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0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217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2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51篇
综合类   517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83篇
  6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26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构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术前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行肝切除术的160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患者MVI情况。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HCC患者MVI的术前预测模型,通过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从而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在160例患者中,有MVI者86例,无MVI者74例。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瘤周低回声晕环、甲胎蛋白(AFP)水平、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循环肿瘤DNA(ctDNA)浓度是HCC的MVI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的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出AUC值为0.914(95%CI 0.820~0.962),当最佳临界值为0.069时对HCC患者MVI具有预测价值,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87.9%,约登指数为0.74。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验证预测模型,灵敏度为88.4%,特异度为93.2%,两者灵敏度和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HCC微血管侵犯的患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HCC患者的术前治疗方案、手术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纤维连接蛋白(FN)的分布,探讨它与乳腺癌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纤维连接蛋白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细胞FN呈强阳性表达,而基膜FN及间质FN普遍减少甚至缺乏。结论细胞FN可能是乳腺癌的一个标记物,间质FN及基膜FN减少有利于乳腺癌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33.
报告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转移累及颈动脉,术中保留预动脉,术后4~6d颈动脉破裂大出血。分析原因为伤口感染和颈动脉已被肿瘤浸润所致,提示受肿瘤侵犯的颈动脉不宜保留。  相似文献   
34.
本阐述了奚九一对脉管病有关瘀血再认识的部分现点.致瘀之邪与诱病之邪,新瘀与旧瘀;见瘀治瘀与祛邪治瘀,其次阐述了奚九一因邪致瘀.祛邪为先的学术观点.并从病邪范围、邪与发病、血脉同病观、分病辨邪与分期辨证等方面阐述了因邪致瘀,祛邪为先学术观点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转入野生型PTEN基因的胶质瘤细胞体外侵袭力改变,探索PTEN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影响方式.方法构建野生型PTEN基因的pcDNA3.1 Hygro(-)真核质粒载体,并用于转染PTEN基因失活的U251细胞系,采用重组基底膜侵袭模型,观察转染前后细胞侵袭力的改变.结果转染PTEN基因可以明显抑制U251细胞的侵袭力.结论 PTEN基因可通过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力达到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骨髓侵犯 ( BMl)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 NHL )骨髓涂片与活检标本中淋巴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骨髓涂片瑞氏 -吉姆萨染色、活检组织塑料包埋行苏木素 -吉姆萨 -伊红染色后分别进行瘤细胞形态学观察和描述。结果  T- NHL 4 0例 ,B- NHL 10 0例。骨髓中淋巴瘤细胞 2 0 .0 %~ 90 .0 % ,L BMI轻度 30例 ( 2 1.0 % ) ,中度 32例 ( 2 3.0 % ) ,重度 78例 ( 5 6 .0 % ) ;瘤细胞分布呈间质型 4 6例 ( 32 .8% ) ,混合型 36例 ( 2 5 .8% ) ,结节型 14例 ( 10 .0 % ) ,弥漫型 4 4例 ( 31.4 % )。中度浸润组患者脾肿大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浸润组和重度浸润组 ( P<0 .0 1) ,L BMI越重越易合并 L S/ L。结论  L BMI程度和方式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骨髓细胞学分析结合活检病理检查对L BMI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in expression of VEGF and bFGF and their receptors in young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SABC)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VEGF, FLK-1, bFGF and FLG on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from 40 cases of young and 30 cases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growth factors and their receptors was studied. Results The mean expression of VEGF and bFGF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axillary lymph nodes in the you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ostmenopausal group (P< 0.01 or P< 0.05 ); the mean values of VEGF, bFGF, FLK-1 and FLG in cases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out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each group (P< 0.05 orP< 0.0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n expression of VEGF, bFGF, FLK-1 and FLG in cases of stage 0 ∼II comparaed to cases of stage III∼IV (P< 0.05 or P< 0.01). Conclusion The tumor vasculatur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high breast cancer aggressiveness in young women, a characteristic that might be due to the high expression of VEGF and bFGF.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作肺血管分期造影的可能性和评价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多层螺旋CT对73例肺门区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分两段对比剂注射,结合三个扫描程序作肺血管分期造影,根据肺动脉被侵犯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为三度。按盲法评价图像并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 肺动脉分期造影成功的共68例(93.15%,68/73)。肺动脉I度侵犯者4例(5.88%,4/68),Ⅱ度侵犯者9例(13.23%,9/68),Ⅲ度侵犯者55例(80.88%,55/68)。I度者全部作肺叶切除;Ⅱ度与Ⅲ度者的肺叶切除率有显著性差异(x^2=64.03,P<0.005);Ⅲa度与Ⅲb度者的肺叶切除率也有显著性差异(x^2=68.69,P<0.005),Ⅲc度全部放弃手术。结论 多层螺旋CT作肺血管分期造影能更好地显示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的部位和程度,为选择外科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甲状腺癌侵犯上纵隔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侵犯上纵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1988~1999年经治的516例甲状腺癌中10例侵犯上纵隔患者的术前诊断、手术进路、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甲状腺癌侵及上纵隔的发病率占全部甲状腺癌的1.9%(10/516)。侵犯方式主要3种:①气管、食管沟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②肿瘤的直接侵犯;③原发胸骨后恶性甲状腺肿瘤。手术方式有3种:①不切开胸骨的肿块切除;②加胸骨纵行切开的肿块切除;③胸骨部分或扩大切除术(包括锁骨)。完整切除肿瘤9例,姑息切除1例。术后乳糜漏2例,声带麻痹2例,甲状颈干动脉出血1例,膈神经麻痹1例,气胸1例。全部病例随访3年以上,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10、8/10、6/9、4/7。结论甲状腺癌侵犯上纵隔,采用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40.
临床上常将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两大类。浅部真菌主要是指皮肤丝状菌,或称皮肤癣菌,侵犯人的皮肤、毛发和指(趾)甲,引起癣病。近年来门诊就诊患者中皮肤藓菌病有增多趋势。因此我们对门诊皮肤癣菌病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