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64篇
  免费   3387篇
  国内免费   922篇
耳鼻咽喉   168篇
儿科学   791篇
妇产科学   482篇
基础医学   4678篇
口腔科学   562篇
临床医学   3459篇
内科学   8039篇
皮肤病学   186篇
神经病学   2326篇
特种医学   8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36篇
综合类   4611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3957篇
眼科学   366篇
药学   3820篇
  15篇
中国医学   1525篇
肿瘤学   927篇
  2023年   687篇
  2022年   700篇
  2021年   1303篇
  2020年   966篇
  2019年   887篇
  2018年   989篇
  2017年   803篇
  2016年   1270篇
  2015年   1660篇
  2014年   2168篇
  2013年   2472篇
  2012年   2025篇
  2011年   1993篇
  2010年   1829篇
  2009年   1688篇
  2008年   1576篇
  2007年   1307篇
  2006年   1160篇
  2005年   1117篇
  2004年   1389篇
  2003年   832篇
  2002年   655篇
  2001年   678篇
  2000年   475篇
  1999年   428篇
  1998年   473篇
  1997年   557篇
  1996年   552篇
  1995年   476篇
  1994年   604篇
  1993年   437篇
  1992年   436篇
  1991年   452篇
  1990年   419篇
  1989年   331篇
  1988年   354篇
  1987年   229篇
  1986年   261篇
  1985年   323篇
  1984年   281篇
  1983年   178篇
  1982年   256篇
  1981年   214篇
  1980年   185篇
  1979年   151篇
  1978年   117篇
  1977年   117篇
  1976年   89篇
  1975年   69篇
  1973年   8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81.
目的探讨传统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手术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86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40例)和开颅手术组(46例),开颅手术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神经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基底节区HICH患者皮肤切口大小、骨窗大小、皮层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近期与远期疗效和病死率。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的皮肤切口大小、骨窗大小、皮层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P 0.01);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的28.3%(P 0.05);神经内镜组患者近期疗效良好率为90.0%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的60.9%(P 0.01);神经内镜组患者远期疗效良好率为92.5%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的63.0%(P 0.01);开颅手术组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6.5%;神经内镜组患者死亡2例,病死率5.0%;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可以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提升近期与远期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82.
目的总结金属覆膜支架联合鼻胆管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Ⅲ型Stapfer穿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ERCPⅢ型Stapfer穿孔患者放置金属覆膜胆道支架,支架内再放置鼻胆引流管,术后2~4周行支架取出术。结果 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开腹手术患者,有效率100.00%,无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住院期间出现腹腔感染症状,发生率为16.67%。结论金属覆膜支架联合鼻胆管治疗ERCPⅢ型Stapfer穿孔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3.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EMBM)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内镜中心接受EMBM治疗的75例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患者,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治疗效果,对比术前和术后病理结果,并结合随访结果,分析总结EMBM的疗效。结果 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MBM术,手术时间(40.00±9.21)min,3例术中并发出血,均成功内镜下止血,无穿孔、迟发性出血和操作相关死亡发生。9例患者术后出现食管创面狭窄,予以内镜下球囊扩张后狭窄缓解。EMBM术后病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24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45处,黏膜内癌(IMCA)9处,所有患者水平切缘均阴性。相比较EMBM前的钳夹活检,有21处(26.9%)标本病理结果发生变化。随访期间,2例患者术后半年、4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再次给予内镜成功治疗。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 EMBM具有操作简单、用时短和并发症少特点,是治疗食管早癌、尤其是食管癌前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4.
目的比较可视化技术定位喉罩插管和气管插管应用于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老年全麻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气管插管组);B组40例(可视化定位喉罩组)。分别记录入室安静后5 min时(T0)、气管导管插入(喉罩)前即刻(T1)、插入后即刻(T2)、插入后3 min(T3)、拔除时(T4)、拔除后即刻(T5)、拔除后3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以及术后患者咽喉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呛咳、术后早期呕吐恶心、咽痛和声嘶等并发症情况并比较。结果 A组和B组皆能安全的完成手术,B组术中置入和拔除喉罩前后的MAP和HR无明显变化(P0.05);A组拔除气管导管前后的MAP和HR有明显变化,较B组明显升高(P0.05)。B组拔除喉罩时患者的呛咳、呕吐恶心以及术后咽喉痛的发生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老年全麻患者使用超声联合纤支镜定位喉罩管理气道是安全可行的,与气管插管比较具有操作简单、血液动力学平稳和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老年人手术全麻气道管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985.
