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89篇
  免费   5217篇
  国内免费   5487篇
耳鼻咽喉   565篇
儿科学   1125篇
妇产科学   1279篇
基础医学   7172篇
口腔科学   839篇
临床医学   7735篇
内科学   11189篇
皮肤病学   996篇
神经病学   2385篇
特种医学   19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0篇
外科学   5183篇
综合类   23447篇
预防医学   3433篇
眼科学   733篇
药学   11134篇
  103篇
中国医学   4059篇
肿瘤学   5046篇
  2024年   730篇
  2023年   2215篇
  2022年   1852篇
  2021年   2185篇
  2020年   1859篇
  2019年   2225篇
  2018年   1154篇
  2017年   1915篇
  2016年   2132篇
  2015年   2364篇
  2014年   3275篇
  2013年   3224篇
  2012年   4674篇
  2011年   4931篇
  2010年   4674篇
  2009年   4790篇
  2008年   5157篇
  2007年   5074篇
  2006年   4665篇
  2005年   4450篇
  2004年   3813篇
  2003年   3459篇
  2002年   2835篇
  2001年   2603篇
  2000年   1996篇
  1999年   1689篇
  1998年   1422篇
  1997年   1316篇
  1996年   1219篇
  1995年   1098篇
  1994年   942篇
  1993年   610篇
  1992年   481篇
  1991年   447篇
  1990年   347篇
  1989年   357篇
  1988年   112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研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雌性成年SD大鼠下丘脑内5-HT1A受体亚型(5-HT1AR)和5-HT2AR免疫阳性结构的分布。结果显示:5-HT1AR免疫阳性神经元在视前区大细胞核、视前室周核、视上核和下丘脑外侧前核等核团内密集分布。在内侧视前核、外侧视前区、下丘脑室周核、下丘脑外侧区、背内侧核、腹内侧核、结节核、结节乳头体核、乳头体内侧核和乳头体外侧核等结构内也有较多的分布;而在正中视前核、视交叉上核、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背侧核、弓状核、乳头体上核和乳头体前核等部位有散在的分布。与5-HT1AR不同,5-HT2AR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主要见于纤维和终末,阳性胞体少且染色淡。5-HT2AR阳性胞体见于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腹内侧核、结节核、视前内侧区、外侧区、外侧前核、下丘脑背内侧核等处。另外,在视前区前内侧视前核、视交叉上核背侧和外侧可见围绕血管分布、密集成团簇状、带有大小不同膨体的阳性神经纤维缠结。本文结果提示5-HT1AR阳性结构广泛地分布于大鼠下丘脑,而5-HT2AR在下丘脑分布较为局限。二者不同的分布特点,提示它们可能介导5-HT在下丘脑的不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92.
T细胞识别同种异型移植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移植是末期组织、器官功能衰竭最彻底的治疗措施。同种异体移植(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是临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在本质上,人类的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是由受者的T细胞介导的、针对移植抗原的免疫应答。这一免疫应答是通过受者T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识别移植物  相似文献   
993.
本实验观察慢性缺氧幼猪(Ch组)和对照组(C组)对急性缺氧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及组胺H_1、H_2受体阻断剂扑尔敏、甲氰咪呱的作用。急性缺氧可增加肺动脉压(Ppa),Ch组比C组增加明显(前者增加25mmHg、100%;后者增加17mmHg,83.4%)。缺氧时扑尔敏降Ppa的作用亦为Ch组大于C组(Oh组降11mmHg,C组6mmHg)。甲氰咪呱增Ppa的作用两组相近。结果提示:(1)慢性缺氧能增强HPPR;(2)组胺受体参与HPPR调节;(3)慢性缺氧可能使肺动脉H_1受体活性增强,此变化可能与HPPR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AngII对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蛋白表达和基因转录的影响,从细胞蛋白、分子水平探讨AngII和巨噬细胞LOX-1相互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两者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地位。方法:将不同浓度AngII(1×10-9-1×10-5mol/L)与经0.1μmol/L佛波酯(PMA)诱导分化后的THP-1细胞共孵育24h,以及将1×10-6mol/L浓度的AngII与诱导分化后的THP-1细胞作用不同时间0、3、6、12、24、48h后,用细胞酶联免疫法和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LOX-1蛋白和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未经诱导的THP-1细胞不表达LOX-1mRNA;而经PMA诱导后,THP-1细胞停止增殖,由单核细胞分化成为巨噬细胞,并表达LOX-1mRNA。不同浓度的AngII作用诱导分化后的THP-1细胞24h,细胞LOX-1蛋白和mRNA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显著增加。