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3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19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30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89篇
内科学   48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626篇
综合类   2295篇
预防医学   292篇
药学   881篇
  11篇
中国医学   347篇
肿瘤学   21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后全身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肠道和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40 min 与再灌注72 h 动物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成 bFGF 治疗组,肝素生理盐水对照治疗组以及假手术组.用肝功能指标,血浆 TNFa 含量,组织细菌学定量以及病理学方法评价伤后不同时间的治疗效果.结果经 bFGF 治疗的大鼠伤6 h 与24 h 的肝功能损伤较对照明显减轻,血浆 TNFa 含量显著减少.脏器细菌培养以现经bFGF 治疗的大鼠,其肠道细菌迁移至肝脾与淋巴结的发生率较对照治疗组明显下降.结论 bFGF 能显著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注对肠道和肝形态与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 bFGF 的促分裂效应与非促分裂激素样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2.
于成山 《山东医药》2007,47(10):28-28
2005年3月~2006年9月,我们采用黄连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6例患儿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2~12岁、平均6.4岁,病程半个月~1.5a。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1腹部彩超检查显示中腹部有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2腹痛时发时止,痛绕脐周,轻则隐  相似文献   
993.
患者男 ,5 1岁 ,腹痛 2周入院。患者 2周前食辣椒后感左上腹胀痛 ,阵发性绞痛 ,进餐后加重 ,餐后 2~ 3h缓解 ,伴间歇性呕吐、腹泻 ,解黄色稀便 ,2~ 3次 /d。入院 2周后腹痛加重 ,波及右下腹 ,并解暗红色血便 ,每日约 2 0 0ml。予罂粟碱 15 0mg ,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静脉滴注 ,腹痛减轻 ,但仍有反复血便。既往有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空肠部分坏死切除及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史。体检 :轻度贫血貌 ,皮肤未见血管扩张 ,心肺听诊阴性 ,腹平软 ,左上腹及右下腹轻压痛 ,无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扪及。血常规 :血红蛋白 10 7g/L ,红细胞 3.4 …  相似文献   
994.
许燕 《心电学杂志》2005,24(3):172-173
患者男性,15岁。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2h入院。患者出生后即发绀且逐年加重。体检:T38℃,P94次/min,BP100/60mmHg。神志清,痛苦病容。颈部、腋下可触及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心率94次/min,心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Ⅳ~Ⅴ级收缩期杂音和中度舒张期杂音。两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哕音。X线胸片示心脏呈普大型。入院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法洛四联症。心电图(图1)示:窦性P波,频率100次/min,PⅡ直立、PmR倒置,P波落在QRS波群终末部  相似文献   
995.
1 病例患者男 ,78岁 ,因“突发性持续右下腹痛 4h”入院 ,伴恶心、呕吐、腹泻 ,非血性 ,自述有冠心病伴房颤史。查体 ,体温38℃ ,脉搏 90次·min-1,血压 130 /85mmHg。神萎 ,腹平坦 ,脐周偏左及McBur ney点偏内侧压痛明显 ,伴反跳痛、肌紧张 ,未及包块 ,移动性浊音 (-) ,肠鸣音弱。WBC :11 2× 10 9·L-1,N :0 76,尿 :脓细胞 1~ 3·HP-1,ECG(-) ,腹部立位片见多处小肠气液平 ,结肠轻度积气 ,行保守治疗无效 ,拟诊急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有约 30 0ml淡黄色渗液 ,距回盲部 8 0cm处有一段长约 30…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 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后处理技术,探讨MSCT对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工作站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法及最大密度投影法)对19例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诊断资料,并与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19例MSCT检查中均有肠系膜血管“漩涡征”或肠管“漩涡征”,“鸟嘴征”9例,“靶环征”2例;19例均出现肠系膜水肿,或伴有腹腔积液;15例出现肠腔扩张积液;2例肠系膜上动、静脉位置异常;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结论: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后处理技术能显示肠系膜血管或肠管的“漩涡征”和肠管的“鸟嘴征”,评价肠系膜、肠扭转方向、程度及扭转的部位,同时可以显示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肠腔扩张积液及腹腔积液。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和(或)腹部CTA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介入治疗3例,痊愈2例,中转手术1例,手术1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5.4%。结论: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8.
李颖 《吉林医学》2014,(35):7863-7864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方法:将12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LR组和OR组,每组61例,LR组行CME概念规范下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OR组行开腹CME,观察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R组在术中及术后情况上均显著优于OR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OR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开腹CME,腹腔镜CME在治疗右半结肠癌中更安全可靠、对术后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反复腹痛,部分伴呕吐、发热、腹泻,经儿科医师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炎的患儿行高频超声检查。详细记录淋巴结回声以及出现部位、数目、大小,并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淋巴结内部血流状况。结果:150例患儿腹腔内均可探及3枚以上淋巴回声,呈多个或簇状分布,纵径:1.0~2.7、横径:0.5~1.3,纵横比≥2.0。CDFI:肿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分布呈淋巴门型或无血流型,为低速低阻型,RI:<0.7,经对症及抗炎治疗后复查,肿大淋巴结较前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结论:高频超声作为一种经济、无创、可重复的检查方法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在外科急腹症临床治疗实践中,肠系膜损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临床上通常以CT作为诊断首选方案.目前,有关肠系膜损伤的CT诊断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将主要从肠系膜损伤的CT表现、CT诊断方法以及CT诊断价值等角度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