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酒精性肝病是临床常见肝病之一,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还原性谷胱甘肽等能起到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膜等作用,是西医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中医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湿热蕴结型方选茵陈蒿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方选膈下逐瘀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方选一贯煎加减;脾肾阳虚型方选济生肾气丸加减;肝郁脾虚型方选逍遥散加减。中药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保护肝脏,减缓肝纤维化的进程,而且在减轻患者腹胀,腹水程度,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有不错的临床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性肝病,可以兼容中药和西药两者共同的优势,取长补短,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脾胃湿热证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REG患者70例,按中医辨证标准分为脾胃湿热证组34例、脾胃虚弱证组36例;设正常对照组13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胃黏膜中IL-8、TNF-α、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TNF-α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IL-10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IL-8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组与脾胃虚弱组IL-8、TNF-α、IL-10的表达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在RE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不是主要的促炎因子,TNF-α可能在促进RE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IL-10可能在防止REG的组织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IL-8、TNF-α、IL-10在REG脾胃湿热证与脾胃虚弱证之间表达无差异。  相似文献   
73.
慢性胃炎胃镜象与中医证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观察101例慢性胃炎胃镜象与中医"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的关系",显示两证均可见于各型胃炎,而两者对比脾胃湿热证中浅表性胃炎所占为多(P<0.01);脾胃气虚证则萎缩性胃炎为多(P<0.05)。表明脾胃湿热证与浅表性胃炎关系很密切,而脾胃气虚证与萎缩性胃炎关系较密切,且前者似与炎症反应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4.
石瑾  徐利东  朱红 《山西中医》2014,30(10):20-2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OLP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中药,西药及中西药联合方法进行治疗。西药组在病损基底部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中药组根据辨证分型为脾胃湿热型的OLP患者自拟中药方,口服汤剂,连续服用1个月;中西药联合组在西药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治疗1个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7.88%(95%CI=71.75%~96.80%);中药组为81.82%(95%CI=68.66%~94.98%);西药组为69.70%(95%CI=53.92%~85.48%);3组比较(χ2=5.358 1,P=0.072 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有效病例停药3个月后随访,中西医结合组复发率27.59%(95%CI=11.62%~44.28%);中药组为40.74%(95%CI=22.21%~59.27%);西药组为73.91%(95%CI=63.70%~82.14%);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P0.01,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中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的证据不足,其收益为OR=0.32(95%CI=0.09~1.14),NNT=6(95%CI=2.64~70.02),其OR、NNT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分布明显有利于中西医结合组;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的证据充分,中西医结合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的收益为OR=0.13(95%CI=0.04~0.46),NNT=2(95%CI=1.36~5.27);中药组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的收益为OR=0.24(95%CI=0.07~0.71),NNT=3(95%CI=1.65~17.99)。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清肺健脾法治疗湿热证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即刻和远期疗效及对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1月—2018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80例湿热证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清肺健脾治法中药颗粒剂口服,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龙胆泻肝胶囊治疗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均采用鼓膜穿刺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头孢克洛和氯雷他定抗感染治疗,试验组给予龙胆泻肝胶囊。评价2组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计算IFN-γ/IL-4,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观察患耳含积液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71.79%(P<0.05)。治疗前,2组IFN-γ、IL-4和IFN-γ/IL-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FN-γ、IL-4和IFN-γ/IL-4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IFN-γ、IL-4和IFN-γ/IL-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耳内含积液率为71.79%,低于对照组89.74%(P<0.05)。结论:采用龙胆泻肝胶囊治疗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疗效令人满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可下调IFN-γ、IL-4表达,调节Th1/Th2平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肠炎清合剂对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诱导缓解效果及维持治疗对复发的影响,并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方面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内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Mayo评分系统≥7分者,加服醋酸泼尼松片,0.75 mg·kg^-1·d^-1;加用双歧杆菌活菌散剂,1包/次,2次/d,餐后温水冲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肠炎清合剂,1包/次,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6周,再每周门诊复诊1次。进入缓解期后,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0.5 g/次,3次/d,维持治疗;观察组仍内服肠炎清合剂内服,至大肠湿热证评分减少≥90%以上。记录进入6周内缓解期的人数和缓解时间;进行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并进行Geboes指数和Baron法评价;进行治疗前后大肠湿热证评分和Mayo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IL^-17,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和神经肽Y(NPY);随访24周,记录复发情况。结果:经6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100%,黏膜愈合率为96.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9.09%和81.82%(P<0.05),两组患者内镜应答率均为100%;经6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91.23%,高于对照组的76.36%(χ2=4.581,P<0.05),观察组平均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结肠黏膜评分,Geboes指数、大肠湿热证评分和Mayo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IL-6,IL-8和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VIP,MTL水平均低对照组(P<0.01),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17.54%,低于对照组的38.18%(χ2=5.955,P<0.05);观察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肠炎清合剂用于慢性复发型UC大肠湿热证的治疗,可诱导病情缓解,缩短病程,并能降低复发率,推迟复发时间,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具有调节作用,从而可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78.
按中医因地制宜的理论,根据武汉市与福建省不同的地理气候,福建省与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差异,提出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南的证型不能完全覆盖福建省的全部病例,福建省应增加"湿热郁肺证",并提出"湿热郁肺证"的临床表现、治则治法与方药。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3例。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使用西药常规治疗、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加减治疗1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IL-1β,IL-6,IL-8,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9. 37%(50/6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 24%(60/6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的治疗后疼痛、关节压痛、关节红肿、活动受限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 01),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血尿酸(UA),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 01),且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IL-1β,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 01),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与西药常规治疗比较,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更优,并且更有效地降低IL-1β,IL-6,IL-8,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120例大肠癌患者的糖代谢水平和中医证型情况,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20例大肠癌复查患者的基线资料、血糖水平及中医证型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纳入120例大肠癌患者中,复发转移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转移患者(P=0.013);男性复发转移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各中医证型患者糖代谢水平参差不同,其中瘀毒内阻证空腹血糖水平最高,湿热内蕴证次之。经t检验,只有瘀毒内阻证的复发转移患者与未复发转移患者的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大肠癌瘀毒内阻证患者糖代谢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