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21篇
  免费   1417篇
  国内免费   1208篇
耳鼻咽喉   283篇
儿科学   362篇
妇产科学   550篇
基础医学   5964篇
口腔科学   1071篇
临床医学   3220篇
内科学   2795篇
皮肤病学   403篇
神经病学   2390篇
特种医学   6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171篇
综合类   504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986篇
眼科学   816篇
药学   2069篇
  13篇
中国医学   953篇
肿瘤学   1016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515篇
  2020年   531篇
  2019年   532篇
  2018年   603篇
  2017年   596篇
  2016年   1437篇
  2015年   1006篇
  2014年   1606篇
  2013年   1828篇
  2012年   1454篇
  2011年   1770篇
  2010年   1477篇
  2009年   1588篇
  2008年   1749篇
  2007年   1821篇
  2006年   1709篇
  2005年   1635篇
  2004年   1367篇
  2003年   1246篇
  2002年   992篇
  2001年   798篇
  2000年   667篇
  1999年   611篇
  1998年   506篇
  1997年   411篇
  1996年   398篇
  1995年   428篇
  1994年   342篇
  1993年   269篇
  1992年   304篇
  1991年   297篇
  1990年   252篇
  1989年   221篇
  1988年   203篇
  1987年   178篇
  1986年   186篇
  1985年   247篇
  1984年   228篇
  1983年   158篇
  1982年   187篇
  1981年   166篇
  1980年   155篇
  1979年   118篇
  1978年   103篇
  1977年   64篇
  1976年   58篇
  1975年   35篇
  1973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51.
目的为规范各类颜面凹陷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建议。方法根据凹陷部位支撑组织的异常或被覆组织的异常情况。临床上将凹陷畸形分为三型:Ⅰ型为骨性凹陷畸形,包括先天性发育不良。后天性局部骨组织缺损、错位或塌陷;Ⅱ型为软组织凹陷畸形。包括局部软组织萎缩、缺损或黏连;Ⅲ型为复合性凹陷畸形。骨与软组织同时存在萎缩、缺损或较严重的塌陷。并依照此分型分别采用游离皮瓣、肌皮瓣或带蒂肌皮瓣填充法。局部组织瓣填充法。带蒂组织瓣加医用材料混合填充法,游离脂肪颗粒填充法。HA人工骨填充法。硅胶假体填充法。有机玻璃填充法,奥美定填充法。复杂凹陷畸形的综合治疗整复方法。为216例患者修复颜面凹陷畸形。结果随访216例患者6个月至5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外观效果满意。结论此颜面凹陷畸形的临床分型简单、合理。便于临床对颜面凹陷畸形的整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MMP-9及TIMP-1在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大鼠急性感染性脑水肿模型中MMP-9及TIMP-1的表达情况及其比值变化。结果MMP-9及TIMP-1在LPS组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对照纽且各时间点MMP-9/TIMP-1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MMP-9及TIMP-1可能参与了感染性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3.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无血清培养体系对鼠中孕期乳腺组织细胞(COMMA-1D细胞)、鼠乳腺肿瘤细胞(FUKU细胞)以及CD8F1细胞的原代培养中。BM Matrigel是一良好的细胞附着和细胞生长的促进剂,而Ⅳ型胶原、昆布胺酸和Vitrogen 100对上述细胞的附着和生长也有一定的作用。BM Matrigel和昆布胺酸对FUKU细胞的克隆产率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昆布胺酸应用方便,价格较低,更适于在实验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
Paul L. Booth  W. Eric Thomas   《Brain research》1991,548(1-2):163-171
Ramified microglial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in primary cultures of dissociated cerebral cortical tissue from rat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cells was confirmed through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ith 7 monoclonal antibodies selective for microglia. While there was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staining intensity with different antibodies, all stained the identified ramified cells; the antibodies OX-42 and ED1 yielded the most intense immunoreactivity. Based on distinctiv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the microglia could be identified in living cultures where they were monitored using time-lapse video recording. This technique revealed extremely dynamic features of cellular plasticity and motility. Ramified microglia exhibited constant and rapid alterations in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ir cell body with an associated extension and retraction of processes; concomitantly, the cells moved about in a circumscribed area. These features of plasticity and motility were unique to this cell type, and correlated with OX-42 immunostaining. The microglia also possessed a differentially high level of pinocytotic activity; this too was correlated with OX-42 staining. From the nature of their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 and motility, high pinocytosis, and cellular distribution,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he ramified microglia specifically function as a system of fluid cleansing in normal brain tissue.  相似文献   
55.
