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28篇
  免费   7351篇
  国内免费   3263篇
耳鼻咽喉   129篇
儿科学   4371篇
妇产科学   395篇
基础医学   6552篇
口腔科学   538篇
临床医学   8105篇
内科学   13450篇
皮肤病学   674篇
神经病学   1557篇
特种医学   22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29367篇
综合类   10748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960篇
眼科学   1293篇
药学   4701篇
  27篇
中国医学   1686篇
肿瘤学   3728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1093篇
  2022年   1274篇
  2021年   2731篇
  2020年   2758篇
  2019年   2882篇
  2018年   2940篇
  2017年   2739篇
  2016年   2875篇
  2015年   2886篇
  2014年   4871篇
  2013年   5985篇
  2012年   4024篇
  2011年   4704篇
  2010年   4186篇
  2009年   4227篇
  2008年   4339篇
  2007年   4592篇
  2006年   4526篇
  2005年   4021篇
  2004年   3375篇
  2003年   2835篇
  2002年   2361篇
  2001年   2013篇
  2000年   1685篇
  1999年   1332篇
  1998年   1211篇
  1997年   1117篇
  1996年   1034篇
  1995年   914篇
  1994年   943篇
  1993年   623篇
  1992年   711篇
  1991年   543篇
  1990年   397篇
  1989年   389篇
  1988年   351篇
  1987年   286篇
  1986年   208篇
  1985年   280篇
  1984年   230篇
  1983年   135篇
  1982年   141篇
  1981年   136篇
  1980年   104篇
  1979年   80篇
  1978年   93篇
  1977年   66篇
  1976年   66篇
  1975年   4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991.
研究单次及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时尿毒症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次血透后,红细胞比积明显升高,红细胞刚性明显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Casson粘度、血液屈服应力及低切至高切的全血粘度无明显改变。维持血透患者的红细胞比积、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Casson粘度、血液屈服应力均无明显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单次血透后血浆渗透比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引起红细胞比积升高、红细胞刚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自体移植后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微环境中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以日本大耳白兔为研究对象 ,分离培养扩增MSCs,盐酸阿霉素耳缘静脉注射复制兔DCM模型 ,将 5溴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的MSCs移植到DCM心肌内 ,4周后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 :细胞移植 4周后 ,实验组心肌内有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 ,有一部分参与组成新生血管 ,对照组中没有发现 ,且实验组毛细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MSCs自体移植到扩张型心肌病后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体外定向分化胚胎干细胞(ESCs)为造血干细胞(HSCs)对体内造血功能的重建作用。方法:将小鼠E14.1胚胎干细胞采用“三步诱导法”在体外分化发育为HSCs,造血克隆形成(CFU)实验观察其体外造血集落形成情况,免疫磁珠分选纯化HSCs移植给经亚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的雌性SCID小鼠,观察其植入及小鼠造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分阶段诱导,多种造血刺激因子联合应用能有效促进ESCs定向分化发育为HSCs,流式细胞仪检测HSCs特异性表面标志物CD34+/Sca-1+表达最高为(58.64±4.20)%,CFU培养能形成较多的红系、粒系/巨噬细胞系及混合细胞集落, Wright-Giemsa 染色显示为原始的造血细胞。此阶段的HSCs经分选纯化后移植给经γ射线照射后的小鼠,移植组小鼠+10 d造血功能开始恢复,观察40 d后除血小板恢复较慢外,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已接近正常,植入率为71.4%,存活率为43.0%,染色体检测证实已由受体鼠的XX转为供体鼠的XY。结论: 采用分阶段诱导的方法,可在体外定向诱导小鼠ESCs分化发育为HSCs,此来源的HSCs可以有效重建体内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骨移植材料对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植入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B组植入深冻异体骨,C组植入自体骨,D组植入新鲜同种异体骨。术后不同阶段分别行组织学、透射电镜及X线检测。结果四组骨缺损均有成骨现象发生,骨生成、骨连接情况A、C组优于B组,B组优于D组;A、C组细胞增生活跃、核呈分裂相、胞质丰富、核膜光整、细胞器丰富,同比均优于B、D组;骨缺损愈合时间A、C组为8-10周,B组为12周,D组骨缺损在术后12周仍未愈合。结论提示兔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成骨作用,其取代自体骨植骨修复骨缺损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5.
