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71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10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8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二十碳五烯酸(EPA)是否协同视黄酸(RA)影响HL-60细胞的凋亡及相应分子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相分布以测定细胞增殖和凋亡功能;Western blot法分析bcl-2和caspase—3表达。结果 与单独应用相比,EPA和RA联合应用可增强HL-60细胞的调亡效应,以及下调节bcl—2和增强caspase-3基因表达。结论 EPA和RA联合应用对HL-60细胞凋亡的增强效应,可能与它们增强caspase-3和降低bcl—2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维甲酸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维甲酸(RA)对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大鼠肝癌发病过程的作用,从第11周开始,对DENA诱癌的Wistar大鼠隔日腹腔注射RA,每只动物连续给药10次,并设对照组,在诱癌满16周时,每组处死7只,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肝脏形成的大于等于3mm和大于等于5mm的结节数和所见最大结节的体积,给药结束后大加其他措施直至死亡,计算生存时间,在给药前,结束时和给药后20d分别记录大鼠体重,实验发现,治疗组肝切面结节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节体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生存时间延长55.8%(P<0.05),但体重差异不明显,结果提示,RA可明显减轻DENA诱发大鼠肝硬化的程度,形成肝癌结节的数目的大小,并延缓其发展,而且可延长荷瘤大鼠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骨立拮抗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骨立对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的股骨骨密度、骨矿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ig维甲酸造成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使用骨立高、中、低 3种剂量分别进行治疗 ,观察其结果并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药物组进行比较。结果 骨立 3个剂量治疗的骨质疏松大鼠的股骨骨密度和骨钙、骨磷含量均明显高于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 (P <0 .0 1或 0 .0 5 ) ,骨立高、中剂量组大鼠的尿钙排泄量明显低于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 (P <0 .0 1) ,其中以高剂量组疗效最佳。结论 骨立可明显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并升高其骨钙、骨磷的含量 ,降低尿钙排泄量 ,从而拮抗维甲酸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甲酸(retinoic acids,RA)对鼻咽癌细胞株HNE1生长及表型的作用,同时观察维甲酸诱导鼻咽癌细胞株HNE1后细胞角蛋白基因13(cytokeratin 13,CK13)表达情况。方法应用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维甲酸诱导鼻咽癌细胞株HNE1细胞的生长状况,利用Northern杂交技术分析维甲酸诱导鼻咽癌细胞株HNE1后CK13基因的表达。结果维甲酸能显著抑制鼻咽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的强度取决于维甲酸的浓度和诱导持续时间,当维甲酸的浓度为1×10-4 M/L时,前4天下降约50%,第5天开始细胞停止增殖,细胞数逐渐减少,细胞逐渐老化死亡。维甲酸处理后的鼻咽癌细胞从典型的多边形变成扁平、细长,类似纤维细胞的形态。维甲酸诱导后的鼻咽癌细胞中CK13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且与维甲酸的浓度有关。结论维甲酸能促进鼻咽癌细胞的分化,可能是通过上调CK13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大肠癌细胞株LoVo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大肠癌的机制,以大肠癌细胞株LoVo为研究对象,用MTT、FCM、TDT、电泳和电镜等手段,观察ATRA对LoVo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细胞增殖受到抑制,高浓度组FCM出现凋亡峰,电镜下有大量凋亡细胞,细胞凋亡比例增高。可以认为ATRA能诱导LoVo细胞凋亡,实验结果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明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7):792-794
目的 总结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方法。ATRA诱导缓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2例。缓解后按所接受的维持治疗分为维甲酸加化疗序贯交替组53例,单用化疗组50例,终止治疗组21例。观察长期生存率与年龄、性别、初诊时血液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202例患者中20例在接受ATRA治疗2周内死亡,早期病死率9、9%。182例患者中166例获得完全缓解(CR),缓解率91.2%。3年生存率40.4%,5年以上生存率22.6%(28/124)。AP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发生率为7.4%(15/202)。长期生存患者年龄在35岁以下者占85.7%。复发61例,复发率49.2%。