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92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89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1.
目的观察盐酸托烷司琼联合苯海拉明、地塞米松预防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肿瘤化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盐酸托烷司琼联合苯海拉明、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单用盐酸托烷司琼治疗,比较两组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方案对预防恶心呕吐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托烷司琼联合苯海拉明、地塞米松对预防肿瘤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及穴位贴敷预防乳腺癌化疗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8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及对照组39例,干预组在化疗前给予静脉滴注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且给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化疗前只给予托烷司琼.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有效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化疗后给予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及穴位贴敷治疗可大大减轻患者的恶心及呕吐.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全麻手术中应用托烷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例,分为托烷司琼组30例,甲氧氯普胺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6、12、24h时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12、24h托烷司琼组患者PONV的发生率与甲氧氯普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氧氯普胺组明显高于托烷司琼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甲氧氯普胺组发生Ⅲ级和Ⅳ级的病例均明显多于托烷司琼组(P0.05)。结论全麻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托烷司琼,能有效降低PONV的发生率,且明显降低恶心呕吐的程度。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托烷司琼治疗乳腺癌化疗致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26例与观察组26例。对照组予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予沙利度胺联合托烷司琼治疗。结果:对照组有1例患者因病情进展而中止治疗,观察组有5例患者因非疾病原因没有完成化疗而被剔除。就患者的呕吐控制情况而言,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0.0%与90.5%,观察组的整体疗效要优于对照组。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托烷司琼治疗可以对乳腺癌辅助化疗相关呕吐作有效的控制,且其副作用也容易耐受,是目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中的有关物质.方法:选用C18柱,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加三乙胺5ml,用水稀释至1000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3.5)-乙腈(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4nm.结果:盐酸托烷司琼与其降解产物在该色谱条件下能够有效分离,检测限为2ng.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中的有关物质.  相似文献   
96.
角述兰  王虹霞 《海南医学》2011,22(15):47-4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and vomiting,PONV)的效果。方法 80例ASAⅠ~Ⅱ级LC术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例,A组在麻醉诱导前2min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在胆囊取出腹腔后即予托烷司琼4mg静脉滴注;B组在麻醉诱导前2min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C组在胆囊取出腹腔后即予托烷司琼4mg静脉滴注;D组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观察术后48h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0%,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30%,C组恶心的发生率为20%,呕吐发生率为10%,D组恶心的发生率为70%,呕吐的发生率为3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药物引起恶心、呕吐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120例有化疗适应证的肿瘤病人,化疗方案以顺铂为主.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60)化疗前30 min静脉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0.25 mg,注射时间超过30 s;对照组(n=60)化疗前30 min静脉滴注盐酸托烷司琼5mg,时间超过15 min.对两组化疗后l~5d的恶心程度、止吐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在急性期、延迟期和全期的止吐有效率分别为92.36%、85.02%、80.91%,对照组分别为87.08%、67.25%、62.17%,两组延迟期和全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5.34、58.22,P<0.05).实验组在第2~4天的恶心改善率分别为90.27%、78.51%、89.62%,对照组分别为70.05%、61.13%、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6.25~59.33,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帕洛诺司琼对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 比较昂丹司琼和托烷司琼预防上腹部分割放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84例接受上腹部分割放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昂丹司琼组(O组)和托烷司琼组(T组),每组42例。记录两组患者放疗期间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O组急性期恶心的完全缓解(CR)率显著低于T组(81.0% vs. 57.1%, P=0.018);两组延迟期和全期恶心的CR率(61.9% vs. 50.0%, P=0.272; 61.9% vs. 45.2%, P=0.1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急性期、延迟期及全期呕吐的CR率(71.4% vs. 64.3%, P=0.483; 59.5% vs. 57.1%, P=0.825; 66.7% vs. 57.1%, P=0.3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头晕、头痛、疲乏、腹泻和便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昂丹司琼和托烷司琼预防上腹部分割放疗所致恶心呕吐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昂丹司琼预防急性恶心的效果优于托烷司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不同时段应用托烷司琼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甲乳外科收治的180例全麻条件下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患儿,ASAⅠ~Ⅱ级,年龄2~8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诱导前组(A组)、诱导后组(B组)和术中组(C组),每组60例.三组患儿分别在麻醉诱导前3 min、麻醉诱导后3 min及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推注托烷司琼0.1 mg/kg.比较三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及麻醉药物用量.观察术后48 h内三组患儿发生PONV的例数,并分别记录三组患儿术后需要止吐治疗的例数及呕吐治疗率.结果 三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及麻醉药物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A组、B组、C组患儿发生PONV者分别为13例(21.7%)、27例(45.0%)、31例(51.7%),A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儿需要PONV治疗的例数分别为1例(7.7%)、4例(12.9%)、7例(25.9%),A组呕吐后治疗率明显少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患儿的PONV发生率、呕吐后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托烷司琼可更有效控制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