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69篇
  免费   4117篇
  国内免费   2890篇
耳鼻咽喉   429篇
儿科学   293篇
妇产科学   357篇
基础医学   2709篇
口腔科学   13005篇
临床医学   9897篇
内科学   3302篇
皮肤病学   380篇
神经病学   1150篇
特种医学   19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3333篇
综合类   20971篇
预防医学   7290篇
眼科学   439篇
药学   10629篇
  204篇
中国医学   5019篇
肿瘤学   2579篇
  2024年   666篇
  2023年   2173篇
  2022年   1922篇
  2021年   2409篇
  2020年   2546篇
  2019年   2345篇
  2018年   1237篇
  2017年   1988篇
  2016年   2354篇
  2015年   2720篇
  2014年   4093篇
  2013年   4081篇
  2012年   5023篇
  2011年   5179篇
  2010年   4556篇
  2009年   4674篇
  2008年   4766篇
  2007年   3973篇
  2006年   3683篇
  2005年   3622篇
  2004年   2993篇
  2003年   2740篇
  2002年   2166篇
  2001年   1925篇
  2000年   1457篇
  1999年   1194篇
  1998年   1034篇
  1997年   1039篇
  1996年   1052篇
  1995年   998篇
  1994年   801篇
  1993年   569篇
  1992年   568篇
  1991年   391篇
  1990年   365篇
  1989年   391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淋巴细胞进入肠系膜淋巴结的影响。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结果:晚期结肠癌病人的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管壁内皮细胞的细胞核出现大量齿状切迹,细胞膜出现大量脂状突起。质膜小泡,AWeibel-Palade小体,高尔基复合体减少,线粒体多出现肿胀,扩张,部分基膜不完整。高内皮微静脉管壁内少见淋巴细胞穿越。结论: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导致淋巴细胞进入肠系膜淋巴结的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血清、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ieroglobulin,β2-m)对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s,Graves)患者β2-m含量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了解其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了82例Graves病初发未治疗组与同一组经治疗的69例缓解组及13例未缓解组。并和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尿液β2-m含量与FT3、FL4、TGA、TMA血清检测。结果:初发组与未缓解组β2-m含量与FT3、FT4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经治疗组β2-m含量与FT3、FT4含量同步缓解而下降至正常,与未治疗组对比(P〈0.01)。对比健康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82例Graves病初发组TGA阳性率为48.7%(40/82),TMA阳性率为53.66%(44/82)。未缓解组TGA阳性率为15.38%(2/13),TMA阳性率为23.07%(3/13)。缓解组TGA、TMA仍有13.04%、15.94%阳性。结论:甲状腺疾病患者β2-m含量与甲状腺激素有密切关系,提示β2-m可作为Graves病疗效观察、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的一项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93.
人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的形态学特征。 方法 利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 12例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标本中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及其与肿瘤细胞的相互关系。 结果 光镜下可见侵袭性生长的瘤细胞可在血管周形成巢状结构。电镜下不同胶质细胞起源的胶质瘤中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基本上为无孔型 ,偶见窗孔形成。内皮细胞下基质完整 ,基底膜呈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 ,有的伴有多层基板样结构形成。基底膜靠近瘤细胞侧常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虫蚀样空洞 ,含有较大空洞的基底膜常突向瘤细胞侧。有的血管外腔扩张 ,腔内可见瘤细胞以单个形式侵袭 ,少见瘤细胞伸出伪足突入基底膜及穿透内皮细胞间隙现象 ,瘤细胞与基底膜相互接触处呈光滑平整的界面。 结论 无孔型内皮细胞、肿瘤微血管基底膜结构的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和虫蚀样空洞的改变 ,及少见瘤细胞伸出伪足突入其间 ,可能是不同胶质细胞起源的人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形态学上共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4.
取因职业而接触乙烯类或苯类的孕妇静脉血和他们新生儿脐带血进行SCE和MN测定。发现接触乙烯类或苯类的母血SCE(8.55±0.84,9.44±1.12)均高于对照组(7.68±1.40),他们新生儿脐带血SCE(8.94±1.43,8.75±0.88)也高于对照组(6.71±1.27)。接触乙烯类和苯类的母血微核率(0.833‰,0.727‰),高于对照组(0.267‰),他们新生儿脐血微核率(0.75‰,0.818‰)也高于对照组(0.267‰)。我们还发现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增强了这两类诱变剂对他们后代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995.
