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80篇
  免费   1409篇
  国内免费   742篇
耳鼻咽喉   124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5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846篇
内科学   53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552篇
特种医学   9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495篇
综合类   4809篇
预防医学   478篇
眼科学   1872篇
药学   1454篇
  16篇
中国医学   985篇
肿瘤学   2275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533篇
  2022年   515篇
  2021年   630篇
  2020年   572篇
  2019年   533篇
  2018年   364篇
  2017年   530篇
  2016年   595篇
  2015年   603篇
  2014年   863篇
  2013年   925篇
  2012年   1104篇
  2011年   1172篇
  2010年   1124篇
  2009年   1160篇
  2008年   1072篇
  2007年   1069篇
  2006年   969篇
  2005年   1035篇
  2004年   887篇
  2003年   765篇
  2002年   569篇
  2001年   527篇
  2000年   451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303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显微手术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9-2014-01入住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放手术术式;观察组采取显微手术方式。术后统计2组患者的疗效、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操作及术后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开放式手术,手术时间短、围术期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30(IFI 30)、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9年5月手术切除的10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瘤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FI 30、PD-L1表达情况。随访24个月,记录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胶质瘤组织IFI 30、PD-L1高表达率[分别为70.87%(73/103)、68.93%(71/103)]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分别为19.42%(20/103)、21.36%(22/103);P<0.001]。胶质瘤组织IFI 30表达水平与PD-L1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83,P<0.05)。随访24个月,生存75例,死亡2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FI 30高表达、PD-L1高表达是增加病人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IFI 30高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64.52%)和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65.56%)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分别为82.25%、89.45%;P<0.05)。PD-L1高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61.78%)和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60.14%)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分别为88.52%、79.86%;P<0.05)。结论 人脑胶质瘤组织IFI 30、PD-L1呈高表达,与病人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胶质瘤患者胶质瘤组织和瘤旁组织中miR-147表达水平的差异性,进一步分析miR-147与胶质瘤细胞生物学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5例胶质瘤患者瘤组织和瘤旁组织中miR-147的表达水平;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法转染胶质瘤细胞,分为miR-147 mimics组和NC组,检测两组转染效率;进一步通过CCK-8实验、流式细胞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比较两组细胞生物活性。结果:胶质瘤组织中miR-14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瘤旁组织;与NC组比较,miR-147 mimics组细胞不论是增殖能力还是侵袭能力都明显降低,但是,miR-147 mimics组的细胞凋亡率升高。结论:胶质瘤组织中存在miR-147低表达的现象。miR-147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升高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其侵袭能力,并促使更多的细胞发生晚期凋亡。miR-147可能在胶质瘤中扮演着抑癌基因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阳性边缘性脑炎的临床和影像特点及诊疗预后。 方法:报道我院1例LGI1抗体阳性相关边缘性脑炎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60岁,表现为渐进性加重 的记忆力减退、癫痫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低钠血症和轻度精神行为异常。颅 脑MRI-T2/Flair序列提示双侧颞叶(左侧为甚)内侧、海马异常高信号。脑脊液抗LGI1抗体阳性(++)。经激 素治疗症状有所改善。检索既往报道LGI1抗体阳性边缘性脑炎患者237例,多数呈急性、亚急性起病,最 常见是记忆障碍、癫痫(含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和低钠血症,头颅MRI(特别是MRI-T2/Flair序列)显示单 侧或者双侧海马区、颞叶异常多见,早期免疫治疗预后良好。结论:LGI1抗体阳性相关边缘性脑炎有其特 有的临床特点,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对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提示为高级别胶质瘤的患者63例(WHO Ⅲ级27例,Ⅳ级36例),完善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分子检测结果。应用Sanger测序法检测样本中IDH1和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不同亚组,通过比较其生存期的差异,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3例高级别胶质瘤中,IDH1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和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RT突变型和野生型的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IDH1突变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良好的因素,TERT突变不能单独提示预后,二者联合分析提示:IDH1突变/TERT突变组预后最好,IDH1野生/TERT突变组预后最差,IDH1突变/TERT野生组预后稍好于IDH1野生/TERT野生组,四组间预后有明显差异。结论:IDH1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有较好的临床预后,在此基础上,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有助于进一步划分其预后分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SFN)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与流式细胞法检测不同浓度的SFN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测定半数抑制浓度,空白对照设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研究SFN对U251细胞内Cyt-c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SFN组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SFN均对U251细胞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浓度的SFN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强,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00μmol/l与200μmol/l浓度的SFN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SFN诱导细胞凋亡率及Cyt-c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SFN浓度递增,U251细胞凋亡率、Cyt-c蛋白表达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N可能参与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过程,表现为诱导凋亡U251细胞,可能与Cyt-c表达增高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评估规律性八段锦运动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残疾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5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基础训练+八段锦干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训练,疗程12周。比较两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Barthel指数、Ashworth评分和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中,患者的EDSS评分、Barthel指数、Ashworth评分和FS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ED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患者Barthel指数、Ashworth评分和FS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这4项指标的改善程度比较中,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EDSS评分、Barthel指数、Ashworth评分和FSS评分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规律的八段锦干预能明显改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残疾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肢体痉挛程度和疲劳状态,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调节性T细胞浸润及IL-6、TGF-β1表达水平及与病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胶质瘤患者24例,初发时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情复发,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2次手术治疗。取2次术后组织标本共48份,分为初发组、复发组。另取同期脑外伤减压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6份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初发组、复发组T细胞浸润及IL-6、TGF-β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初发组、复发组、对照组的组织匀浆中IL-6、TGF-β1浓度。结果 24例胶质瘤患者病情复发后病理级别较初发时明显增加,其中复发组Ⅲ级和Ⅳ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初发组,Ⅰ级和Ⅱ级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性T细胞在胶质瘤组织中呈散在浸润,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调节性T细胞阳性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复发组调节性T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TGF-β1在胶质瘤组织中呈团簇状分布,随病理分级增加,IL-6、TGF-β1阳性率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复发组IL-6、TGF-β1阳性率明显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与复发组胶质瘤组织匀浆中IL-6、TGF-β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组IL-6、TGF-β1浓度明显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胶质瘤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浸润及IL-6、TGF-β1表达增加,且随恶性程度的增加及胶质瘤复发明显增高,可作为评价胶质瘤进展和预后的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