应用光、电镜对3~20周22例人胚和胎儿肾小体的组织发生进行了观察.受精后第25天胚肾已有肾小体发生.随着胚龄的增长,肾小体的发生数目增多,肾小体的形成方式是:胚肾内先形成许多厚壁小管,在一部分厚壁小管的诱导下,另一部分厚壁小管的一侧壁呈帽状增厚,分化形成造血干细胞、毛细血管内皮及肾小囊脏层,对侧壁形成肾小囊壁层.即厚壁小管的双侧壁形成肾小体.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特征.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病理科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706例)中的21例MCRCC进行了光镜、免疫表型观察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缺失(LOH)检测.结果 21例MCRCC患者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0岁),男19例,女2例.肉眼或镜下血尿3例,18例因体检而偶然发现.10例肿瘤位于左肾,11例位于右肾.T1期18例,T2期2例,T3期1例.其中1例侵犯肾包膜,均无淋巴结转移.随访20例,无一例死于肾癌,未发现肾癌转移或复发病例.组织学观察,肿块最大直径0.3~10.0 cm(平均3.6 cm).切面呈多房性囊性,囊腔大小不等,囊腔间隔厚薄不均(0.1~0.5 cm.平均0.2 cm),内含淡黄色液体或胶冻样或血性液体.囊腔内衬单层或多层上皮细胞,胞质透明或淡嗜酸性.囊腔间隔内也可见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的透明细胞.Fuhrman 1级16例,Fuhrman 2级5例.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瘤细胞波形蛋白、ABC、CAM5.2、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呈阳性表达,CD10阳性表达6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表达16例.分子遗传学观察,21例标本中,PCR扩增成功的有11例,5例发现微卫星变异,3例有LOH,其中D3S1560基因座2例,D14S617基因座1例;2例有MSI,分别为D9S168和D14S617各1例.结论 MCRCC是一种少见的肾囊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肿瘤预后良好,可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解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某些遗传及恶性血液性疾病的植活监测指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小卫星DNA33.1、33.6位点,联合地高辛标记的位点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的方法,以小卫星DNA指纹图为特异性遗传标志,对6例异基因骨髓移植,1例脐血移植进行植活指标监测,6例获得供者源性细胞植活证据。结果显示:小卫星DNA指纹图个体特异性强,可作为监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活的可靠格标,尤其是同血型,同性别,HLA配型表型全相合的移植;该方法程序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可达0.5%,最早获得植入证据的时间是+15天,仅需模板DNA100ng;如果扩增位点增加,可提高个体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98.
应用体视学方法,对庆大霉素促进小鼠缺血性肾脏的近曲小管及远曲小管上皮细胞进行体视学计量研究,结果发现,实验各组的近曲小管、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的体积密度(Vv)表面积密度(Sv)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认为近曲小管及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变化与缺血、庆大霉素毒性呈正相关,其体视学参数,可考虑为肾脏损害的诊断参考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治疗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并发症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8月至2004年6月157例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患者发生87例次肺部并发症,其中15例患者发生2次以上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2%。直接死于肺部并发症者37例(23.6%),发生中位时间103d(1~886d)。其中细菌性肺炎32例,间质性肺炎8例,肺真菌病3例,肺水肿3例,肺结核2例,肺栓塞1例,2种或2种以上病原所致的肺部并发症38例次。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疾病状态、供受者关系、HLA配型相合程度及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影响移植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状态和广泛型cGVHD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结论肺部并发症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移植时疾病状态和广泛型cGVHD是与allo—HSCT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冯定庆  凌斌  高婷  石永云  周颖  沈国栋 《解剖学杂志》2007,30(5):555-557,561,F0004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移植卵巢组织在昆明种小鼠(KM小鼠)和重症免疫缺陷鼠(SCID鼠)体内存活、卵泡发育及内分泌功能。方法:分别将同种异体卵巢组织移植到两种去势小鼠肾被膜下,通过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观察小鼠动情周期变化;移植后1、2个月取移植物和子宫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测定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结果:两种小鼠在卵巢移植后均恢复了动情周期,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去势组。术后2个月内,SCID鼠体内移植物存活良好,可见各级卵泡和黄体,但Oct-4阳性细胞逐渐减少;KM小鼠体内移植物则渐进性炎症细胞浸润,最终发生坏死或纤维化。结论:免疫排斥影响移植卵巢的卵泡发育和内分泌功能的发挥;同种异体卵巢在SCID鼠体内存活良好,具有内分泌功能、卵泡发育并可能排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