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25篇
  免费   7322篇
  国内免费   3359篇
耳鼻咽喉   181篇
儿科学   518篇
妇产科学   242篇
基础医学   2865篇
口腔科学   266篇
临床医学   4577篇
内科学   3209篇
皮肤病学   639篇
神经病学   924篇
特种医学   12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6867篇
综合类   16746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652篇
眼科学   319篇
药学   7323篇
  92篇
中国医学   26575篇
肿瘤学   1106篇
  2024年   348篇
  2023年   1291篇
  2022年   2283篇
  2021年   3204篇
  2020年   3166篇
  2019年   2001篇
  2018年   1697篇
  2017年   2644篇
  2016年   2801篇
  2015年   2575篇
  2014年   5841篇
  2013年   4689篇
  2012年   5629篇
  2011年   5761篇
  2010年   4839篇
  2009年   3759篇
  2008年   3058篇
  2007年   3301篇
  2006年   2746篇
  2005年   2340篇
  2004年   1890篇
  2003年   1625篇
  2002年   1409篇
  2001年   1250篇
  2000年   1119篇
  1999年   764篇
  1998年   602篇
  1997年   579篇
  1996年   477篇
  1995年   424篇
  1994年   366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274篇
  1991年   223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135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25篇
  1976年   29篇
  1973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8 毫秒
21.
当代社会,老年人口比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如何有效地延缓衰老不仅成为了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也成为了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延缓衰老方面经验丰富,而滋阴药在此类研究中效果显著。本文通过整理滋阴药抗衰老作用机制的若干文献,对滋阴复方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左归丸及其他滋阴中药延缓衰老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索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转换分的差异。方法 从1 114例健康体检人群数据库中,分别抽取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的生理领域得分、心理领域得分的前27%(301例)和后27%(301例)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比较两组的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量表转换分。结果 SF-36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吸烟偏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酒偏好、睡眠时间、中医体质量表转换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分组好饮酒者较多,睡眠时间为7~8 h者较多,平和质者较多,平和质转换分较高,8种偏颇体质转换分较低;心理领域高分组有运动习惯者较多(P<0.05),而生理领域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运动习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36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因素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改善睡眠时间、运动习惯及偏颇体质可能会提高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3.
陈宏宇  武文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10):1232-676
【目的】 值此《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30周年之际,思考科研评价体系的改变给中文科技期刊带来的影响,为中文期刊探寻发展路径。【方法】 结合对中文科技期刊困境的研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 近期国家陆续出台的纠偏评价导向的政策文件,为中文科技期刊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结论】 在重构符合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特点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中文科技期刊应明确目标定位,面向国家需求,提升知识服务能力,建立品牌特色。  相似文献   
24.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EA) on expression of cytoskeletal proteins from Sertoli cells(SCs) and spermatogenesis in rats with oligozoospermia of insufficiency of Shen(Kidney)essence syndrome(OIKES).Methods: Twenty healthy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four groups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control,tripterygium glycosides(TG) treatment,sham and EA groups(n=5 in each group).A rat model of OIKES was established by oral gavage with TG.The EA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G and received EA at Shenshu(BL 23) and Zusanli(ST 36) acupoints for 20 min,once daily for 30 days,while the sham group received EA at identical acupoints with skin penetration without stimulation.After 30 days,the ?nal body weight and coef?cients for the testis and epididymis were calculated and sperm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detect expression of vimentin and α-tubulin in SCs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 immunoreactivity in germ cells.Apoptosis in germ cells was quanti?ed by the transferase biotin-dUTP nick end labeling assay.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final body weight and testis/epididymis coefficients of rats in the TG-treated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but the sperm count and motility were lower(P0.05).Expressions of vimentin and α-tubulin were also signi?cantly weaker(P0.01).The PCNA immunoreactivity of germ cells was decreased(P=0.059),whereas the apoptotic index of germ cells was increased signi?cantly(P0.01).In contrast,EA at BL 23 and ST 36 acupoints signi?cantly improved the ?nal body weight as well as the sperm count,concentration and motility(P0.01 or P0.05).EA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vimentin and α-tubulin in SCs markedly,and signi?cantly enhanced PCNA immunoreactivity with decreased apoptosis in germ cells(P0.01 or P0.05).Conclusions: EA at BL 23 and ST 36 acupoints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spermatogenesis in rats with OIKES.This effect seems to be achieved by attenuating TG-induced disruption of cytoskeletal protein in SCs.  相似文献   
2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84-86+90
目的评价西药联合穴位贴敷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复治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全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西药进行治疗,采用2HRZE/6HRZ标准化疗方案,实验组同时联合穴位贴敷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病灶吸收情况及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病灶恶化9例,其病灶显著吸收率达50.0%,总有效率达70.0%,对照组病灶恶化6例,不变5例,其病灶显著吸收率达33.3%,总有效率达63.3%,两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的疗效指数治疗6个月后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药联合穴位贴敷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治肺结核疗效确切,可以显著促进病灶吸收,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且还可以扶助人体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全身状态,以达到治疗目的,是治疗复治肺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6.
糖尿病渐以年轻化的趋势呈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因其高致残率严重影响病患的生活品质。本文简单阐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并就中医药的角度对该病的治疗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见解和新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PBL教学法在中医急诊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8年6月选取本校2016级针推专升本学生68名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4名,观察组采取PBL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讲授法,对比2组学生的理论、实践考核成绩,并通过调查问卷评价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结果实施教学后,观察组学生理论、实践考核成绩较对照组学生明显提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在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技巧、增强合作能力、创新思维方式的层面上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普遍较高(P<0.05)。结论采取PBL法实施中医急诊学教学有助于提升临床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2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认识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刚  金劲松 《天津中医药》2020,37(3):247-25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属"寒湿疫"范畴,以湿邪为病机核心,以肺为病位中心,以脾胃盛衰为疾病进退的关键。治疗与预防调护方面,急性期,卫气同调,宜宣清和化;恢复期,肺脾同治,宜清补轻宣,注重饮食、情志调摄;谨慎使用抗病毒、抗生素、激素及液体疗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维普资讯、PubMed及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出自各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8年7月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伴抑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根据系统评价标准依次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个研究,共11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伴抑郁在降低HAMD评分、提高QLOIE-31评分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癫痫发作频次改善率效应值合并量OR=3.53,95%CI(1.73,7.17),Z=3.48(P=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安全性效应值合并量OR=0.59,95%CI(0.35,0.98),Z=2.03(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足疗程治疗癫痫伴抑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临床安全性良好,但因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有限,上述结论尚待高质量的RCT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病患者的中医心脏康复护理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大连中医医院内一病房就诊的80例胸痹心痛病患者,经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型胸痹,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心脏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证候施护、饮食护理、中医特色技术、情志护理、健康指导等。通过中医证候评分对治疗的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7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痹心痛病患者的中医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