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10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目前对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且有许多学者已致力于对其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SD)关系的研究,初步结果令人满意。发生ASD的患者常存在颈椎矢状位失衡,不同参数的变化各不相同,但各参数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同时,患者术前的年龄、颈椎退行性改变程度、手术方式及手术节段的选择对ASD的发生同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2.
论中药化学发展近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现代中医药的发展,中药化学作为中医药科研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发生了一定变化。中药化学研究涉及3个方面,即以阐明中药自然化学属性和引擎创新药物为目的的中药自然化学,以提升药物创新水平和中药质量控制水平、阐明炮制原理为目的的中药制备化学,以及以阐明药物类药有效物质基础、药物类药动态属性与协同作用特性以及药物动态效应属性及其协同作用特性为目的的中药药物化学。基于前期坚实的研究基础,中药化学的发展应以有效物质基础为核心,融合多学科,着力于开展系统网络药学研究,以全面阐明中药科学内涵,提升中药质量,实现中药质量安全、有效、可控,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53.
公直医院作为国有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建良好的医患关系的社会责任。通过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按照卫生部提出的公矗医院实施便民、惠民服务的具体要求,认真开展与落实,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医院文化建没等系列措施.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下降,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54.
中医血液病学科是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阐述血液系统病证、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讨论中医血液病概念、研究方向、内涵外延等学科建设中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学科研究方向的制定要具备“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注重学科领域发展前沿、关注学科特色与优势”3个要素,并要把握好“严谨的科学态度、稳定的研究内容、持久发展的潜力”3个关键。内涵与外延要把握本学科自身建设特点,高度重视内涵、外延与相近、相邻学科的关联性和交叉性,以丰富和发展自身学科内涵、外延内容。  相似文献   
55.
五志、七情和情志均用于描述人的情绪活动,"五志"侧重于描述生理状态下的情绪活动,"七情"则是病因学的概念,两者的区别在于"常"与"变"、在于生理反应还是病理变化。"情志"是五志和七情的概称,泛指所有的情绪活动,具有生理病理的双重涵义。通过对五志、七情、情志概念含义的分析,可以明确界定其内涵与外延,理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差异和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56.
张莹  陈玉文 《中国药房》2013,(17):1539-1542
目的:评价我国28个省市区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各省市区制订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总结现有的关于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文献,构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8个省市区的医药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综合评分及排名,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设定创新能力投入、创新能力产出、创新能力支持3个一级指标构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这3个指标为公共因子。江苏、山东和浙江排名前三,其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分分别为2.1197、1.8265、0.9107;甘肃、山西和宁夏排名最后,其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分分别为-0.4660、-0.4672、-0.4784。结论:对于创新能力较高(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分皆≥-0.1195)的12个省市区来说,在保持创新优势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力求和国际接轨;对于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分皆〈-0.1195)的16个省市区来说,要充分认识到本省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不足之处,制订相关决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内涵,为加强中医医院绩效考核管理提供建议.[方法]从指标属性、指标导向、数据来源、指标解释、指标内容和指标意义6个方面对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评价内涵进行分析.[结果]指标属性方面,定性指标考验医院的决策水平,定量指标是医院管理和运营的结果.从指标导向来讲,逐步推动中医医院...  相似文献   
58.
The dynamic and distributed work environment in critical care requires a high level of collaboration among clinical team members and a sophisticated task coordination system to deliver safe, timely and effective care. A complex cognitive system underlies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 such cooperative workplaces. This methodological review paper addresses the issues of translating cognitive research to clinical practice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decision-making in critical care, and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 aid in such decisions. Examples are drawn from studies of critical care in our own research laboratories. Critical care, in this paper, includes both intensive (inpatient) and emergency (outpatient) care. We define translational cognition as the research on basic and applied cognitive issues that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information is stored, retrieved and used for problem-solving and decision-making. The methods and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constraints on decision-making in real-world complex environ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supporting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decision support tools for critical care health providers.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该文旨在迎接我国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行业的新业态和新挑战,探索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方法 在概述 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行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访谈和线上问卷的方式,调研40家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 重点关注科技创新能力和形式、行业发展瓶颈等重要问题。结果 通过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得出行业发展的5个积极趋势: 完善机构整体布局,加强区域特色中心建设;完善第三方合作研究组织和第三方评审机构的准入与监管机制;鼓励科技创新, 优化人才队伍,赋能检验检测技术高质量发展;构建医疗器械安全监管信息化共享平台;加强在用医疗器械设备的安全监测。 创新之处 采用专家访谈和循证研究的方法,获取客观可靠的数据,为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0.
扶阳并不局限于温阳一途,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通过研究历代文献及临床实践,认为扶阳应包含温阳、通阳、护阳、纳阳4个方面的内涵,并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