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92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46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段富津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方剂学专家,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50余年,对于推进当代中医方剂学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总结了段富津教授对博士研究生讲授方剂学时提出的"补"法使用技巧,归纳为个方面:即"补而散之"、"补不留邪"、"补而不滞"、"补而不失",可作为临床使用补法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2.
陈渊成  张菁 《中国新药杂志》2012,(7):732-736,766
数据缺失是确证性临床试验研究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数据缺失是影响临床试验结论客观性的重要因素。临床试验中的数据缺失主要表现为病例脱落,根据其机制可分为完全随机缺失、随机缺失和非随机缺失。通过完善病例分析、谨慎选择缺失值处理方法(如填补法和混合效应模型法)和进行敏感性分析等尽量减少数据缺失所致的试验结论偏倚。欧洲医药产品管理局就临床试验中的数据缺失问题制订了指导原则,现已正式发布并实施。本文以该指导原则为核心阐述临床试验中数据缺失的主要处理方法,旨在为国内新药研发和临床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3.
从病因病机、治疗角度论证了补法在治疗感染相关性皮肤病(疮疡)时的必要性,并结合临床指出了补法治疗阳证疮疡的适用范围和治疗原则,以及攻补结合治疗疮疡虚实夹杂证的原则和技巧.  相似文献   
84.
我科于2008年3月—2011年10月对我市长期接触铬酸的工人68例进行体检,发现6例有鼻中隔穿孔并有手术修补的要求,经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穿孔修补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6岁~55岁,平均年龄45.8岁,均在同一工厂上班并长期接触铬酸,病程4年~5年。症状:鼻腔干燥,头痛,呼吸时有口哨音,经常性鼻出血,鼻阻塞感等。检查发现鼻中隔穿孔1.0 cm×1.5 cm,穿孔位于鼻中隔软骨部。  相似文献   
85.
中风乃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初期攻治也难免有伤气阴,病至后期往往正气虚损,邪气难尽。故其治疗应以补虚为主,兼以祛邪,笔者在临床上宗此为用,屡获佳效。1养肝血、祛瘀血中风病位主要在肝,故治疗时应有所侧重。初起多以平肝、镇肝,后期则当柔肝,养肝以补肝之阴血。阴血得补则筋  相似文献   
86.
高青 《当代医学》2007,(2):57-58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不同鼓膜穿孔的修补方法.方法 在内窥镜下对不同原因造成的鼓膜穿孔进行修补,术中采用贴补法和内植法.结果 贴补法成功率99.3%,内植法成功率95.6%.结论 内窥镜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鼓膜修补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7.
88.
89.
无张力修补法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疝修补的手术方式很多。我们应用Shouldice术式重叠缝合腹横筋膜加固定后壁及内环重建的方法,自2003年3月-2004年12月临床应用18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0.
本人根据肾病综合征的高度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四大临床特征与中医水肿病相似,多属于脾肾两脏虚亏是本病主要病理机制,故采用一温一补之法,佐以化浊积之功,调理脾肾功能,从而解除四大特征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