兔股骨干缺损模型的制备及在组织工程骨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目的为组织工程骨修复负重骨缺损的研究提供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测量兔股骨干基本解剖数据,用于指导制备模型.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取4~5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制备10、15、20mm的股骨干中段骨和骨膜缺损,并用普通钢板螺丝钉固定股骨.4、8、12周时分别摄X线侧位片进行定性分析,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做骨密度扫描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每个时间点分别取2只动物取材做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兔股骨解剖数据:兔股骨长94.1 mm;股骨干中点横径7.4 mm,矢状径5.8 mm;骨皮质厚度:屈侧最厚,内、外两侧次之,伸侧最薄,平均1.2 mm;髓腔略呈椭圆形,其横径与矢状径相差约1mm,取其平均值,髓腔直径4.1 mm.骨缺损动物大体观察、X线片、骨密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显示:10 mm骨缺损组均于8~12周出现骨性愈合;15 mm和20 mm骨缺损组直至12周仍未见骨愈合.结论在不桥接和填充任何材料的情况下,钢板螺钉固定的兔股骨干15 mm以上的实验性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可用于组织工程骨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6.
神经化组织工程骨构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估两种组织工程骨体内神经化重建方法的成骨效果,研究神经化与成骨的相互关系。方法26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24只随机分成四组:组织工程骨组(A组),感觉神经束植入组(B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C组),血管束植入组(D组);另2只为空白对照组。每只动物均制备左侧股骨长1.5cm的段缺性骨与骨膜缺损,钢板固定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用四种方法制备的组织工程骨。植入的神经分别是隐神经和股神经肌支。术后4、8、12周摄股骨正位X线片,用放射影像学评分和X线阻射影分析比较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在组织工程骨中植入感觉神经束后,比单纯组织工程骨和运动神经束植入的修复效果均有明显提高,而在组织工程骨中植入运动神经束与单纯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感觉神经束植入与血管束植入的成骨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血管束植入组的成骨效果优于其它两组。结论利用感觉神经束植入的方法可以提高组织工程骨的成骨作用,而植入运动神经束却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比较观察双相接种法和静置接种法构建组织工程骨对种子细胞增殖、分化和成骨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志愿者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诱导分化,然后应用双相接种法和静置接种法与脱钙骨基质(DBM)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3周,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密度、形态及基质分泌情况,并在不同时相点测定组织块中DNA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钙含量变化。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双相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可见大量具有一定折光性的梭形细胞存在于胶原基质中。扫描电镜见双相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切面较平坦,孔隙较小,细胞包埋在胶原中,而静置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可见细胞、细胞外基质较少。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双相接种法组织块中细胞的DNA含量、ALP活性均高于静置接种法,钙含量在培养2周后高于静置接种法。结论 双相接种法是一种高效的组织工程骨构建方法,有利于提高接种效率和促进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以聚羟基乙酸(PGA)包裹特定形态的医用假体材料--多孔高密度聚乙烯(HDPE,商品名为MEDPOR)为支架,应用软骨细胞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构建特定形态的带内支撑组织工程化软骨医用假体的可能性.方法 以直径3 mm、长5 mm的圆柱形HDPE,外裹 1 mm厚PGA为支架,将体外分别培养的新生猪BMSCs和耳郭软骨细胞按7∶3混合,以10×10 7/ml细胞浓度接种于支架上,同时以相同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和单纯BMSCs分别接种,作为阳性对照组(PC组)和阴性对照组(NC组).经体外培养2周及在裸鼠皮下移植4、8周后取材 ,行大体观察、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各组细胞均与材料黏附良好.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形成了大体形态良好的HDPE-软骨复合体,内支撑的HDPE与外层软骨结合紧密.组织学可见成熟的软骨陷窝结构,软骨渗入HDPE孔隙内部、异染基质及Ⅱ型胶原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以HDPE为内支撑,外裹PGA的支架,接种混合细胞,可于皮下构建特定形态、组织学良好的HDPE-软骨复合体.  相似文献   
59.
60.
唐勇  吴燕峰  沈慧勇 《中国医药》2007,2(10):577-578
目的探讨适用于细胞移植的人嗅鞘细胞(OECs)分离与培养的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取自愿捐献孕5个月流产胎儿的完整嗅球进行嗅鞘细胞提取分离、纯化,并对嗅鞘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纯度检测,观察其形态学特点,检测其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率。结果本方法分离、培养的嗅鞘细胞大多呈三角形、梭形,有些突起较长,生长活跃,增殖迅速,P7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嗅鞘细胞阳性率为95.3%。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且不影响细胞功能,适用于细胞移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