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0篇
  免费   707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耳鼻咽喉   108篇
儿科学   167篇
妇产科学   101篇
基础医学   1063篇
口腔科学   470篇
临床医学   1463篇
内科学   974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505篇
特种医学   558篇
外科学   1115篇
综合类   749篇
预防医学   1895篇
眼科学   184篇
药学   398篇
  2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146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68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747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34篇
  1976年   40篇
  1975年   26篇
  197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临床评价增殖性瘢痕的颜色需要定量测量.本实验主要研究增殖性瘢痕色度的测量方法,实现瘢痕颜色的定量测量,为临床诊治提供量化依据.材料与方法:采用以光电积分式测量原理设计的色彩分析仪对增殖性瘢痕患者19人,共65个测试点按不同部位分为四组进行色度测量,并与正常组对照.用CIE-XYZ色度标准表达测量值,配合色度图直接观察瘢痕的疗效.结果:增殖性瘢痕各部位组的色度坐标值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的测量方法是有效的,能准确、定量反映增殖性瘢痕颜色的变化.可用量化指标总结、分析、报告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首次在国内用激光衍射法测量了肌节长度的动态变化。测量装置主要由光电耦合元件与单板机构成。采样频率在每秒100到200次之间可调,测量范围为1.5~3.0μm,绝对精度为0.02μm。用600条/mm的理想光学衍射光栅随机标定20次,相对误差为2.4±1.2%,20条爪蟾缝匠肌等张收缩的测量表明本装置可以满足一般测量的要求,其中两组典型结果在文中进行了讨论。该方法价廉实用,可为心血管、药理、电生理等研究提供细胞水平的动态参数。  相似文献   
103.
新型微波热疗机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点对新型电脑微波热疗机的构成、测温控温方案进行了研究。采用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对热疗温度进行控制,解决了因更换不同辐射器导致对象特性变化使控制性能降低的问题,从而得到了满意的疗效。文中介绍了该仪器关键的硬件、软件设计,基本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4.
颈椎椎间盘的解剖学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颈椎椎间盘退变及病变是引起颈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颈椎椎间盘的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特征作了较系统的研究。但以往认为颈椎间盘突出症较少见。对颈椎髓核位置、椎间盘前、中、后三部分高度解剖学测量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在青年新鲜尸体的颈椎上。对颈椎髓核位置、椎间盘前、中、后三部分高度等,做了较为系统的解剖学测量。旨在为人体解剖学积累资料,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建立一套测定单个细胞内蛋白含量的新方法。方法:纯化培养乳鼠雪旺氏细胞,施加实验因素,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细胞内NGF蛋白,而后用流式细胞仪(适用于细胞悬液样品)或粘附细胞仪(适用于粘附细胞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流式细胞仪及粘附细胞仪均可得到每一实验组的精确测定结果,并能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图表和各种数据。结论:应用流式细胞仪或粘附细胞仪可对单个雪旺氏细胞内的NGF含量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06.
Many of the changes resulting from arterial disease can be measured, using Doppler ultrasound for measurement of blood velocity and B-scan imaging for measurement of tissu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Wall thickness, the degree of arterial narrowing and plaque volume can be measured using B-scan imaging, and 3D ultrasound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s of plaque volume and for improved visualisation of complex arterial geometries. Measurement of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arterial wall permits estimation of wall elasticity and plaque motion. From the Doppler signal, measurements of blood velocity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degree of arterial narrowing and volumetric flow, although measurement errors can be large. Wall shear stress can be estimated by measuring the velocity gradient at the vessel wall. The problems of inadequate spatial resolution and interference from overlying tissue are largely removed when intravascular systems are used, and these have superior capability in the assessment of arterial structure and tissue composition. However, measurement of quantities relating to blood flow is more difficult using the intravascular approach, as the indwelling cather disturbs the blood flow pattern, and currently, assessment of flow and vessel cross-section are not performed at the same site.  相似文献   
107.
由于人体组织中存在血液对流传热和代谢产热,当皮肤表面绝热后,皮肤表面的温度将上升,体表温升值是人体组织中血液灌注率和动脉血温度的函数,根据实际测量的体表温升与时间的关系就可以测出活体组织的血液灌注率和动脉血温度。根据一维Pennes生物传热方程,推导出了体表绝热后人体组织中及皮肤表面温度分布的解析解,并对人体组织中的血液灌注率及动脉血温度进行了实验测量。由于测量过程中利用的只是皮肤表面的温度信息,无须引入外加热源,对人体组织完全不会造成损伤,亦避免了干扰人体组织的正常生理状态,整个测量系统也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08.
A continuous noninvasive method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estimation is describe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s estimated by combining two separately obtained components: a higher frequency component obtained by extracting a specific frequency band of pulse arrival time and a lower frequency component obtained from the intermittently acquire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 with an auscultatory or oscillometric system. The pulse arrival time was determined by the time interval from QRS apex in electrocardiogram to the onset of photoplethysmogram in a fingertip beat-by-beat via an oximetric sensor. The method was examined in 20 patients during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he estimated values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measured invasively using a radial arterial cathe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estimated values and invasively obtaine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reached 0.97±0.02 (mean±SD), and the error remained within ±10% in 97.8% of the monitoring period. By using a system with automatic cuff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to acquire intermitten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lues, this method can be applicable for the continuous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相似文献   
109.
冠状动脉血管直径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能否正常工作主要是由心血管系和心传导系决定。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唯一途径,心肌能否得到足够的营养、保持连续有节奏地运动,完全取决于冠状动脉是否能不断地供给其营养。冠状动脉直径的测量以及血管直径参数对于反映心脏功能和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一种新型的、简便的血管直径测量方法,利用计算得到的血管直径,我们就可以判别心血管狭窄位置。  相似文献   
110.
编码激励技术在医用超声成像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编码激励的彩色血流成像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在以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超声二进制编码激励血流测量实验,进一步研究编码激励彩色血流成像系统的可行性和成像效果。利用搭建的模拟血流循环装置和射频血流数据采集平台,首先通过单反射面回波实验研究了直接对射频回波解码和对解调后I、Q信号分别解码两种解码方法之间的关系;然后分别利用多普勒体模和乳胶管进行实验,研究了编码激励在改善穿透深度和纵向分辨率方面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所采用的硬件条件下,达到相同的纵向分辨率时,采用5位Barker码激励获得的穿透深度比传统方法至少增加了10mm;达到相同的穿透深度时,采用5位Barker码激励所能分辨的最小距离约相当于传统方法的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