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86篇
  免费   6864篇
  国内免费   3579篇
耳鼻咽喉   271篇
儿科学   1390篇
妇产科学   875篇
基础医学   14631篇
口腔科学   904篇
临床医学   6071篇
内科学   17757篇
皮肤病学   1222篇
神经病学   3348篇
特种医学   17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4203篇
综合类   11618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预防医学   6115篇
眼科学   615篇
药学   9765篇
  20篇
中国医学   3942篇
肿瘤学   4530篇
  2023年   904篇
  2022年   1511篇
  2021年   2613篇
  2020年   2391篇
  2019年   2618篇
  2018年   2502篇
  2017年   2496篇
  2016年   2894篇
  2015年   3194篇
  2014年   5151篇
  2013年   5443篇
  2012年   5295篇
  2011年   5606篇
  2010年   4620篇
  2009年   4401篇
  2008年   4337篇
  2007年   4193篇
  2006年   3844篇
  2005年   3321篇
  2004年   2771篇
  2003年   2410篇
  2002年   1986篇
  2001年   1720篇
  2000年   1308篇
  1999年   1131篇
  1998年   1050篇
  1997年   885篇
  1996年   749篇
  1995年   734篇
  1994年   620篇
  1993年   513篇
  1992年   486篇
  1991年   384篇
  1990年   337篇
  1989年   303篇
  1988年   249篇
  1987年   215篇
  1986年   183篇
  1985年   463篇
  1984年   470篇
  1983年   383篇
  1982年   387篇
  1981年   326篇
  1980年   298篇
  1979年   267篇
  1978年   207篇
  1977年   161篇
  1976年   180篇
  1975年   154篇
  1974年   1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肝癌患者HBV血清学标志和HBV-DNA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树林  邹菊贤 《医学争鸣》2002,23(3):258-260
目的 为了探讨肝癌患血清中HBV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同时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和HBV-DNA。结果 在427例肝癌患的血清中,HBV-M(+)为74.0%,HBV-DNA(+)为44.0%,与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与复制仍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82.
秦立篷  李丁  张菊  韩锋产  阎小君 《医学争鸣》2002,23(14):1295-1297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ureB基因,并进行表达,验证表物的反应原性。方法:应用PCR技术从技术临床分离株中扩增出ureB基因,克隆入载体pGEM-7zf( )进行测序,进一步转到友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V220进行诱导表达,以Western blot实验验证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测序后经同源性比较,证实扩增后得到的片断确为ureB基因,并原核表达出可被抗Hp抗体识别的非融合重组蛋白。结论:获得了有反应原性的重组ureB蛋白。  相似文献   
83.
庞伟鸿  刘红杏  阳军 《河北医学》2002,8(11):991-993
目的 :了解抗心磷脂抗体 (ACA)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中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83例HBV患者和 6 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的ACA。结果 :HBV患者ACA阳性率为 16 .9% ,与正常对照组 (4.5 % )比较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1) ;在HBV患者中 ,肝功能异常者ACA阳性率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者 (P <0 .0 1)。结论 :ACA可常见于乙型肝炎患者 ,并可能与乙型肝炎的病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MAPK和Stat3磷酸化与cyclinD1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5例胃MALT淋巴瘤MAPK和Stat3磷酸化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胃MALT淋巴瘤中p-MAPK、p-Stat3及cyclinD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3.3%(33/45)、64.4%(29/45)和68.9%(31/45);低度恶性组p-MAPK和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高度恶性组(P<0.01),而p-Stat3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低度和高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中p-MAPK和cyclinD1蛋白的阳性信号强度均呈明显的正相关(r=0.6572和0.6823,P<0.01),而p-Stat3与cyclinD1蛋白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r=0.1927,P>0.05)。结论:提示MAPK磷酸化在胃MALT淋巴瘤中发生及演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Stat3的磷酸化可能与该肿瘤的恶性演进关系不明显;在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与发展中,p-MAPK可诱导cyclinD1过度表达,从而促使该肿瘤细胞维持高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乙肝 )中的发病机制及sIL 2R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312例肝活检病人按组织病理学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期 ,同时检测了病人血清sIL 2R、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结果 :血清sIL 2R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增幅随着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大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sIL 2R与血清白蛋白 (A)呈显著负相关 ,与血清脯氨酸肽酶 (PLD)、Ⅳ型胶原 (CⅣ )、层粘连蛋白 (LN)、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肝功指标中的TB、DB、G、ALT、AST、AKP、γ GT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慢乙肝病人血清sIL 2R水平与A呈显著负相关 ,与PLD、CⅣ、LN、HA、PⅢNP呈显著正相关 ;sIL 2R的血清水平能反映肝脏组织学病变的程度 ,可作为判断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及胸腺素疗效。