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451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9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9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HPLC-PAD法测定市售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厂家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药、山莱萸、泽泻、等)中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探讨二者对控制该药质量的影响。方法:取市售不同厂家的六味地黄丸,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试样,以HPLC-PAD法测定其产品中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88:12:0.02),流速:1mL/min。结果:熊果酸进样量在6.462~0.718μg,齐墩果酸进样量在3.132~0.348μg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3和97.59,RSD分别为1.5和1.7;4个厂家产品其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可行。不同厂家的六味地黄丸产品,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但熊果酸、齐墩果酸两者的含量,其高低呈一致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从海马突触损伤、CaMK Ⅱ表达等方面探讨低浓度铅接触行为记忆改变及中药的干预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饮双蒸水;其他3组饮水中均添加0.02%醋酸铅,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按驱铅丸3.5 g/(kg.d)和2.0 g/(kg.d)的剂量2 ml/d灌服。60 d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全血、脑组织铅含量;海马组织电镜观察,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CaMK Ⅱ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铅、脑铅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驱铅丸高剂量组脑铅、血铅含量显著降低(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空间定位航行能力下降(P<0.05),中药干预组定位能力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01);模型组CaMK Ⅱ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CaMK Ⅱ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电镜结果显示驱铅丸能缓解铅导致的海马区神经细胞变性与凋亡。【结论】驱铅丸可以改善铅接触大鼠的记忆障碍,其机理与减缓神经细胞的炎性变及凋亡、增强海马区CaMK Ⅱ mRNA及其蛋白表达等有关。  相似文献   
7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人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虫丸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PCⅢ、TGF-β1)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但治疗组治疗后各种指标降低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丸抑制大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胃苏冲剂组、疏肝和胃丸组,每组10只。末次灌胃后,除对照组外的大鼠均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变化。结果:疏肝和胃丸组大鼠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胃苏冲剂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疏肝和胃丸具有显著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中药鳖甲煎丸药物血清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人MCs培养,采取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鳖甲煎丸药物血清,利用脂多糖(LPS)为刺激因子,将培养的MCs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鳖甲煎组;脂多糖组;脂多糖鳖甲煎组(简称脂甲组)。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Cs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LPS刺激后,增殖指数明显提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鳖甲煎丸药物血清能明显抑制人MCs增殖(P<0.01),并且使多数MCs阻滞在G0/G1期,能诱导人MCs发生凋亡。结论:抑制MCs增殖和促进凋亡可能是鳖甲煎丸延缓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正骨通痹丸对双侧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大鼠骨力学的影响,以明确其疗效。方法:使用十周龄Wistar大鼠,采用双侧去卵巢手术的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连续灌胃给药治疗11周后处死,分离股骨,进行骨密度、骨矿含量及骨力学等方面的检查;同时进行血钙及血磷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大鼠股骨的骨密度、骨矿含量、抗弯强度、最大弯曲力及断裂挠度均显著下降。与去卵巢组相比,正骨通痹丸各剂量组(1.35、2.7、5.4g/kg)骨密度、骨矿含量显著增加;正骨通痹丸5.4g/kg剂量组骨钙、骨磷、最大弯曲力、抗弯强度及断裂挠度均显著增加。结论:正骨通痹丸可显著升高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并有效改善其生物力学性能,增强其抗骨折能力。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43例冠心病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长期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应用无创伤性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利用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与基础治疗组对比.结果 长期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的患者,肱动脉直径和血流量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加.结论 复方丹参滴九可改善损伤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8.
李翠萍  黄霞  李焱  朱颖飞 《河南中医》2007,27(12):25-27
目的:探讨更年乐水丸治疗摘除卵巢所致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55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更年乐水丸低剂量组、更年乐水丸高剂量组。后4组摘除双侧卵巢,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中药灌胃,连续45 d,处死动物后,取动物左侧股骨,测定骨密度;测定血清E2、PTH、IL-6、Alp、Acp的水平。结果:更年乐水丸能增加大鼠骨密度及提高血清E2水平,降低Alp、Acp、PTH、IL-6含量。结论:更年乐水丸可改变绝经后早期骨代谢高转换状态。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含白木通龙胆泻肝丸对胆汁淤积大鼠的利胆保肝作用。方法:大鼠一次性灌胃给予100 mg·kg-1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花生油建立胆汁淤积模型。测定给药后0.5,1,1.5,2,3,4 h胆汁流量,血清AST、ALT、ALP、TBIL、DBIL、CHO、SOD、MDA、GSH水平,胆汁中TBIL、DBIL、CHO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含白木通的龙胆泻肝丸能显著增加ANIT致胆汁淤积大鼠的胆汁分泌量,并降低肝损伤及胆管损伤的程度,有降低血清TBIL、DBIL水平的趋势。但对模型大鼠血清ALT、AST、SOD、MDA、GSH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含白木通龙胆泻肝丸有一定的利胆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建立蒙药痔瘘六味丸中蔓荆子黄素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HPLC采用C18柱,0.4%磷酸-甲醇(40∶6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8nm。结果:蔓荆子黄素在0.075~0.37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4%,RSD低于2.0%。结论:所用方法简便、稳定,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