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9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1篇
临床医学   525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31篇
综合类   1207篇
预防医学   132篇
药学   438篇
  7篇
中国医学   110篇
肿瘤学   45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71.
转移性肾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性肾癌对传统放、化疗均不敏感,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IL-2和IFN-α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制剂,但单独应用于转移性肾癌患者的治疗时效率低.近年来,随着分子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疫苗、过继免疫治疗的研究发展迅速,特别是树突状细胞疫苗(DC vaccine)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途径行腔镜下根治性肾癌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经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男16例,女9例,年龄37~83岁,平均56.4岁。右侧13例,左侧12例。肿瘤4.3~7.8 cm,平均4.7 cm。术前临床分期T1M0N018例,T2M0N04例,T3aM0N02例,T3bM0N01例。结果:2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21例,肾颗粒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2例。术后平均7.3天出院,恢复良好。手术后6个月检查腹部增强CT,无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良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甲基硒酸对肾癌GRC-1的生长抑制效应及细胞内活性氧、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变化。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硒酸(1.0μmol/L、2.5μmol/L、5.0μmol/L)对GRC-1细胞进行侵染,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亚硒酸钠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的影响,使用荧光检测仪检测GRC-1细胞内ROS含量,并使用试剂盒检测GSH、SOD、MDA的含量。结果:甲基硒酸对肾癌GRC-1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甲基硒酸浓度的增加,GRC-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逐渐加强,各染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C-1内ROS含量在低、中均显著性增加;GSH的含量在中、高剂量组明显减少,SOD的含量在各剂量组均明显减少,MDA的含量逐渐增加在高剂量组明显增加。结论:甲基硒酸能抑制肾癌GRC-1细胞的生长,伴随着ROS及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肾盂癌和肾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期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70.2±11.7)岁]肾盂癌及26例[男21例,女5例;平均年龄(67.3±11.7)岁]肾癌,所有病人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病人的CT表现,测量并计算病人各期肿瘤/皮质CT比值及肿瘤-皮质CT差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各期CT参数值的差异。结果肾盂癌病人动脉期及实质期的肿瘤/皮质CT比值均低于肾癌病人(均P0.05),2组病人平扫及排泄期的肿瘤/皮质CT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盂癌病人实质期的肿瘤-皮质CT差值低于肾癌病人(P0.05),而2组病人平扫、动脉期及排泄期的肿瘤-皮质CT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肾盂癌及肾癌的三期增强扫描CT参数存在明显差异。肿瘤/皮质CT比值对两者具有更好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分析经后腹膜入路肾癌根治术中CO2吸收面积与吸收量的相互关系。方法对行后腹膜入路肾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在实施麻醉手术的过程中分别记录CO2吸收面积与CO2吸收量,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两者相关性,并形成回归方程。结果后腹膜入路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CO2吸收量与吸收面积有相关性。回归方程:=-83.097+0.925x。结论拟行后腹膜入路肾癌根治术时,可测量患者围术期CO2吸收量面积,通过回归方程计算CO2吸收量,评估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8.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占成年人恶性肿瘤的2%,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关RCC的临床诊治出现了显著的转变。对于局限性肾肿瘤的临床治疗的认识也从早期的经典肾根治切除手术逐渐转变为保留肾单位手术。两者对于肿瘤结局的影响相似,具有相同的肿瘤控制,同时保留肾单位手术能够有效地保留患肾的功能[1-2]。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T2期肾癌的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营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肾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的纳入对照组,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的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治疗后7日炎性指标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比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 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T2期肾癌,能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IL-6和CRP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及观察强化健康教育在改善肾癌根治术患者术前不良心理状态中的效果。方法 70例肾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肾癌手术健康教育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强化健康教育组),然后将两组患者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后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结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在改善肾癌根治术患者术前不良心理状态中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在术前以较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