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4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65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136篇
中国医学   285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本文论述了《金匮要略》对虚劳证治的特点,一是在脉象方面提出了“脉大为劳,极虚为劳”这是虚劳脉象的总纲,大脉和虚脉可以概括其他虚劳脉象。二是把瘀血作为虚劳的重要发病原因、瘀血停留阻碍气血运行和新血生长,日久可成为虚劳,治方便当用活血化瘀之法。三是重视用桂枝汤类方治疗虚劳,如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均是。笔者还介绍了运用这些方剂的临床体会。四是用药方面的特点善于用黄芪、附子和当归等治疗虚劳,而且和《伤寒论》比较又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02.
六味地黄丸系将《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由桂枝、附子组成,具有滋补肝肾的功能。用以治肝肾阴虚的病证。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内、外、妇、儿、五官各科证属肝肾阴虚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3.
罗再琼  郑宇 《河南中医》2005,25(2):10-12
风药是指具有祛风、熄风等作用的药物,主要用治于各种内、外风证。近年不少学者对风药展开了讨论,提出了“治血先治风,风去血自通”的观点,认为风药的升、散、行、透、窜、动等特性,具有发散祛邪、开郁畅气、辛温通阳、燥湿化痰、通络开窍、活血化瘀、升阳助补等作用,将风药用于治疗各种瘀血病症,扩大了风药的应用范围。笔者重温古典医著,发现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早有大量方剂应用风药,  相似文献   
104.
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经方医学的代表性著作,尽管其在中医学的发展历史中,不断地融入了医经医学的思想。前文认为,经方医学的科学性就在于经方医学严格地定义了每一个方剂。近年来,对汉代度量衡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许多学者对以容器计量和以个数计量的药物进行了实测,这些成果使我们能够对经方在古代的运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使我们能够准确地描述每一个经方。  相似文献   
105.
《金匮要略》病证脉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匮要略》中痉病、疟病、胸痹病、水气病和黄疸病的脉法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出其纲脉、可见脉、变脉和死脉,并结合后世医家杂病脉诊运用的有关论述进行分析,使仲景杂病脉候病机思想具体化,以有利于临床辨证方法的充实,对临床诊治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金匮要略》杂病治则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洪 《四川中医》2004,22(1):12-13
从“治未病”、“治病求本”、“扶正祛邪”、“随证而治”四方面论述《金匮要略》杂病治疗的重要法则,这些法则要求临床医师诊治疾病时做到:①未病先防,既病防变。②表里同病,治分缓急;病真正治,病假反治。③不足补之,有余损之;正虚邪实,攻补兼施。④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107.
中医的优势在临床,临床能力是其传承的关键。《金匮要略》是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著,作为一门临床基础课,肩负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治能力的重任。因此,《金匮要略》的教学应时刻以提高临证能力为中心实施,而临床辨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课堂和课后全方位的系统教学。文章从课堂促学、课后导学两个方面,就如何围绕提高临证能力这个中心进行《金匮要略》的教学提出部分观点。  相似文献   
108.
王秀云教授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妇科杂证,辨证准确、遣方用药灵活得当,收获奇效。  相似文献   
109.
消渴病首见于《内经》,自《金匮要略》始有论有治,作者分别从善饥便难,方参脾约;渴而汗出,白虎参蛤;虚烦不眠,枣仁安神;溲数肾虚,仲景八味;寒热错杂,方选乌梅等六个方面,探讨了《金匮》杂疗方在消渴病中的运用,为经方治疗消渴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0.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具有祛风化痰、补虚除热、祛瘀通络之功。然而历代医家对其认识不一,通过对此方进行方义阐释,分析侯氏黑散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结合临床验案,笔者认为此方属于仲景博采众方所录,病机为心脾气血亏虚,风痰阻络,为内外风同治之方,临床用于缺血性中风的预防与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