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7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7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71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5篇
  2篇
中国医学   1276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刘原龙 《中国针灸》2003,23(10):583-584
目的 :寻求提高干扰素 (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疗效的有效方法。方法 :95例CHB随机分为两组 ,均采用同剂量IFN肌注。疗程前 3个月治疗组同时另予胸腺肽注射液穴位注射、灯芯灸 ,对照组仅同时另予胸腺肽肌肉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HBeAg、HBV DNA变化情况及整体应答率。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2 5)。结论 :联合胸腺肽穴位注射、灯芯灸能显著提高IFN治疗CHB的疗效  相似文献   
22.
循经穴位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肩周炎局部压痛点的经络所属,运用循经推拿治疗肩周炎88例(治疗组),并与常规推拿治疗肩周炎102例(对照组)比较,疗程为3周.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9.2%(P<0.05);复发率分别为12.5%、26.4%(P<0.05).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对胃经其他腧穴处Ca^2 浓度的影响。[方法]以Ca^2 选择性塑料针型电极,刺入足三里、解溪、阴市及其旁开点,测试Ca^2 浓度,然后将针刺入上巨虚、足三里,动态观察测试点Ca^2 浓度。[结果]针刺上巨虚、足三里,可提高胃经其他腧穴处Ca^2 浓度。[结论]针刺调气与调节经脉线上的Ca^2 浓度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4.
推拿配合点穴治疗小儿厌食症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晓燕 《新中医》2004,36(6):42-43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点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70例。治疗组以捏脊、点穴治疗;对照组以锌钙特口服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4%,对照组为49.8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配合点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好,且无创伤、无副作用,操作方便,是小儿厌食症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电超导中药经皮外治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1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桂香 《新中医》2004,36(1):42-43
目的:探讨电超导中药经皮外治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将212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62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中药外治法,对照组用口服西药升白细胞治疗,10天为1疗程。2组患者均在治疗后3、7、10天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3、7、10天后,2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外治法可作为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的一种治疗途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确定合适的防治运动病的经络穴位 ,观察TTS -ST93 -1作为穴位贴剂的抗运动病作用。方法 :有近期晕车史的年青健康自愿者 1 63名 ,男性 ,乘卡车、装甲车 3h。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实验方法。分为实验药物组 (TTS -ST93 -1贴剂膜片 ) ,阳性对照组 (TTS -Scop贴剂膜片 ) ,阴性对照组 (乳糖贴剂膜片 )。选择穴位 :内关、神阙、脉。实验药物组又分 :ST93 -1内关组 ,ST93 -1神阙组 ,ST93 -1脉组。按美国Graybiel制定的运动病症状数字评分法 ,评定被试者的晕车症状程度。结果 :ST93 -1贴剂的平均有效率为 95 9%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ST93 -1内关组的保护率为 45 5 % ,神阙组的保护率是81 4% ,脉组的保护率为 1 0 0 % ,平均保护率是 76 0 % ,与阳性对照组 (2 7 3 %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T93 -1贴剂引起的口干、嗜睡、困倦副作用的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被试者穴位上贴药 8h后 ,ST93 -1引起的皮肤红肿、痛、痒等过敏症状较轻。结论 :TTS -ST93 -1有效穴位贴剂是防治运动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全麻行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的临床使用可行性。方法:选择脑瘤择期手术患者4 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实验组经皮穴位电刺激加常规全麻,各2 1例。术中用HANS电针仪电刺激双侧颧、鱼腰、风池及合谷等穴位,同时加大异氟醚浓度,使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前下降30 %~4 0 %,维持30~4 5min ,观察以下项目:①两组于剪脑膜后降压前、降压30min及血压回升稳定后30min各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组织氧代谢、相应血气和动脉乳酸浓度等指标。②两组降压前、中、后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的变化。③麻醉苏醒恢复状况。结果:①两组动脉及肺混合静脉血气值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且均在正常值范围中;两组间同一时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与降压前比较,降压期间肺动脉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组织氧供下降,氧摄取率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5 ) ;DO2 、VO2 、ERO2 、SvO2 、CO、CI和ABL等指标降压中与降压前增减的百分数,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③Sv、SI和LVSWI等参数绝对值,对照组、实验组之间同一时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而降压30min与降压前增减的百分数,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④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降压前、中、后呼气末吸入的异氟?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介绍He-Ne激光沿经络自动照射仪的结构、特点,分析了激光与组织相互作用的物理效应和生物效应,提出了该仪器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中药穴位贴敷法的全身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其防治小儿哮喘的机理.方法:采用幼龄哮喘豚鼠模型,在迟发相哮喘反应阶段,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血清SOD、MDA的影响.结果:中药穴位贴敷可使豚鼠血清MDA含量下降而SOD升高.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法具有全身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可阻断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穴位埋线对慢性胃炎患者环核苷酸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36例)与针刺组(34例).主穴均为胃俞、中脘、足三里,分别进行埋线或针刺治疗,并观察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及胃泌素(Gas)、P物质(SP)含量的改变.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8.89%优于针刺组76.47%(P<0.05);两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血浆cAMP、cGMP、Gas、SP含量的改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埋线组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有肯定疗效,通过调节环核苷酸和胃肠激素含量,从而改善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