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5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21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74篇
  1篇
中国医学   21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测定尿系列酶评价雷公藤多苷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分析三组尿系列酶NAG、GAL、GGT、ALP、GAL/NAG(A组21例,为过敏性紫癜肾炎雷公藤治疗组;B组7例,为过敏性紫癜肾炎雷公藤加泼尼松治疗组;C组30例,为正常对照组).进行雷公藤多苷治疗前后GAL/NAG比值对比分析.结果A组NAG、GAL、ALP活性与C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A、B两组NAG、GAL、AL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尿酶GAL/NAG比值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肾炎存在肾小管功能损害,雷公藤多苷治疗后肾小管功能可以得到恢复,尿系列酶检测可以作为评价雷公藤多苷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肾小管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2.
雷公藤、防己醇提物对淋巴细胞和环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启才  邱建波 《中药材》2004,27(11):851-853
目的:探讨雷公藤、防己醇提取物对淋巴细胞和环氧化酶的影响.方法:测定两种药物的醇提物引起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新生小公牛颈动脉内皮细胞的6-keto-PGF1α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PGE2含量.结果:雷公藤和防己醇提物对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和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雷公藤醇提物对环氧化酶-1(COX-1)和环氧化酶-2(COX-2)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防己醇提物对COX-1有抑制作用,而对COX-2无抑制作用.结论:两种药物的祛风湿的部分机理可能是由于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和环氧化酶而介导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用雷公藤多甙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探讨雷公藤多甙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除调血脂、降血糖等基础治疗外给予雷公藤多甙治疗;观察组除调血脂、降血糖和雷公藤多甙治疗外,再加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和尿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儿童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17(IL-17)和趋化因子10(CXC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AIH患儿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给予对照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口服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趋化因子8(CXCL8)和CXC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分别为(48.4±9.3)U/L和(61.2±12.5) U/L (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分别为[(59.3±7.6)U/L和(66.4±9.7)U/L (P<0.05)、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别为(60.2±5.1)U/L和(75.7±6.4)U/L(P<0.05);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分别为(13.8±2.9)mg/L和(16.3±3.4)mg/L(P<0.05)、IgA水平分别为(2.4±0.3)mg/L和(2.9±0.5)mg/L(P<0.05)、IgM水平分别为(2.6±0.3)mg/L和(3.1±0.4)mg/L (P<0.05);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6.8±0.7)ng/ml和(7.3±0.9)ng/ml (P<0.05)、CXCL8水平分别为(10.4±1.2)pg/ml和(13.8±1.6) pg/ml (P<0.05)、CXCL10水平分别为(16.3±2.5) pg/ml和(22.6±3.7)pg/m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与对照组的7.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治疗儿童AIH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42例,依据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与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黄葵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FR)和肾功能、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肾损伤因子-1(Kim-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55%)高于对照组(76.06%)(P<0.05)。观察组治疗后UAFR、Scr和BU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MCP-1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GF-β1、Kim-1和NGA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11.27%)少于对照组(28.17%)(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下调TGF-β1、Kim-1和NGAL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苷(multi-glycoside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GTW)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纳入GTW治疗IMN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观察治疗后第6、12个月时蛋白尿缓解率、复发率,血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SCr)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886例患者,随访第6个月时,GTW亚组总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12个月时,GTW亚组总缓解率与完全缓解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6、12个月时,GTW联合钙调神经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亚组与CNI亚组缓解率相当(P0.05),GTM亚组与CNI亚组缓解率相当(P0.05),GTW与CNI比较完全缓解率及总缓解率疗效相当(P0.05),然而GTW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GTW组治疗后Alb上升(P0.05),SCr稳定(P0.05);与对照组比较,SCr与Alb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GTW亚组肝酶升高及月经紊乱的发生率偏高。结论 24 h尿蛋白定量4.0 g的IMN,单用GTW治疗有效,但起效较慢;24 h尿蛋白定量3.5 g时,GTW与CNI的临床缓解率相当,但复发率较低,GTW联合CNI治疗,可相应减少CNI用量,但需注意GTW治疗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育龄期妇女慎用。  相似文献   
38.
雷公藤多苷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和干燥综合征等。雷公藤多苷的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主要对消化道、肝脏、肾脏、生殖系统、皮肤和血液系统等引起毒副作用,影响了在临床的广泛运用,本文对近年来雷公藤多苷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及其防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苷片对高脂小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血脂小鼠模型,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0.5,1.0,1.5 mg·kg-1·d-1)雷公藤多苷,测定不同时间段小鼠体质量和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otal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含量及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和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的活性,研究雷公藤多苷对小鼠体质量、血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肝脏LCAT水平等的影响。结果 给予高脂饲料后小鼠体质量和血脂显著升高(P<0.01),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显著升高(P<0.01),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显著下降(P<0.01)。注射雷公藤多苷能显著降低高血脂模型小鼠血清TC、TG和LDL-C,同时显著降低高脂饮食所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升高。此外,雷公藤多苷片能显著提高血清LCAT水平和HL、LPL的活性。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并能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雷公藤糖浆中雷公藤甲素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分离,甲醇-水(46:54)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4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雷公藤甲素在5.66~33.96μg·ml-1(r=0.9998)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为99.35%(RSD=1.02%,n=9)。结论:苓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雷公藤糖浆中雷公藤甲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