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同时探讨COX-2与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46例胃癌中COX-2的表达,同时标记CD34和D2-40,分别检测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 46例胃癌中COX-2表达的阳性率为80.43%(37/46),COX-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P<0.05);COX-2表达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组(P<0.05);COX-2表达阳性组的MVD和MLD明显高于COX-2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COX-2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的血管和淋巴管形成而参与了胃癌细胞的浸润转移,导致胃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96.
观察20例急性脑梗塞,30例冠心病在微循环中微血栓的变化,同时检测血小板聚集率、D-2聚体。结果表明微血栓阳性组血小板聚集率、D-2聚体均高于微血栓阴性组。治疗后二组血小板聚集、D-2聚体明显减少。提示微血栓、D-2聚体及血小板聚集率可作为评定冠心病、脑梗塞病情变化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口腔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20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363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人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评价指数(Geriatric Oral Health Assessment Index,GOHAI)评估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对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因素。 结果 本次调查的363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GOHAI总分为(34.93±2.11)分,牙周病检出率为74.66%。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影响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口腔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居住地、抽烟、糖尿病患病时间、最近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值、牙周疾病、缺牙数目、刷牙次数和刷牙时间。 结论 本研究中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与患者自身情况、糖尿病相关情况、口腔疾病以及口腔健康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接触低浓度苯乙烯对线粒体DNA含量和微核率的影响,以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
  方法  招募上海某塑料生产企业接触苯乙烯的男性工人127名为研究对象,检测工作车间空气中苯乙烯浓度,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苯乙烯的尿中代谢物进行检测,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肌酐进行校正;按照尿中苯乙醇酸水平,将≤ 0.000 9 mg/g(以肌酐校正)者纳入低接触组,> 0.000 9~0.001 4 mg/g(以肌酐校正)者纳入中接触组,> 0.001 4 mg/g(以肌酐校正)者则纳入高接触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工人外周血的线粒体DNA含量,通过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实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
  结果  工作场所定点采样显示环境空气中苯乙烯浓度低于1.2 mg/m3,尿中苯乙醇酸水平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为0.001 1(0.000 8,0.001 8)mg/g(以肌酐校正)。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接触组相比,中接触组工人的mtDNAcn(自然对数转换后)升高0.271(P=0.042);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每升高1个单位,mtDNAcn(自然对数转换后)降低0.227(P < 0.01)。泊松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微核率升高至原来的1.043倍(P < 0.001);尿中苯乙醇酸水平并非微核率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即使是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苯乙烯接触亦可引起线粒体DNA拷贝数水平的改变,但未引起微核率的遗传毒性指标的改变,提示低浓度的苯乙烯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引起早期效应。
  相似文献   
999.
凌攀  凌维  王晓凤 《现代预防医学》2022,(18):3305-3309
目的 分析2014—2021年四川省放射性职业健康体检中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情况,为今后职业健康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21年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资料为放射组,相应年份的非放射工作人群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进行分析,并对异常增高者(>4‰)的暴露工龄、工种及停止暴露年限采用t检验、u检验、方差检验及χ2检验等检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 2.348,P = 0.019),放射组2014—2019年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均值有缓慢下降趋势,2020—2021年有较明显增高(2020—2019年间k - w检验h = 3.961,P = 0.002),而对照组呈波动性呈不规则变化;各年度放射组异常增高人数占比与对照组异常增高人数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合计值χ2 = 51.425,P<0.001);而根据工种的不同,放射医学组与非放射医学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4.524,P<0.001),核医学组与放射治疗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778,P<0.001),介入治疗组与放射治疗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565,P<0.001);涉核部队暴露工龄接近,停止暴露年限小于10年和大于40年异常增高所占比例分别与另外4个区间之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146,P<0.001;χ2 = 6.977,P = 0.008)。结论 四川省从放人员微核异常率近两年呈增高趋势,特别是介入治疗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占比明显,建议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1000.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感染率较高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引起胃部疾病,也与口腔疾病相关。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致病机制使其极易诱发口腔疾病,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与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口腔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牙周袋可被视为Hp定植的潜在危险因素,牙菌斑也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的庇护所。因此,Hp感染的治疗必须同时进行局部口腔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