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43篇
中国医学   18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91.
目的建立颈痹颗粒中芍药苷的高效液相测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K rom asiC18(5μm,250mm×4.6mm)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3∶67),流速为1.0mL.m in-1,检测波长230nm。结果精密度、稳定性好,芍药苷在0.0824~0.41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3,平均回收率为97.50%。结论该方法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颈痹颗粒中芍药苷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92.
林羽 《海峡药学》2006,18(5):50-51
目的建立HPLC法对冠心静片中芍药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2∶78),流速为1.0m.lm 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实验表明芍药苷的含量在0.0224~2.24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38%,RSD=1.01%(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冠心静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93.
目的:建立芍药甘草汤(SGD)物质基准及对应实物薄层鉴别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特征图谱,并对其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量值传递规律,结合出膏率、水分等数据,探讨SGD质量标准。方法:制备18批SGD物质基准和对应实物。薄层鉴别使用1%NaOH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以10%的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HPLC-DAD)法建立SGD物质基准及对应实物特征图谱,指认特征峰;对饮片、物质基准、对应实物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分析指标成分从饮片-物质基准-对应实物的传递规律。结果:薄层鉴别显示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SGD物质基准和对应实物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共匹配14个特征峰,指认出6个。指标成分含测结果为: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在物质基准中分别为0.48~0.83 mg/mL、0.13~0.32 mg/mL、0.31~0.60 mg/mL,在对应实物中分别为2.21%~3.40%、0.64%~1.59%、1.56%~3.00%。饮片-物质基准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芍药苷51.15%、甘草...  相似文献   
694.
RP-HPLC测定芍石护睛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芍石护睛胶囊中芍药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提取RP-HPLC法测定,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27: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芍药苷的线性范围为0.074~0.741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2.1%(n=5)。方法精密度的RSD=1.1%(n=5)。结论所建方法分离效果佳、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95.
目的建立鼻舒适片的质量标准。方法以防风、野菊花为对照药材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芍药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RSD为0.53%,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结论结果准确,方法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696.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芪参还五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 A、芍药苷、阿魏酸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4种化学成分含量。方法 2021年 5月至 2022年 1月,采用 UPLC,色谱柱为 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 -0.2%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 0.3 mL/min,柱温 35 ℃,进样量 1 μL,检测波长分别为检测波长为 400 nm(羟基红花黄,色素 A)230 nm(芍药苷)320 nm(阿魏酸)和 260 nm(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 A、芍药苷、阿魏酸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1.34~26.80 mg/L(r=0.999 8)2.46~49.20 mg/L(r=0.999 9)0.582~11.64 mg/L(r=0.999 9),0.62~12.40 mg/L(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1%(RSD=1,.64%)、 99.62%(RSD=0.79%),、100.66%(RSD=2.13%)、101.93%(RSD=1.0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好,可为全面控制芪参还五胶囊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7.
目的观察芍药苷(PF)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细胞炎症因子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PF(10-8、10-7、10-6、10-5、10-4mol/L)培养基预处理细胞0.5 h,再用含LPS(1mg/L)培养基共同培养细胞24 h。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BCA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IL-8和TNF-α的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ABCA1蛋白表达显著性下调(P0.05)。与LPS组比较,LPS+PF(10~(-6)、10~(-5)和10~(-4)mol/L)组上清液中IL-1β、IL-6、IL-8和TNF-α的水平显著性降低(均P0.05),ABCA1蛋白表达显著性上调(P0.05),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芍药苷抑制LPS诱导的THP-1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和ABCA1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698.
目的基于NF-κB/YY1信号通路探讨芍药苷配伍小檗碱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别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TNF-α20 ng/m L)、芍药苷组(PF 160μmol/L)、小檗碱组(BBR 20μmol/L)、配伍组(160μmol/L芍药苷+20μmol/L小檗碱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LDH毒性实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LDH释放量;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和IL-8含量;RT-PCR检测NF-κB、YY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YY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减弱,LDH漏出率增加,IL-6和IL-8含量增加,NF-κB和YY1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组、小檗碱组及配伍组干预后细胞活力增强,LDH漏出率减少,IL6和IL-8含量降低,NF-κB和YY1基因及蛋白表达下调,且芍药苷和小檗碱配伍组较单体组干预后效果更明显(P<0.05,P<0.01)。结论TNF-α可激活HUVECs NF-κB/YY1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反应,加重内皮损伤。芍药苷配伍小檗碱较单药使用可更有效地抑制NF-κB/YY1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进而起到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99.
目的 运用化学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技术对银屑灵5种主要化学成分(绿原酸、芍药苷、异秦皮啶、阿魏酸、落新妇苷)的生理活性进行预测。方法 采用GeneGo公司Metadrug软件研究银屑灵主要化学成分的靶标与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 绿原酸、芍药苷、阿魏酸和落新妇苷的预测靶标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没有直接关系;异秦皮啶的预测靶标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e-2,COX-2)和5-脂加氧酶(Lipoxygenase,5-LOX)是炎症反应的关键酶。落新妇苷的预测靶标ABCG2与细胞的药物分子转运有关。结论 在银屑灵5种主要化学成分中,异秦皮啶与银屑病的发病机理相关,可能是活性成分;落新妇苷与细胞的药物分子转运有关,可能是辅助成分,其他3种成分可能是无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