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297篇
  免费   17093篇
  国内免费   11154篇
耳鼻咽喉   1232篇
儿科学   2689篇
妇产科学   1793篇
基础医学   14449篇
口腔科学   2601篇
临床医学   25596篇
内科学   22425篇
皮肤病学   2157篇
神经病学   6123篇
特种医学   45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1篇
外科学   10683篇
综合类   64594篇
预防医学   15887篇
眼科学   2079篇
药学   39127篇
  356篇
中国医学   26437篇
肿瘤学   8746篇
  2024年   2978篇
  2023年   9447篇
  2022年   7703篇
  2021年   9065篇
  2020年   7946篇
  2019年   8606篇
  2018年   4721篇
  2017年   7737篇
  2016年   7967篇
  2015年   8692篇
  2014年   11744篇
  2013年   11768篇
  2012年   15500篇
  2011年   16440篇
  2010年   15116篇
  2009年   14710篇
  2008年   14474篇
  2007年   14170篇
  2006年   13188篇
  2005年   13061篇
  2004年   10887篇
  2003年   6785篇
  2002年   3026篇
  2001年   2761篇
  2000年   2421篇
  1999年   2132篇
  1998年   1613篇
  1997年   1244篇
  1996年   689篇
  1995年   613篇
  1994年   518篇
  1993年   592篇
  1992年   517篇
  1991年   527篇
  1990年   469篇
  1989年   427篇
  1988年   411篇
  1987年   314篇
  1986年   250篇
  1985年   138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57-59+64
目的探究酮替芬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酮替芬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酮替芬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水平和PE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FEV1水平和PE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GF-β1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采用酮替芬联合氯雷他定治疗不仅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其机制可能与提高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2.
83.
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活性的上调是许多癌症明显的共同特征。该途径的第一种限速酶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在黑色素瘤、乳腺癌和肾癌等癌组织中高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侵袭有着重要作用。糖酵解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酸在PHGDH作用下,氧化为磷酸羟基丙酮酸并最终合成丝氨酸。丝氨酸转化为甘氨酸,然后在核苷酸、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HGDH 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4.
85.
86.
目的:观察PERK蛋白对结肠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分为三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下调PERK表达(si-PERK)组、阴性对照(si-NC)组;采用免疫荧光及RT-PCR验证转染效率;利用CCK-8实验检测下调PERK表达后结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变化;Annexin V-FITC凋亡实验检测下调PERK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ERK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eIF2α、ATF4、CHOP、XIAP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RT-PCR实验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i-PERK 组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免疫荧光提示转染效率达80%以上;CCK-8实验发现与si-NC组相比,5-FU对 si-PERK组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明显降低(P<0.01);Annexin V-FITC凋亡实验发现与si-NC组相比,si-PERK组细胞的凋亡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发现与si-NC组相比,si-PERK组细胞中PERK信号通路下游关键分子eIF2α、ATF4、CHOP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结肠癌细胞中,抑制PERK表达后,其可能通过下调eIF2α、ATF4、CHOP的表达促进细胞发生凋亡,从而促进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近5年来阴沟肠杆菌在我院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再用双纸片法检测超广普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共分离阴沟肠杆菌261株,其中2010年分离48株(18.4%)、2011年50株(19.2%)、2012年52株(19.9%)、2013年54株(20.7%)、2014年57株(21.2株%);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ICU)、呼吸内科、肝胆外科,分别占49.%(130株)、14.9%(39株)、11.9%(31株),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尿液及伤口分泌物,分别占52%、13.5%、12.8%,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29.9%(78株),产酶株的耐药性高于非产酶株,全部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尿路和各种伤口感染,多发于ICU患者,并且呈逐年增多趋势,产ESBLs在阴沟肠杆菌中广为流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是减少产ESBLs株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8.
张哲铭  夏一涵  李耀宁  李晓东 《癌症进展》2021,19(24):2489-2493,2525
p21活化激酶4(PAK4)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家族的一员,在进化上高度保守,通过参与体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肿瘤细胞的存活、增殖、侵袭、转移及凋亡等过程,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对恶性肿瘤的深入研究,发现PAK4在肿瘤进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本文就PAK4在相关恶性肿瘤进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研究进展综述,以期能为未来相关靶向药物开发及相关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9.
综述护士个人-组织契合度的概念、评估工具以及现状,通过分析影响护士个人-组织契合度的因素,明确提高护士个人-组织契合度的策略,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构建良好稳固的护理队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