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4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6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54篇
内科学   20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84篇
外科学   309篇
综合类   456篇
预防医学   7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7篇
  1篇
中国医学   684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构建含小分子肽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 用携带P1-GFP融合基因的慢病毒感染MSC, 使MSC具有靶向性, 将靶向MSC注入小鼠体内后观察MSC在小鼠脾脏的定位及与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 用组织片贴壁法培养健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小分子肽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通过尾静脉将转入P1-GFP融合基因的MSC注入小鼠体内, 18 h后免疫组化染色观察GFP在小鼠脾脏的定位。 结果 培养的健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 MSC感染含P1-GFP融合基因的慢病毒18 h后MSC开始出现绿色荧光,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荧光强度逐渐增强, 72 h达高峰。靶向MSC表达髓系干细胞的表面标记 CD105(90.0%)/CD44(98%),CD73(85.0%)/CD90(98.5%)。将靶向MSC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 18 h后小鼠脾脏出现大量GFP阳性细胞, 并与脾脏淋巴细胞密切接触。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P1-GFP融合基因的靶向MSC, 靶向MSC成功定向脾脏, 并与脾脏淋巴细胞密切接触, 可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6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出血组(31例)和非出血组(38例),采用超声测量门静脉内径和血流速度、脾静脉内径(Dsv)和血流速度、脾厚径和脾长径、胃左静脉内径(DLGv)和血流方向.将是否发生EV出血作为因变量,上述超声参数作为自变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EV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DLGv>5.95 mm和Dsv>10.55 mm的发生率.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LGv和Dsv是EV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0.458,P<0.01、OR=1.425(P<0.05).出血组DLGv>5.95 mm者占83.9%,高于非出血组28.9%(P<0.01);出血组Dsv>10.55 mm者占74.2%,高于非出血组的28.9%(P<0.01).结论 DLGv和Dsv是EV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3.
旴江医家人才辈出,薪火相传。现代也涌现出了一批学有专长的学术名家,特别是在传承古代旴江医家脾胃思想的基础上,对脾胃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结合前辈的思想,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联系,对脾胃的思想继承并创新,在国内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野生和繁殖东方田鼠血清和/或脾细胞在体外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方法东方田鼠血清和/或脾细胞与童虫在体外共培养,16~18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计算童虫死亡率.结果东方田鼠血清或脾细胞对童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7.36%土4.00%(野生鼠)和64.39%±5.86%(繁殖鼠)、66.02%±1.40%(野生鼠)和66.38%±2.18%(繁殖鼠);东方田鼠血清加脾细胞的童虫校正死亡率为76.68%±6.27%(野生鼠)和79.03%±8.00%(繁殖鼠),均显著高于单纯血清或脾细胞的校正死亡率;野生鼠和繁殖鼠对童虫的杀伤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东方田鼠血清和脾细胞均具有体外杀童虫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杀伤作用,且野生鼠与繁殖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5.
雌二醇调节树突状细胞功能参与狼疮鼠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雌二醇(E2)对SLE模型鼠-(NZB×NZW)F1(NZB/w F1)雌鼠发病前后脾脏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探索雌激素对DC的调节是否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进展相关.方法 抗CD11c单抗标记的免疫磁珠纯化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和细胞因子,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对脾脏T细胞的刺激功能,半定量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DC内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结果 E2影响狼疮鼠脾脏DC的CD40、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ERα的表达及刺激活性;枸橼酸他莫西芬(TAM)拈抗E2的作用;E2对不同周龄鼠DC的作用不同.结论 E2通过与DC的ERα结合而调控DC来参与SLE的病理机制,E2对DC的作用和病程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76.
77.
Summary The colony-stimulating activity (CSA) produced by the blood leukocytes has been studied before and after epinephrine administration in ten normal, 15 splenomegalic, and seven splenectomized subjects through a double layer agar culture system.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mean values of the CSA per milliliter produced by blood monocytes has been observed after epinephrine administration in the groups of normal and of splenomegalic subjects. In the group of splenectomized subjects the baseline mean value of CSA per milliliter of blood was higher than those observed in the other groups, but it did not show any increase after epinephrine infusion.The CSA produced by 106 blood leukocytes was similar in all three groups of subjects, and it was not similarly modified by epinephrine administration.Our results seem to indicate that the leukocytes producing CSA are distributed within two rapidly exchangeable blood compartments, the spleen representing an important section of the marginal compartment of blood monocytes.Supported by a grant of the Italian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NR) no. 79.03277.04-Pos. 115.2235.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脾虚证实质、脾虚证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 IBAS2000型图象分析系统、501B 型扫描电镜附有9100/60型能量色散 X 分析仪,以及组织化学与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脾虚证患者胃粘膜超微结构、肠化生亚型、DNA、cAMP、微量元素及其氧化物。结果脾虚色滞证患者中胃癌发生率、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发生率和"背景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脾气虚证患者;胃粘膜 cAMP、Zn、Cu、ZnO 和 Cuo 含量,随着肠化生完全性至不完全性、小肠型至结肠型的顺序递减;而 DNA 含量则随以上顺序递增,P<0.05~0.001。胃粘膜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组织内 DNA、cAMP、Zn、Cu、ZnO 和 CuO 含量则与胃癌组织同元显著性差异。结论脾虚气滞证胃病有癌变倾向;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何雪芬$目的!研究脾虚证实质、脾虚证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 IBAS2000型图象分析系统、501B 型扫描电镜附有9100/60型能量色散 X 分析仪,以及组织化学与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脾虚证患者胃粘膜超微结构、肠化生亚型、DNA、cAMP、微量元素及其氧化物。结果脾虚色滞证患者中胃癌发生率、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发生率和"背景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脾气虚证患者;胃粘膜 cAMP、Zn、Cu、ZnO 和 Cuo 含量,随着肠化生完全性至不完全性、小肠型至结肠型的顺序递减;而 DNA 含量则随以上顺序递增,P<0.05~0.001。胃粘膜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组织内 DNA、cAMP、Zn、Cu、ZnO 和 CuO 含量则与胃癌组织同元显著性差异。结论脾虚气滞证胃病有癌变倾向;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尹玉芬$目的!研究脾虚证实质、脾虚证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 IBAS2000型图象分析系统、501B 型扫描电镜附有9100/60型能量色散 X 分析仪,以及组织化学与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脾虚证患者胃粘膜超微结构、肠化生亚型、DNA、cAMP、微量元素及其氧化物。结果脾虚色滞证患者中胃癌发生率、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发生率和"背景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脾气虚证患者;胃粘膜 cAMP、Zn、Cu、ZnO 和 Cuo 含量,随着肠化生完全性至不完全性、小肠型至结肠型的顺序递减;而 DNA 含量则随以上顺序递增,P<0.05~0.001。胃粘膜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组织内 DNA、cAMP、Zn、Cu、ZnO 和 CuO 含量则与胃癌组织同元显著性差异。结论脾虚气滞证胃病有癌变倾向;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9.
通过梳理李东垣在《脾胃论》气火学说中的理论,从气火关系角度探讨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乳蛾病的病因病机为气虚火旺、正虚邪恋,所用方剂为当归六黄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其组方原则以温补与清火并用,并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80.
总结1例剖宫产术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继发脾破裂的护理经验。包括脾破裂后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密切监测血压、腹内压变化;减少输血时的溶血反应并做好栓塞的观察与预防;血浆置换的管理;依库丽单抗注射液的应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保护性隔离,降低感染风险;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患者于入院后16 d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