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78篇
  免费   2040篇
  国内免费   887篇
耳鼻咽喉   781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540篇
基础医学   1469篇
口腔科学   181篇
临床医学   3105篇
内科学   1690篇
皮肤病学   243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11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2054篇
综合类   7488篇
预防医学   1280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2243篇
  50篇
中国医学   524篇
肿瘤学   3933篇
  2024年   240篇
  2023年   970篇
  2022年   858篇
  2021年   1049篇
  2020年   950篇
  2019年   881篇
  2018年   447篇
  2017年   712篇
  2016年   829篇
  2015年   883篇
  2014年   1356篇
  2013年   1215篇
  2012年   1466篇
  2011年   1586篇
  2010年   1312篇
  2009年   1366篇
  2008年   1324篇
  2007年   1254篇
  2006年   1070篇
  2005年   1025篇
  2004年   877篇
  2003年   826篇
  2002年   702篇
  2001年   601篇
  2000年   469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374篇
  1997年   369篇
  1996年   331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上依靠病理诊断加以证实。体征及辅助检查高度可疑病例可行粗针穿刺病理活检而确诊。而多数病例需术中快速病理确诊。少数病例术后病理报告得以发现,以微小癌多见。现综合我院收治的病例,对女性乳头状甲状腺癌临床诊治问题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2年1月~2005年5月在我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肿瘤直径>3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8例,肿瘤直径<1cm的微小癌5例,肿瘤直径位于1cm~3cm间有7例。肿瘤直径>3cm18例患者有9例发生肺转移及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在1~3cm之间有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1cm微小癌无淋巴结及远…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肛管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65年1月至2002年3月间收治的肛管腺癌共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女比例1.3:1,平均年龄52岁,中位年龄56岁。肛门出血、便条变细和肛门肿物是最常见的症状。36.7%伴有慢性肛周疾病史。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局部复发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各7例,肺转移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纵隔转移各1例。单纯手术组、单纯放化疗组、综合治疗组(腹会阴联合切除加术后辅助放化疗)和无局部治疗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是41,3%、20.0%、56.3%和15.0%,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34.4%、0、37.5%和0。结论 早期诊断是改善肛管腺癌预后的最基本保证,综合治疗是目前疗效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3.
Barrett食管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rrett食管(BE)与食管腺癌关系密切,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现对我院近2年来确诊的BE患者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特点及病理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4.
病例摘要患者,男,75岁。因左上腹不适20余天,胃镜检查示胃窦部低分化腺癌,于2004年3月13日入院手术治疗。10年前因鼻咽癌放射治疗,3年前因乙状结肠癌手术切除,1年前心绞痛发作,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冠状动脉约50%狭窄,未行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治疗。4月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8-200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0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理类型分为甲状旁腺腺瘤组208例,甲状旁腺增生组52例及甲状旁腺腺癌组20例。结果 腺癌组中男性高于另外2组(P〈0.05)。增生及腺癌组中骨畸形、骨软化比例较低,增生组骨吸收、病理性骨折比例低于腺瘤组;胃肠道症状、多饮多尿及泌尿系统病变在腺癌组中高于另外2组(P均〈0.05)。血总钙(TCa)、血游离钙离子(ICa)及24h尿Ca在腺癌组显著高于腺瘤组及增生组(P均〈0.01),在腺瘤组与增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高钙危象的比例在腺癌组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1)。腺癌组病灶重量高于增生组,腺瘤组病灶直径小于增生组(P均〈0.05)。结论 在本组病例中,腺癌组男性比例较高,泌尿系统病变更为多见,出现高钙危象的比例显著增高,术后复发的比例较高。增生组骨骼系统病变相对较轻,其病变甲状旁腺重量低于腺癌与腺瘤组。  相似文献   
36.
脉络丛癌     
目的介绍脉络丛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对1例脉络丛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进行探讨。结果脉络丛癌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呈现由柱状上皮围绕毛细血管、纤维组织所形成的乳头样结构;肿瘤细胞呈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以及波形蛋白呈灶性阳性反应,上皮细胞膜抗原、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神经微丝等均呈阴性反应;Ki-67标记指数〉20%;过碘酸雪夫染色阴性。结论脉络丛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检测结果,须与乳头型室管膜瘤、转移癌及乳头型脑膜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37.
反复误诊为肺结核的支气管乳头状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海坚  邓春  黄文杰 《广东医学》2006,27(6):912-912
患者,男,59岁.因反复寒颤、发热5年余,再发5 d于2005年11月29日入院.患者5年来反复出现畏寒、发热、咳嗽、咳痰,经治疗后症状可缓解.5 d前再次出现上症.当地医院胸片检查示:右上肺大片状高密度阴影,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2000年来曾多次诊断“肺结核”,予以正规抗结核治疗.入院体查:生命体征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上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辅助检查:胸部CT(2005年6月9日):右上叶前段、后段可见大片实变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右肺门、纵隔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38.
患女,25岁,腹泻、下腹坠痛、粘液血便一年、肿块脱出肛门半年。于1992年2月11日入院。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天2~5次,为不成形、带有血和粘液的稀便,有时为大量血便,伴有下腹坠胀和疼痛。曾接“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疗效不佳,半年前.大便时发现有一肿块脱出肛门,约核桃大,  相似文献   
39.
结肠腺瘤与腺癌p53,c—erbB2蛋白及CEA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正常结肠粘膜,40例结肠瘤及40例结肠癌组织的p53,c-erbB2和CEA的表达。结果发现:结肠癌患者p53,c-erbB2及CEA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腺瘤(P〈0.01)。p53阳性表达在不典型增生腺瘤患者中,重度显著高于轻度病例(P〈0.01);在结肠腺癌患者中低分化显著高于高分化病例(P〈0.05);CEA的新型单克隆抗体col-1对结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阳  相似文献   
40.
38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军  葛继红 《云南医药》1996,17(3):207-208
38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原因分析隋军,葛继红,李宗芳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上皮源性肿瘤,其特点是上皮向基质内呈乳头状增生。1854年和1855年Ward和Billon分别最先报告了此病[1],它虽为一种良性肿瘤却有很高的复发率和恶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