同一浓度的AngII作用THP-1细胞,可呈时间依赖性诱导LOX-1蛋白和mRNA表达,其趋势是3h左右开始增加,24h左右至最高峰,之后逐渐减低。结论:经PMA诱导分化后的THP-1细胞表达LOX-1;AngII能明显增强分化后的THP-1细胞表达LOX-1蛋白和mRNA,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AngII这种作用可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诱导的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致病作用及机制. 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4次接种小鼠(n=30),并记录心电图.ELISA法检测抗体,光镜下观察心肌和肝脏的病变.免疫荧光显示该抗体与豚鼠心肌细胞能否结合.辛酸提取法提纯小鼠IgG.膜片钳技术观察抗体对豚鼠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结果 小鼠该抗体的产生与乙型肝炎病毒接种有关.实验小鼠心脏和肝脏未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改变,但6只小鼠可出现束枝传导阻滞、窦性停博、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其抗体均阳性.免疫荧光显示抗体能与豚鼠心肌细胞结合.该抗体使APD20、APD50、APD90分别延长36.46%、29.63%和12.40%,且使L型钙电流峰值增加(49.67±16.01)%. 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诱导小鼠产生的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可导致多种心律失常的发生,该抗体介导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增加可能是其致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确定SLE模型小鼠IL-10RA基因变异及其与SLE表现型是否存在关联。方法:用微卫星遗传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方法确定SLE模型小鼠B/W F1的SLE易感基因精确染色体定位并选取候选易感基因,对候选易感基因进行测序分析,选取有基因序列异常的候选易感基因进行PCR-SSCP分析,确定候选易感基因碱基序列变异位点与抗染色质抗体、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及蛋白尿等SLE表现型的相关关系。结果:QTL分析结果表明B/W F1×NZB小鼠抗染色质抗体易感基因与NZW型IL-10RA基因紧密连锁;测序分析发现IL-10RA基因编码区有18处碱基变异,其中7处碱基变异将导致编码氨基酸的变异;抗染色质抗体、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及蛋白尿等SLE表现型与NZW型IL-10RA基因密切相关。另一种SLE模型小鼠MRL的IL-10RA基因存在相同变异。结论:NZW小鼠IL-10RA基因编码区碱基序列存在变异,B/W F1×NZB小鼠SLE表现型与NZW小鼠第9染色体IL-10RA编码区碱基变异相关,提示IL-10RA可能是SLE模型小鼠的一个SLE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探究免疫电镜不同染色方法对免疫组化阳性实验结果影响的关系。方法组织切片经常规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GPR30)并行DAB-硫酸镍铵显色后进行电镜切片,然后分为双氧铀-柠檬酸铅双染、双氧铀单染与未染色3组,以便对不同电子染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GPR30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核外的膜性结构上,在铀-铅双染组显示很高的电子密度,但是背景染色也很深,在铀单染组的反差比较好,而未染色组的反差更好。结论免疫电镜技术中针对不同的免疫阳性反应选用不同的电子染色方法,有利于阳性结果的判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mdm2、bcl-2和AR(雄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为脑膜瘤的性激素对抗治疗提供一些新信息。方法从华西医院病理科获得04年1月-07年12月病理诊断明确的脑膜瘤共394例,计算机随机抽样60例,其中良性脑膜瘤(WH0I)41例,用LsAB法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dm2、bcl-2、AR的表达。结果在良性脑膜瘤中mdm2、bcl-2、AR的表达率分别为67%、62%、33%,三者之间没有相关关系。结论(1)是否能够作为抗性激素治疗疗效的筛选和/或预测指标,bcl-2比mdm2更有潜在价值。(2)AR在脑膜瘤中的促进生长作用的相对独立性,提示AR可以作为脑膜瘤对抗激素治疗的新靶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考察一个548位点C→T单核苷酸突变的雌激素受体(ER)在体外条件下,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ER单核苷酸突变引起非雌激素依赖性性早熟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重叠延伸PCR定点诱变技术对548位点的碱基进行定点突变.构建定点突变表达载体pSG5-MuER.构建含雌激素受体反应元件(ERE)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ERE-Luc.将野生和突变ER质粒分别和pGL3-ERE-Luc共转染MCF-7细胞,观察萤光素酶的变化,以检测突变ER反应活性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ER突变质粒psG5-MuER和ER报告质粒pGL3-ERE-Luc,psG5-MuER较pSG5-ER能够增加萤光素酶的产生.结论 该突变雌激素受体在体外具有高促转录活性特征,构建的载体可用于进行进一步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