结论 年龄、初诊时白细胞数、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和合并CNS漫润是影响APL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PML/RARα融合基因持续阳性或由阴性转为阳性常与复发有关,而持续阴性常伴随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甲酸(RA)、地塞米松(Dex)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在诱导生长激素(GH)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胚胎垂体细胞,将RA(10-6mol/L)、Dex(50 nmol/L)和GHRH(10-7mol/L)单独或联合应用6 d,诱导大鼠胚胎垂体细胞分化,利用免疫组化检测GH阳性细胞百分比,放射免疫分析检测培养液的上清液中GH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应用RA显著增加GH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和GH的含量(P<0.05),而单独应用Dex和GHRH均无此作用(P>0.05);RA诱导4 d后,再加入Dex诱导2 d,其诱导效应较单独应用RA明显增强(P<0.05),而加入GHRH则不起作用(P>0.05);RA和Dex联合诱导4 d后,再加入GHRH诱导2 d,其诱导效应较RA和Dex联合诱导明显增强(P<0.01)。结论RA能够促进GH细胞的早期分化,Dex和GHRH则不能;RA能够与Dex、GHRH发挥协同效应,诱导GH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视黄酸通过视黄酸核受体α(RARα)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维生素A缺乏饲料和维生素A正常的普通饲料分别构建视黄酸缺乏(RAD)和视黄酸正常(RAN)新生SD模型大鼠,随机选取24只RAD新生模型鼠作为RAD组,选取48只RAN新生模型鼠随机分为RAN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RAN组和RAD组采用经典Rice法进行分离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建立HIBD模型,假手术组只做颈部皮肤切开缝合。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7天,采用TUNEL法检测脑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于术后第7、14、21和2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体外分离培养原代神经元,建立缺氧缺糖损伤(OGD)模型,将原代神经元细胞分为对照组、OGD组、视黄酸OGD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RARα、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ARα基因小干扰RNA重组腺病毒(Ad-si RARα)感染原代神经元,将原代神经元分为沉默组和阴性对照组,检测RARα、GDNF、Caspase-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①RAD组和RAN组大鼠在缺氧缺血后第3天到第7天,皮质凋亡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加,且RAD组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多于RAN组;RAD组大鼠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高于RAN组(P<0.05)。②视黄酸OGD组神经元的RARα、GDNF mRNA表达水平[(1.49±0.05)、(0.61±0.02)]均高于OGD组[(0.51±0.04)、(0.21±0.02)],Caspase-8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OGD组[(1.13±0.09) vs (1.79±0.11)],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神经元的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基本一致。③沉默组神经元的RARα、GDNF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阴性对照组[RARα(1.07±0.12) vs (2.33±0.08),P<0.01];GDNF[(0.11±0.01) vs (0.13±0.01),P<0.05],沉默组神经元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高[(2.92±0.20) vs (2.40±0.18),P<0.01];各组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基本一致。 结论 视黄酸可通过RARα上调GDNF表达,下调Caspase-8的表达,进而抑制HIBD后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20.
The mechanism linking gastroduodenal reflux disease to intestinal metaplasia in the esophagus (Barrett’s esophagus) has not been determined. Active conjugate metabolites of retinoic acid, in addition to bile acids, undergo an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in bile. Retinoic acid and bile acids are candidate mediators of keratinocyte transdifferentiation in Barrett’s esophagus.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retinoic acid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rimary human esophageal keratinocytes cultured in vitro. Retinoic acid induces expression of a marker of intestinal differentiation, MUC2, in these cells. However, retinoic aci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hydrophobic bile acid, deoxycholic acid, does not affect esophageal keratinocyte squamous differentiation as assessed by involucrin expression and cellular morphology. The ability of retinoic acid to induce MUC2 expression may be relevant to the pathogenesis of Barrett’s esophagus. However, this does not result in suppression of squamous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