是患者来说,都很难接受。目前,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PJI诊断的准确性较低。传统的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价值,但是易受全身情况的影响,导致特异性不高。为了正确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诊断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年来,关节滑液炎性标志物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被研究证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关节滑液CRP、-防御素、白细胞酯酶、PCR技术等被广泛研究,期望能从中找到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特异性指标,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