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4篇
  免费   1275篇
  国内免费   239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0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473篇
内科学   306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42篇
综合类   463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47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883篇
  18篇
中国医学   10987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568篇
  2020年   666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609篇
  2016年   660篇
  2015年   445篇
  2014年   1820篇
  2013年   1130篇
  2012年   1731篇
  2011年   1786篇
  2010年   1406篇
  2009年   794篇
  2008年   735篇
  2007年   754篇
  2006年   654篇
  2005年   568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448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326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在股骨颈移位骨折的治疗中,试用了7种不同的闭合复位方法。其中Whitman's法在骨折床台上进行,正常肢体外展,患肢由屈曲牵引至完全伸直位后,维持牵引并外展到与对侧肢体相称位,单髋人字石膏外固定(1914年)。 Leadbetter's法也在骨折床台上进行。将患肢髋部屈曲90°,沿大腿轴线行手法牵引。同时股骨干稍内收,患肢缓慢行环形活动至外展、内旋位,患肢向下降至骨折床台面时,行跟掌试验以验证是否完全复位(1933年)。 Bozan's法利用骨折床台使双下肢维持在伸直位,大绷带放置在患肢髂嵴部位,小绷带放置在患肢腹股沟皱襞最高点处实施牵引。然后整个患肢极度内旋,在维持侧方牵引的同时,患肢外展并轻度过牵(1934年)。  相似文献   
32.
21世纪中医学的发展,面临着理顺民族性表述方式与国际性科学内涵关系的问题,因此必须辩证地把握结构与机能、实证科学手段与人文精神、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谐调统一,这样既符合中医学术体系特征,又能与当代生命科学研究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3.
原发性肝癌中医单证证型专家观点文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整理原发性肝癌辨证分型文献中的专家观点,分析原发性肝癌各中医单证证型在专家观点中的出现状况,初步明确其主要的单证证型.方法对建国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整理,运用χ2检验对文献中的专家观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肝气郁结)型、血瘀型、脾气虚型、肝阴虚型、肾阴虚型、肝胆湿热型在专家观点中出现频率较高(均超过50%),它们之间没有显著性意义,但与其它出现频率较低的各单证证型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91).结论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中医单证证型依次为①气滞(肝气郁结)型;②血瘀型;③脾气虚型;④肝阴虚型;⑤肾阴虚型;⑥肝胆湿热型.  相似文献   
34.
老年患者不同证型红外热象舌图温度负荷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红外热象舌图温度负荷变化。方法 :被测试者分为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湿热证五组。施以冷负荷后 ,红外舌图分析选取七个点温为代表 ,以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确定纵横坐标位置 ,对采录的所有红外舌图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阴虚组舌尖、舌前两侧点冷负荷前后变化值与正常组比较 P<0 .0 5 ;阳虚组各点冷负荷前后变化值均低于正常组 (除 M点 ) ,且 T点、TL 点、TR点、M点均大于气血两虚组及湿热组 P<0 .0 5 ;气滞血瘀组舌温变化值低于正常 (T点 P<0 .0 5 ) ;气血两虚组各点温变化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 (P<0 .0 5~ 0 .0 1)及其他证型组 ;湿热组舌尖、舌前两侧点冷负荷前后变化值与正常组比较 P<0 .0 5 ,且低于阴虚组、阳虚组、气滞血瘀组。结论 :老年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红外热象舌图各有其特征 ,红外热象舌图直观、重复性强 ,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和疗效判断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35.
张方  黄泰康 《中医药学刊》2006,24(1):118-120
将中医药学研究方法从观念理论、核心方法和技术手段3个方面进行解构,并对其内在特性进行详细分析。明确提出中医药学研究方法的范式特性、观念理论的思辨性、核心方法的主观性以及整体刚性和局部柔性的特性,揭示了中医药研究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为中医药研究方法论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论中医病因、致病因素、邪气、邪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邪是一切不正常、不正当的因素,邪气是邪的一部分,主要指六气异常以及疫疠之气等外感因素。两者可以独立于人体而存在,也可以进入人体,成为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即致病因素,邪(邪气)进入人体是致病因素,未进入人体不是致病因素。未导致疾痛的致病因素不是病因,已经引起疾病的致病因素是病因。  相似文献   
37.
为筛选出操作方法简便,结果稳定可控的大鼠创伤性肠粘连模型,观察中药复方黄厚排气颗粒对其粘连程度的影响,选用SD大鼠,手术造成肠粘连模型,用中药复方2.5、5.0、10.0g/kg连续治疗7d后观察肠粘连程度。结果表明,以盲肠型动物模型的制备较为理想,手术易于操作,结果稳定可控。用中药复方治疗后模型动物的肠粘连程度得到明显改善。提示黄厚排气颗粒对术后肠粘连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8.
养阴清热、宣痹通络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清络通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阴虚络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清络通痹颗粒治疗组63例和雷公藤多甙片对照组55例,观察用药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52%,临床治愈显效率为38.10%,总有效率为90.48%,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20%、83.64%(P<0.05);治疗组的类风湿因子滴度、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清络通痹颗粒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紊乱等作用,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9.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恢复期中风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恢复期中风92例,按随机原则分成醒脑开窍针刺组50例,传统针法组42例。治疗结果表明,醒脑组与传统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42%、16.67%,醒脑组显效及有效率亦明显优于传统组。实验结果表明,醒脑组在血液流变学、血脂、微循环和体外血栓形成等绝大多数指标上,均有明显改善,其程度和范围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介绍利用多因素,包括模拟湿热气候环境,过食肥甘及内毒素感染等综合复制的家兔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的方法,造型动物出现诸如发热、纳呆、不欲饮水、便软烂或溏、嗜睡懒动、舌苔白腻等表现,与临床所见该证的主要症状体征和病理变化相符合,中药反证也提供了支持的佐证;实验进而发现模型动物造型后6小时及10小时的血浆内毒素水平较单纯用内毒素致热的发热对照组为高(p<0.05),提示温热造型动物内毒素廓清较为缓慢。可见,本实验将为以后研究温病湿热证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