方法 6 0例CHB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予常规治疗)和胸腺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胸腺素) ,并以6 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1mo检测T细胞亚群(CD+ 3 、CD+ 4 、CD+ 8)、血清白细胞介素2 (IL 2 )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 2R)水平;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B组CD+ 3 与CD+ 4 的百分率、CD+ 4 /CD+ 8及血清IL 2水平明显降低(P均<0 0 1) ,CD+ 8百分率及血清sIL 2R水平明显升高(P均<0 0 1) ;与常规组比较,胸腺素组血清ALT明显下降(P <0 0 1) ,ALT复常时间明显缩短(P <0 0 1) ,HBeAg转阴率明显上升(P <0 0 5 ) ,各免疫学指标明显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CHB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胸腺素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病毒清除和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7.
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1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及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情况 ,每例患者均有血清学检测资料 ,另取 30例良性肝病组织作对照 ,所有数据用卡方检验。 结果  1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 HBV感染阳性率为31.8% (5 0 / 15 7) ,HCV感染阳性率为 5 1.0 % (80 / 15 7) ,其中 10 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9.3% (42 / 10 7) ,4 5 .8% (49/ 10 7) ,5 0例胆管细胞癌 HBV、 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 16 .0 % (8/ 5 0 ) ,6 2 .0 %(31/ 5 0 ) ,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HBV、HC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 2 7.1% (2 9/ 10 7) ,14 .0 % (7/ 5 0 ) ,良性肝病组HBV、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 16 .7% (5 / 30 ) ,30 .0 % (9/ 30 )。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感染、胆管细胞癌 HCV感染率高于良性肝病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HC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87.8%(94 / 10 7) ,13.1% (14 / 10 7) ,胆管细胞癌 HBV、HC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6 8.0 % (34/ 5 0 ) ,16 .0 % (8/ 5 0 )。 结论 原发性肝癌与 HBV、HCV的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8.
B cells have recently been identified as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the immune system; they play a part in autoimmunity through antigen presentation, antibody secretion, and complement activation. Animal models of multiple sclerosis (MS) suggest that myelin destruction is partly mediated through B cell activation (and plasmablasts). MS patients with evidence of B cell involvement, as compared to those without, tend to have a worse prognosis. Finally,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new gadolinium-enhancing lesions, new T2 lesions, and relapses in MS patients treated with rituximab (a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CD20 on B cells) leads u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B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S and that immune modulation of these cells may ameliorate the disease.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role of B cells in MS and the rationa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 cell–targeted therapeutics. MS is an immune-mediated disease that affects over 2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and is the number one cause of disability in young patients. Most therapeutic targets have focused on T cells; however, recently, the focus has shifted to the role of B cel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S and the potential of B cells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相似文献   
89.
90.
两性霉素B微乳的制备及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水包油型两性霉素B微乳,并对其进行体外经皮渗透性能考察。方法用相转变温度法制备两性霉素B微乳,用光散射粒度仪测定微乳的粒径,电子透射电镜观察微乳的形态。用药物渗透扩散仪进行两性霉素B透皮吸收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性霉素B含量。结果用相转变温度法制备了Tween80和异丙醇重量比为1∶1,IPM和混合表面活性剂之比为1∶9,水含量64.6%,载药量为0.247%的两性霉素B微乳。所制微乳符合微乳特征,调节pH值有助于两性霉素B由分散介质向微乳表面转移。水性月桂氮酮对两性霉素B的促渗效果最好,pH值为5.12,月桂氮酮浓度为1%时,两性霉素B微乳经离体兔皮的JS为4.627μg·cm-2·h-1,经离体大鼠皮肤的JS为4.484μg·cm-2·h-1。结论开发微乳透皮给药制剂有望提高两性霉素B的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