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8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350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411篇
妇产科学   265篇
基础医学   867篇
口腔科学   211篇
临床医学   882篇
内科学   2826篇
皮肤病学   182篇
神经病学   600篇
特种医学   2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796篇
综合类   1776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1756篇
眼科学   288篇
药学   1084篇
  2篇
中国医学   475篇
肿瘤学   259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764篇
  2018年   657篇
  2017年   415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501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538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422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8篇
  1985年   310篇
  1984年   497篇
  1983年   412篇
  1982年   419篇
  1981年   354篇
  1980年   327篇
  1979年   398篇
  1978年   294篇
  1977年   204篇
  1976年   288篇
  1975年   251篇
  1974年   257篇
  1973年   2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Summary A 95% follow-up of all known diabetic patients in one racial group in Papua New Guinea was performed. Mortality was high with an average life-span of 4–5 years from the time of diagnosis. Microvascular diabetic complications were detected in over half of the surviving diabetic patients whose average duration of known disease was 3.8 years. At present, diabetes mellitus is both a rapidly fatal and morbid disease in Papua New Guinea.  相似文献   
992.
Electron microscopic findings in the aortas of 10 mice infected with encephalomyocarditis (EMC) virus are described. Cellular necrosis was found mostly in the adventitia and occasionally in the smooth muscle cells closest to the adventitial tunic. Viral crystals were frequently foun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tracellular necrosis. Viral crystals were found in the adventitia of all 10 mice and in the smooth muscle cells of the media in some of the animal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findings to the production of aortitis or arteritis, which could also ultimately result in arteriosclerosi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家兔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监测方法。方法 2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两组均使用针形刺激电极,一组穿刺鼻唇沟(穿刺鼻唇沟组),另一组穿刺眶下孔(穿刺眶下孔组),均以Cz-Cv7导联记录家兔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两组刺激阈值和最大刺激强度均无明显差别;穿刺眶下孔组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波形检出率明显高于穿刺鼻唇沟组(χ2=6.6667,P0.01),但刺激产生的肌电伪迹较明显。结论穿刺眶下孔直接刺激眶下神经能够较恒定地监测出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尽管伪迹较明显,但不影响对波形特征的判断,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编制新升格师专生学习倦怠量表。方法在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量表,施测534例学生,计算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结果量表的题目区分度均达到显著性水平;量表由行为回避、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三个维度组成,其结构效度比较理想;量表的α系数为0.905,各因子的α系数也在0.7以上,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论新升格师专生的学习倦怠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应用于该类学生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在建立兔慢性窦房结损伤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强心复脉颗粒方对该模型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托品组及强心复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以下简称高、中、低剂量组),每组5只,正常组不造模,余5组甲醛加压注射渗透法建立兔慢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模型,并于模型建立稳定后连续灌胃给药7d,分别观测各组造模及给药前后心律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阿托品组及高、中、低剂量组造模后心率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阿托品组及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后心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尸〈0.05或P〈0.01)。且高剂量组较西药阿托品组效果显著(P〈0.05),低、中剂量组与阿托品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心复脉颗粒能够提高心率、改善心律失常,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内毒素血症兔不同时相的血浆内毒素及脏器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其与卫气营血阶段性辨证及传变的相关性。方法将5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空白组8只和1阶段(攻毒后2 h内)组14只、2阶段(攻毒后2~6 h)组14只、3阶段(攻毒后6~36 h)组14只,采用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的方法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不同时相血浆内毒素及肺、肝、肾、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1阶段组及2阶段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3阶段组与2阶段组比较,血浆内毒素阳性率亦明显升高(P〈0.05)。1阶段组与2阶段组比较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阶段组肺、肝、肾、心脏病理均有轻微改变,少量炎细胞浸润、细胞肿胀是其主要特征;2阶段出现明显炎细胞浸润及脂肪变性,部分组织出现坏死;3阶段组肺、肝、肾组织均出现大量炎细胞浸润,有明显的细胞坏死。结论内毒素血症兔血浆内毒素含量与病情轻重相关;1阶段病理改变与卫分证病机相关,2阶段病理改变与气分证病机相关,3阶段病理改变与营血分证病机相关。  相似文献   
997.
龙榕  李冰雪  舒扬  沈兰  马英 《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56-1259
目的探索医学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方法设计参与式教学方法并实施、评估。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渴望进行生命教育,并对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设计给予较高评价,而教学内容有待于充实。结论生命教育是对学生需要的尊重;入学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内容与方法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需求;教师教育素质对有效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朱立平 《当代医学》2010,16(19):46-47
护士长是护理队伍的领头人,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它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协调能力、现代管理理念、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搞好科室建设、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999.
廖祥钧 《当代医学》2010,16(27):87-87
目的探讨新质控措施在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采取新质控措施的方法、途径、效果及其采取前后的比较了解新措施在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结果 2008~2009年采取新型质控措施后提高了我院的质控水平,明显减少了医疗投诉、纠纷的发生率及赔偿比率。结论采取新型医疗质控措施在医院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纳米载银二氧化硅(纳米Ag-SiO2)导尿管的抗菌性,为临床防治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家兔依据导尿管留置时间随机分为4组,每组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家兔留置纳米载银二氧化硅导尿管(实验组)和普通医用导尿管(对照组)后,不同时间组(1周、2周、3周、4周)IL-10和TNF-α在尿道黏膜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点间IL-10、TNF-α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一时间点,实验组IL-10的表达高于对照组,TNF-α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IL-10、TNF-α的表达存在交互作用(P〈0.05),实验组IL-10表达的下降趋势和TNF-α表达的上升趋势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第4周TNF-α的表达与对照组第1周比较,实验组第4周IL-10的表达与对照组第2周比较,尚不能认为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Ag-SiO2导尿管具有抗菌性;应用纳米Ag-SiO2导尿管可显著减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