目的探究分析阴道超声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对于减少肌瘤残留及降低肌瘤复发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20名进行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观察组在手术时配合使用阴道超声,继续剔除残存的子宫肌瘤,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各项指标、术后肌瘤残存的情况以及术后12个月肌瘤的复发情况等数据。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出现1例血肿、1例输尿管损伤、2例膀胱损伤和1例直肠损伤;对照组共出现1例血肿、1例膀胱损伤、2例切口感染和2例直肠损伤。比较两组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肌瘤平均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4例患者出现肌瘤残存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出现的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9和12个月的时候各出现了1例复发情况,而对照组在术后3、6、9和12个月分别出现了1、2、5和7例复发,观察组患者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阴道超声对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中引导剔除残存的肌瘤,能明显减少肌瘤的残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86.
目的:运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索预测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街道社区共计5 792名居民(去除信息不全等不合格样本)的流行病学资料。将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患者纳入病例组,并运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式匹配未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对照组。采取其血清标本进行相关生化、免疫项目的检测,并分析其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空腹葡萄糖(GLU)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GLU、铁蛋白、C反应蛋白(CRP)是预测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GLU是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84,95%CI 1.128~1.460,P=0.000)。结论:GLU是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其预测指标;监测CRP和铁蛋白也有利于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987.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GDM孕妇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实验组孕妇给予强化健康教育干预,通过分析两组血糖及分娩后母婴的结局情况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孕妇在经过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后,均取得相应的效果,实验组孕妇所取得干预效果更为显著,其对GDM知识的认识、生活方式改善程度、早产、产褥感染、分娩后婴儿的结局以及血糖达标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GDM孕妇给予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孕妇的血糖、改善妊娠后母婴结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8.
目的:研究高风险初产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筛查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 2014年2月期间来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建档的300例高风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妊娠24~28周接受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定期复查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将3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231例和对照组69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新生儿的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比较两组围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9.96%,不良反应发生率4.76%,并发症发生率4.33%;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24.64%,不良反应发生率13.04%,并发症发生率15.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9.5±0.2)分,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4.33%;对照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9.0±0.3)分,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14.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5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风险产妇GDM的筛查对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89.
目的 了解贵州地区汉族居民空腹血糖水平,分析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80岁汉族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比较城乡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2 967人,城镇居民空腹血糖平均值高于农村(5.21 mmol/L vs. 5.03 mmol/L,P< 0.001),男性高于女性(5.23 mmol/L vs. 5.09 mmol/L,P=0.003),血糖水平有随年龄增长的趋势(P< 0.001)。城镇居民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6.01%(粗率7.45%),其中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 0.001),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农村居民标化患病率为3.47%(粗率3.77%),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相同年龄性别下,≥40岁城镇居民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糖尿病患者中知晓率为56.59%,治疗率为84.47%,控制率为41.38%。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发病风险高于女性、年龄≥40岁发病风险升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经常进行身体锻炼、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者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结论 贵州汉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城乡患病率差异大,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血糖未达到控制水平,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90.
Background: The daily consumption of dietary fiber is frequently below suggested recommendations. Using a double‐blind, controlled, randomized study, we assessed the efficiency and tolerance of a fiber‐enriched orange juice to supplement fiber intake in women. Materials and Methods: After 1 week of noninterventional observation, 192 healthy adult women ingested 400 mL of orange juice for 21 days, which either was not (placebo group) or was enriched with fiber (fiber group). Orange juice ingestion was registered daily and controlled for each week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Macronutrient, fiber, and energy intake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3‐day food record, validated food chemical composition databases, and the “Pro Diet” software.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were self‐evaluated daily by scoring 4 grades of symptom intensity and using a visual analog scale to grade pain severity. Results: No changes were observed for macronutrient and energy ingestion. For the placebo group (n = 97), the total fiber intake record was under the daily recommended value. In contrast, the fiber group (n = 95) displayed higher comparative values of total and soluble fiber consumption (P ≤ .001), achieving the daily recommended values of fiber intake. Both groups reported an increased frequency of slight bloating and rumbles over time (P ≤ .05). The fiber group also experienced a higher frequency of slight flatulence over time (P = .002). Conclusion: Consumption of fiber‐enriched orange juice was efficient to achieve the daily fiber intake recommendation for women, was not accompanied by intense adverse events, and may represent a suitable method to supplement fiber intake in wom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