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63篇
  免费   3865篇
  国内免费   2637篇
耳鼻咽喉   736篇
儿科学   683篇
妇产科学   874篇
基础医学   3978篇
口腔科学   1306篇
临床医学   11119篇
内科学   4219篇
皮肤病学   581篇
神经病学   2407篇
特种医学   44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7076篇
综合类   22873篇
预防医学   4178篇
眼科学   2269篇
药学   7677篇
  105篇
中国医学   5680篇
肿瘤学   1970篇
  2024年   670篇
  2023年   2182篇
  2022年   2097篇
  2021年   2263篇
  2020年   2237篇
  2019年   1967篇
  2018年   924篇
  2017年   1748篇
  2016年   1903篇
  2015年   2115篇
  2014年   3510篇
  2013年   3322篇
  2012年   4291篇
  2011年   4590篇
  2010年   4287篇
  2009年   4079篇
  2008年   5098篇
  2007年   4406篇
  2006年   4030篇
  2005年   4364篇
  2004年   3355篇
  2003年   3071篇
  2002年   2553篇
  2001年   2233篇
  2000年   1708篇
  1999年   1407篇
  1998年   1259篇
  1997年   1154篇
  1996年   1089篇
  1995年   916篇
  1994年   774篇
  1993年   538篇
  1992年   483篇
  1991年   419篇
  1990年   412篇
  1989年   394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95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8例斜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研究组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rec)。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视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位率为89.06%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视近度、视远度和平均斜视度比较,两组患者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斜视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斜视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功能恢复率均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恢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较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有更好地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改变了包括肺癌、黑色素瘤等许多肿瘤的治疗情况,并且在一些难治性肿瘤中表现出持久的应答率,然而在部分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表现出无反应及严重免疫相关副作用。为了优化免疫疗法的使用,可能需要多种临床应答的预测性标志物。本研究回顾了几种潜在有效生物标志物的可用数据,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中PD-L1的表达,提示其是一种临床疗效的良好预测标志物;且PD-L1表达阴性者经免疫治疗后仍可获益。PD-L1表达在肿瘤内是动态和异质性的:在原发性灶和转移灶之间或在穿刺标本和大体标本之间表达不一致。肿瘤突变负荷与新抗原的高比率可获得持久获益。外周血标志物也可作为潜在标志物,增加的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与疾病控制和生存显著相关。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旨在讨论抗PD-(L)1与抗CTLA-4 免疫治疗相关标志物研究现状,为临床运用提供指导,以便能够准确筛选出从这些治疗中获益更多的患者。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不透明气泡层(OBL)产生的类型、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6 年7 月1 日至8 月20 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行飞秒LASIK的患者154 例(300 眼)的临床资料,等效球镜度为(-5.88±1.51)D。飞秒激光采用Zeiss公司 Visumax飞秒激光仪,将术中产生的OBL分为瓣外OBL、瓣内快速OBL和瓣内慢速OBL。300 眼按角膜曲率平均K值分为A组(<42 D)、B组(42~46 D)和C组(>46 D);按角膜瓣的厚度分为D组(100 μm)、E组(110 μm)和F组(120 μm);按角膜厚度分为G组(<500 μm)、H组(500~540 μm)和I组(>540 μm)。统计不同角膜曲率、角膜瓣厚度、角膜厚度情况下3 种OBL产生的比例,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 眼均发生OBL。以瓣外OBL作为参照,角膜瓣越薄,越容易出现瓣内快速OBL(r=-0.719,P=0.034)和瓣内慢速OBL(r=-0.875,P=0.044)。以瓣内慢速OBL作为参照,角膜曲率越高,越容易出现瓣内快速OBL(r=0.923,P=0.046);角膜瓣越厚,越容易出现瓣外OBL(r=0.897,P=0.044)。结论:OBL的产生与角膜曲率、角膜瓣厚度、角膜厚度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瓣外OBL、瓣内快速OBL和瓣内慢速OBL对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及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44.
目的:总结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阳性边缘性脑炎的临床和影像特点及诊疗预后。 方法:报道我院1例LGI1抗体阳性相关边缘性脑炎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60岁,表现为渐进性加重 的记忆力减退、癫痫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低钠血症和轻度精神行为异常。颅 脑MRI-T2/Flair序列提示双侧颞叶(左侧为甚)内侧、海马异常高信号。脑脊液抗LGI1抗体阳性(++)。经激 素治疗症状有所改善。检索既往报道LGI1抗体阳性边缘性脑炎患者237例,多数呈急性、亚急性起病,最 常见是记忆障碍、癫痫(含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和低钠血症,头颅MRI(特别是MRI-T2/Flair序列)显示单 侧或者双侧海马区、颞叶异常多见,早期免疫治疗预后良好。结论:LGI1抗体阳性相关边缘性脑炎有其特 有的临床特点,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分析投弹运动过程中参与肌群的特点。方法将电极贴于腹直肌、股四头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腘绳肌、臀大肌、竖脊肌、斜方肌、背阔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曲肌、腕伸肌、胸大肌肌腹处,得出各个肌肉主要发力区间时间和RMS值。结果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图结合录像分析,得出各个肌群的发力大小与发力区间。结论各个肌群随着投弹动作的发生协调发力,每个肌肉都有其特定的时相和大小,这为建立标准投弹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6.
蒋巍  孙育民  李颖  王蓓  薛元媛  王骏 《心脏杂志》2015,27(2):249-250
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因"四肢近端肌肉无力9个月,加剧1周"于2013年9月22日入院。患者于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肌肉无力,以近端肌力减退为主,主要表现为上楼梯费力,提重物困难,易疲劳,尚可参加工作,无发热、皮疹、肌痛、感觉异常等,无明显晨轻暮重的波动现象,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劳动耐量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下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肌筋膜链理论以及经络系统中经筋学说在实质、整体性、病理特点、治疗原则以及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肌筋膜链理论在姿势评估和运动锻炼指导方面,更具有优势。以期将肌筋膜经线理论与经筋学说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临床针灸、运动康复、推拿等领域的治疗,为经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8.
49.
<正>盆底功能障碍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盆底脏器脱垂,其症状主要包含子宫脱垂、阴道前壁或后壁膨出及压力性尿失禁等,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尿失禁、生殖道瘘、尿潴留及便秘等~([1])。产妇在分娩及妊娠过程中泌尿生殖系统及盆底肌肉会发生生理变化,通常分娩后6~8周时方能恢复,但分娩造成的损伤、产妇年龄较大、多产及生产方式等因素使其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经皮髓核激光汽化减压术(PLDD)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5年8月-2017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76例LDH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PLD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腰背肌功能锻炼,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RMQ)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治疗3月后的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RMQ评分、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9. 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 95%(P0. 05)。结论 PLDD治疗基础上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能促进疼痛、功能受限改善,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提升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