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35篇
  免费   3688篇
  国内免费   1471篇
耳鼻咽喉   302篇
儿科学   587篇
妇产科学   305篇
基础医学   2299篇
口腔科学   457篇
临床医学   4100篇
内科学   4970篇
皮肤病学   208篇
神经病学   4843篇
特种医学   16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964篇
综合类   419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2116篇
眼科学   287篇
药学   2443篇
  81篇
中国医学   2256篇
肿瘤学   975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1072篇
  2022年   1393篇
  2021年   2564篇
  2020年   2301篇
  2019年   1962篇
  2018年   1816篇
  2017年   1759篇
  2016年   1633篇
  2015年   1519篇
  2014年   2796篇
  2013年   2816篇
  2012年   2089篇
  2011年   2071篇
  2010年   1690篇
  2009年   1501篇
  2008年   1298篇
  2007年   1288篇
  2006年   1154篇
  2005年   898篇
  2004年   841篇
  2003年   738篇
  2002年   623篇
  2001年   471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260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8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峥  李孔亮 《全科护理》2021,19(6):795-798
目的:探讨基于Beck评分的分级护理在口腔癌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围术期口腔癌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Beck评分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经口进食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口腔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Beck评分、口腔致病菌数量、口腔清洁程度评估(口腔异味评分及牙菌斑指数)。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Beck评分和口腔致病菌数量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口腔异味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牙菌斑指数降低(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腔癌围术期病人给予基于Beck评分的分级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使病人早日康复,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自然分娩初产产妇产后疼痛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接受自然分娩的初产产妇,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前41例,整个围手术期行常规产科护理)和研究组(后41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强相关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4h、48h、72h视觉模拟评分(VAS)、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妇VAS评分在24h时与常规组差异不明显(P>0.05),但在48h和72h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常规组;且研究组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以上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产妇行自然分娩的整个围手术期中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产妇分娩后的疼痛,减少产程时间和出血量,并保证新生儿的健康,进而提升产妇分娩的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993.
头针疗法是针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有关其作用原理研究的文献却不足以完全阐明头针机理,并指导其发展方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因其独特优势,成为穴位针刺脑部中枢效应机制研究的首选方法。通过阅读分析相关文献及该领域整体研究趋势,发现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头针疗法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异性脑区激活、针刺作用机理分析、联合疗法等方面。头针选穴所激活的特定脑功能区与其所主疾病息息相关,可通过协同调节多个脑区,改善运动功能与提升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994.
传统的心脏磁共振检查需借助外源性对比剂才能评价心肌血供和代谢。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技术(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magnetic resonance,BOLD-MR)可不依赖对比剂,通过检测组织中脱氧血红蛋白水平高低即可反映局部血氧代谢情况。作为一种无创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它在解释氧代谢相关病理生理过程中显示出较大的应用前景,笔者旨在介绍近年来BOLD-MR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技术探讨新疆南疆维吾尔族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及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特点。材料与方法15例维吾尔族ESRD患者为试验组(ESRD组),20名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同区域长期居住的健康维吾尔族人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行rs-fMRI检查。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ESRD患者的认知功能。计算ALFF和基于种子点的FC值,并比较两组间大脑ALFF及FC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ESRD患者异常脑区的ALFF、FC和临床信息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南疆维吾尔族ESRD组双侧楔前叶(峰值点在右侧楔前叶)的ALFF(自发活动)减低;通过基于种子点的FC显示ESRD组的右侧楔前叶与右侧楔前叶/双侧中扣带回/双侧后扣带回/右侧内侧眶额叶的功能连接减弱;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患者的右侧楔前叶-右侧内侧眶额叶FC和MoCA认知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83,P=0.005)。结论南疆维吾尔族ESRD患者的大脑默认网络区域(default mode network,DMN)的自发活动以及功能连接减弱,可能是造成脑功能受损、认知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后纳吸棉填塞止血对患者舒适度和术腔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FESS的90例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纳吸棉组(n=45)和明胶海绵组(n=45);纳吸棉组FESS术后采用纳吸棉填塞术腔止血,明胶海绵组采用明胶海绵填塞术腔止血,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止血和鼻腔症状缓解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舒适度,利用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和测量鼻腔气道阻力观察术腔恢复效果。结果:两组均充分止血,术腔术后未出现活动性出血,纳吸棉组术后4周鼻阻塞、鼻痛症状程度明显轻于明胶海绵组(P<0.05);纳吸棉组术后2、4周VAS评分显著低于明胶海绵组,术后4周、3个月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明胶海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吸棉组术后第1次鼻腔气道阻力显著低于明胶海绵组(P<0.05)。结论:纳吸棉是CRS患者FESS术后理想的鼻腔填塞止血材料,在缓解术腔相关症状、减轻疼痛、促进术腔恢复和改善鼻腔通气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究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与CT的特异性及准确度。方法:由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期间内就诊群体,随机选择60例患者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对60例患者分别通过MRI与CT进行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手段对60例患者的结果准确性,同时对比两种诊断手段的征象。结果:60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MRI确诊57例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5%,CT确诊49例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1.67%,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CT对钙化、积气的征象诊出率明显高于MRI,MRI对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征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两者在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不存在差异性。结论:相较CT,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性更高,但CT也有其应用价值,对钙化和积气的检出率更高,因此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必要时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CT与MRI检查诊断,并对其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接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对其使用CT与MRI检查诊断。结果:对60例患者均进行CT与MRI检查诊断,CT组与MRI组诊断的阴性率分别为15(例)25.00%、5(例)8.33%,阳性率分别为45(例)75.00%、55(例)91.66%,误诊率分别为13(例)21.66%、1(例)1.66%,漏诊率分别为11(例)18.33%、2(例)3.3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时采用MRI检查方式,效果显著、诊断符合率更高,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99.
1000.
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严重威胁身心健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诊治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回顾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科的发展历史,从精准医学、多学科协作、功能康复及学科发展等多层面总结临床现状,以期为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