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6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62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108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8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19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331篇
中国医学   282篇
肿瘤学   1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目的对两个乌龙茶的代表茶树品种白叶单枞和黄观音芽叶中的茶多酚进行定性、定量比较分析。方法茶样经体积分数50%乙腈室温超声提取后进行HPLC-DAD/MS/MS分析;采用ODS柱,流动相为乙腈和1%甲酸水溶液,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扫描波长范围为200~700 nm;ESI离子化,正负离子同时检测,m/z扫描范围为150~1 500 amu,MS2碰撞能量为35 eV。结果通过与8种儿茶素对照品的比较分析,在这两个茶树品种的芽叶中鉴定出了9种儿茶素类化合物,2种嘌呤生物碱以及2种非儿茶素类茶多酚,并测定了各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含量,回收率在97.11%~99.73%之间。结论两个茶树品种芽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组成种类基本相近,白叶单枞中酯型儿茶素的含量比黄观音高,而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却比较低;(-)-epigallocatechin-3-(3″-O-methyl)gallate和(-)-epigallocatechin-3,5-digallate在我国茶树现有栽培品种中的发现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2.
Following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1,2-dimethylhydrazine (DMH), which is carcinogenic to rat colon and liver, to Sprague-Dawley rat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8-hydroxydeoxyguanosine (8-OHdG) was observed in the DNA of colonic mucosa and liver. The 8-OHdG formation reached the maximal level at about 24 h after the DMH injection. On the other hand, no increase of 8-OHdG was observed in the DNA of the kidney. Drinking green tea extract (GTE) for ten days prior to the DMH injection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formation of 8-OHdG in the colon.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DMH causes oxidative damage to the DNA of its target organ, and that GTE protects colonic mucosa from this oxidative damage.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研究大蒜、大蒜绿茶合剂对MNNG诱发大鼠胃癌及癌前病变过程中PBL微核率的影响。结果显示,MNNG组(MG)MNF在10月与16月时无明显差异,但较对照组(CG)始终显着增高(P<0.001),胃癌及癌前病变均高于CG(P<0.001),癌前病变明显低于胃癌(P<0.001),预防组(PG)、治疗1(TGⅠ)与Ⅱ组(TGⅡ)皆低于MG(P<0.001),PG在16月较10月时显着降低(P<0.001),与TGⅠ无明显区别,而TGⅡ较PG10月时差异明显(P<0.005),但与PG16月时和TGⅡ无差异。证明MNNG的致突变、致癌变性可持续作用,大蒜、绿茶具有明显的抗突变、抗癌变效果,微核先于胃癌出现于癌前病变,从而检测PBL微核可作为胃癌危险和早期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104.
戴奇  季步天 《肿瘤》1996,16(1):5-10
在上海市区进行的基于全人的胰腺癌病例对照研究中,共访问了451例病人和1552例对照。研究表明在吸烟人群中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上升,男女性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和1.5。并且随着每天吸烟支数、吸烟的年限及包年数增加而升高,但随着开始吸烟的年龄或戒烟年数的上升而下降,男女饮酒的OR值无统计学上显著性意义。在调整了年龄、经济收入和每天吸烟支数之后,发现饮绿茶的女性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有显著性的下降。但在  相似文献   
105.
茶多酚对糖尿病大鼠活性氧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糖尿病大鼠血清活性氧及肾小球病变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在整体水平上检测茶多酚治疗后血清活性氧水平。并观察其病理组织学与病理生理学改变。结果:茶多酚有效抑制了早期实验动物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下降,降低了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延缓了肾脏损害的发生。结论:茶多酚通过改善活性氧紊乱情况从而有利于早期防治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06.
We hav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vitamin C contained in green tea on the lipolysis of well-differentiated 3T3-L1 cells. When mature adipocytes were exposed to vitamin C the triglyceride concentration was decreased (p < 0.05) and the activity of glycer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a marker of adipose conversion,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p < 0.01).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green tea may have a lipolytic activity due to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vitamin C contained in it inhibits triglyceride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107.
绿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和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绿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和抗氧化作用。[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绿茶组。实验10周末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高脂模型组大鼠血清T- CHO、TG、MDA比对照组明显升高,SOD、HDL-c下降;绿茶组大鼠血清T-CHO、TG、MDA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SOD活性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绿茶提取物可降低实验动物高脂饮食引起的高脂血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加SOD活性,因而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茶多酚毒理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动物对茶多酚的急性和慢性的毒性反应。方法:将小白鼠分为5组,其剂量分别为4.5、3.57、2.84、2.26和1.8g/kg,剂量间距为1∶0.8,一次性灌胃(ig)给药,观察7 d,按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大白鼠分为3组,高低剂量分别ig给予833、83.3 m g/kg的茶多酚,阴性对照组ig给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6个月,观察长期毒性反应。结果:小白鼠ig茶多酚LD50为(2.64±0.254)g/kg。大白鼠长期灌服茶多酚后,体重增长、血常规、血液生化及脏器系数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茶多酚急性毒性低。大白鼠长期灌服茶多酚(833 m g/kg.-d 1),相当于人拟用日剂量的100倍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茶叶中的水溶性中性多糖(NTPS)和酸性多糖(ATPS)进行分离,以探讨不同结构的茶多糖的降血糖活性。方法采用弱碱性的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D 315分离出两种带不同电荷的茶多糖NTPS和ATPS,采用气相色谱和离子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并采用DEAE-Sepharose FF对其作进一步分离,通过HPGPC法分析其分离产物主要级分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四氧嘧啶ip造成高血糖模型,连续ig茶多糖12 d,对比研究两种茶多糖的降血糖活性。结果NTPS和ATPS都是杂聚糖。NTPS以中性糖为主,含质量分数为6.82%半乳糖醛酸,中性糖部分主要由半乳糖组成;ATPS以酸性糖为主,含质量分数为33.02%半乳糖醛酸,中性糖部分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两种茶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均小于3×104。NTPS、ATPS按照200和400 m g/kg.d的剂量连续给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ig 12 d,发现都能抑制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升高。结论首次采用D 315阴离子交换树脂从茶叶中分离出了不同结构的多糖NTPS和ATPS,两种多糖都有很好的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110.
茶叶中微量元素溶出率及保健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茶叶中微量元素的组成,茶水中微量元素的溶出率与茶叶不同浸泡方式、不同浸泡时间、不同浸泡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茶叶中微量元素与其保健作用的关系。茶叶中微量元素的保健作用不但决定于茶叶本身微量元素的组成,还与微量元素的溶出率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