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0篇
  免费   700篇
  国内免费   582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89篇
妇产科学   176篇
基础医学   594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801篇
内科学   818篇
皮肤病学   96篇
神经病学   160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41篇
综合类   1877篇
预防医学   464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458篇
  10篇
中国医学   152篇
肿瘤学   1302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511篇
  2009年   525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目的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表达沉默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及其部分调控机制。方法应用EZH2的抑制剂DZNep(3-Deazaneplanocin A)作用于TGF-β1诱导活化的HSC-T6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EZH2、p-ERK、p-AKT和α-SMA的表达;根据EZH2的碱基序列设计并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到HSC-T6细胞内,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SC-T6细胞的增殖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EZH2、p-ERK、p-AKT和α-SMA的表达。结果将DZNep加入TGF-β1诱导活化的HSC-T6细胞后,EZH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时p-ERK、pAKT和α-SMA蛋白水平亦明显降低;将EZH2-si RNA转染活化的HSC-T6细胞内,HSC-T6细胞的增殖可明显被抑制,同时EZH2、p-ERK、p-AKT和α-SMA蛋白水平亦明显降低。结论抑制EZH2的表达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活化,EZH2可能是潜在的治疗肝纤维化的靶点。  相似文献   
992.
巴赫  彭强  朱耀东 《肿瘤防治研究》2020,47(12):942-946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DCD4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对PDCD4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DCD4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PDCD4 mRNA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PDCD4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分析PDCD4表达水平以及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PDCD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甲基化作用显著增强(P<0.05)。PDCD4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分化、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DCD4高甲基化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PDCD4甲基化水平与PDCD4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PDCD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与胃癌发展相关,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是PDCD4表达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虽然是良性病变,但其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其40%以上的高复发率和造成的盆腔不同程度的粘连对女性健康的危害很大,尤其对有生育要求的育龄妇女。腹腔镜下所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并活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金标准,为了手术治疗前对病情做充分的估计,结合影像学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以及履行好对患者的病情告知。妇科医师们都在寻找简单、有效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学的辅助诊断方法和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故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如:CA125和CA199、血清miRNA、细胞因子、DNA甲基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炎性因子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4):255-259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及海马和前额叶皮质中S100B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抑郁症组和度洛西汀组,每组10只。抑郁症组和度洛西汀组大鼠于实验第1~42天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CUMS)制备抑郁症模型,度洛西汀组大鼠于实验第22~42天给予度洛西汀灌胃(7.5 mg·kg-1·d-1)。对照组大鼠不给予CUMS及任何干预措施。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前(实验前)、造模后(实验第21天)及药物干预后(实验第42天)进行旷场实验、避暗实验,评估3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最后1次行为学评估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中S100B蛋白编码基因启动子区Cp 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造模前3组大鼠行为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造模前、造模后及干预后旷场实验中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及避暗实验中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抑郁症组、度洛西汀组大鼠旷场实验中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减少(P<0.05),避暗实验中潜伏期延长(P<0.05)。造模后抑郁症组与度洛西汀组大鼠行为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抑郁症组、度洛西汀组大鼠体质量降低,旷场实验中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减少(P<0.05),避暗实验中潜伏期延长(P<0.05)。与造模后比较,干预后度洛西汀组大鼠旷场实验中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增加(P<0.05),潜伏期缩短(P<0.05)。与抑郁症组比较,干预后度洛西汀组大鼠体质量及旷场实验中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增加(P<0.05),潜伏期缩短(P<0.05)。3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质中均未呈现S100B蛋白编码基因启动子区Cp G岛甲基化状态。结论度洛西汀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及前额叶皮层中S100B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Dynamin 3(DNM3)基因启动子区域36个CpG的甲基化水平,分析其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DNM3基因甲基化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提取30对患者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DNA,经亚硫酸氢盐处理后,进行巢式PCR并联合克隆测序检测DNM3基因的甲基化水平。结果肝细胞癌患者的甲基化事件发生率为83.3%(25/30)。癌组织的DNM3基因启动子区域平均甲基化率为37.8%,癌旁组织为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3基因甲基化诊断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对肝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DNM3作为肝细胞癌的一种抑癌基因,其启动子区域高度甲基化可能会促进肝细胞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系统性评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对移植后长期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检索Ovid、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19年12月MDS患者行allo-HSCT前接受不同方案治疗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独立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按治疗方法,将纳入文献中的病例分为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或阿扎胞苷)治疗组(去甲基化治疗组)和传统方案治疗组(包括化疗和支持治疗)(传统治疗组)。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各组总生存(OS)、复发、无复发死亡率(NRM)、无复发生存(RFS)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传统治疗组中,化疗组与支持治疗组间3年OS率[44.6%(146/327)比35.5%(138/389); OR=0.93,95% CI 0.38~2.27, P=0.87]、复发率[32.4%(106/327)比37.3%(145/389); OR=1.00,95% CI 0.49~2.05, P=0.99]、NRM[26.3%(86/327)比27.0%(105/389); OR=1.05,95% CI 0.75~1.49, P=0.77]、RFS率[9.2%(30/327)比12.6%(49/389); OR=0.74,95% CI 0.26~2.10, P=0.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去甲基化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间3年OS率[40.7%(165/405)比45.9%(290/632); OR=0.98,95% CI 0.71~1.36, P=0.28]、复发率[32.6%(132/405)比38.3%(242/632); OR=1.05,95% CI 0.79~2.05, P=0.25]、NRM[27.2%(110/405)比24.8%(157/632); OR=0.81,95% CI 0.59~1.11, P=0.68]、RFS率[46.7%(189/405)比42.2%(267/632); OR=0.84,95% CI 0.63~1.12, P=0.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论去甲基化治疗组与化疗组间、还是去甲基化治疗组与支持治疗组间,3年OS率、复发率、NRM、R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MDS患者allo-HSCT前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对于移植后生存和复发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9.
1000.
胡平 《癌症进展》2020,(7):664-667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是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广泛分布的甲基转移酶,可通过甲基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精氨酸残基发挥生物学功能。PRMT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是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的新发现,特别是其在前列腺癌中异常表达。PRMT高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PRMT能与雄激素受体(AR)相互作用,参与AR信号通路,AR信号通路异常被认为是前列腺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PRMT通过甲基化组蛋白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表达,通过甲基化非组蛋白参与Wnt信号通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