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7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850篇
妇产科学   161篇
基础医学   539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837篇
内科学   1708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11篇
综合类   1119篇
预防医学   639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527篇
  2篇
中国医学   358篇
肿瘤学   28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547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7篇
  197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01.
Associations between maternal nutritional factors including energy intake, body mass index, postpartum weight change, and anemia status and maternal-infant interactions were examined in 124 mother-infant pairs from a marginally malnourished, rural Kenyan population. Anemic mothers spent less time holding and caring for their infants than nonanemic mothers. Mothers who retained their pregnancy weight gain or were able to gain weight postpartum spent more time looking at their infants than mothers who lost weight postpartum. Maternal food intake per se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patterns of infant interaction. Lower birth weight infants were held more, cared for more, and looked at face-to-face more by their mothers. Older sisters tended to be more involved in infant interactions with higher birth weight infants.  相似文献   
102.
Abstract: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HCT) is curative therapy for sickle cell anemia (SCA). However, its widespread use is constrained by donor availability and by concerns about its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oxicities. Current efforts to identify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HCT, to decrease the toxicity of HCT, and to broaden its availabilit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国产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5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和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大、小剂量组于生后第8 d给予rhuEPO治疗,剂量分别为500 U/(kg·周)和250 U/(kg·周),每周分3次皮下注射,共6周。三组均于治疗一周后予口服元素铁6 mg/(kg·d)。[结果]三组早产儿生后血色素和红细胞压积均逐渐下降,大剂量组下降幅度最小,对照组下降最明显, 三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大、小剂量组于治疗一周后网织红细胞即明显上升,于第4、5、6、7、8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0.01);三组血清铁蛋白生后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于生后第8周(停药后1周)三组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与小剂量组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剂量组输血例数较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用药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rhuEPO辅以铁剂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次数,且500U/(kg·周)效果优于250 U/(kg·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缺铁性贫血(IDA)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因再发性腹痛就诊的患儿中,抽取13C呼气试验阳性者26例为观察组,13C呼气试验阴性者22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检测血清铁蛋白(SF)和血常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SF、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儿童IDA发病有关,Hp感染可能是IDA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CF)及其受体(s-kit)与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发病的关系。方法利用ELISA法测定CAA患儿、正常儿童外周血浆及脐血血浆s-kit及SCF水平。结果CAA组血浆s-kit水平(13.02±5.18)μg/L低于正常儿童组(17.82±5.36)μg/L和脐血组(19.0±5.63)μg/L,CAA组血浆SCF水平(365.5±98.35)μg/L,低于正常儿童组(469.26±102.32)μg/L和脐血组(567.22±135.88)μg/L。结论CAA组血浆s-kit及SCF水平降低,提示s-kit及SCF可能在儿童CAA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6.
107.
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例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新风胶囊治疗组20例(口服新风胶囊)、雷公藤治疗组10例(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治疗组10例(口服甲氨蝶呤片)。3组均连续服药3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全身和关节症状、贫血、血清铁、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新风胶囊治疗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患者关节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方面,与甲氨蝶呤治疗组和雷公藤治疗组相似;但在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患者全身症状、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上调白细胞介素10、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血清铁及调节血清EPO水平方面均优于甲氨蝶呤治疗组和雷公藤治疗组。结论依据从“脾”论治原则研制的具有健脾化湿通络功效的中药新风胶囊,能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患者的全身及贫血症状、缓解患者的关节症状,其机制与调整细胞因子平衡、调节血清EPO的水平及升高血清铁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伴缺铁性贫血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CRF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血液自动分析法进行血红蛋白(nb)、红细胞压积(Hct)检测;双吡啶比色法测定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SF);生物索-亲和索-酶联免疫法测定sTfR。结果:sTfR在CRF伴缺铁组明显升高;与CRF不伴缺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sTfR含量能更加快速、真实地反映体内铁贮存情况,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孕母间断补铁对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孕母间断补铁预防新生儿及婴儿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作用.[方法]对预防组109例孕妇从孕20周开始进行两周一次的间断补铁,每次补充元素铁105mg,共8次,对照组109例不补铁剂.实验前后对两组孕妇血以及脐血检测血红蛋白质(Hb)、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锌原卟啉(ZPP)等指标.对两组婴儿随访6~12月,评估婴儿IDA的患病情况.[结果]实验前两组孕妇间Hb、SF、ZPP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结束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低于预防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预防组新生儿脐血SF值和出生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婴儿6月龄时Hb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间断补铁可明显改善孕妇及胎儿或新生儿铁营养状况,有利于减少婴儿ID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生血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98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Ⅱ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扩大受试者范围,增加少年、老年、孕妇及术后的缺铁性贫血病人群体,进一步观察生血宁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82例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分为成年组(2 5 4例)、老年组(2 0 5例)、孕妇组(1 5 1例)、术后组(1 30例)、少年组(70例)和儿童组(1 81例) ,各组病人均口服生血宁片0 . 5g ,tid ,疗程为4周。结果:各组病人疗效相似,非儿童组有效率为85. 9%,儿童组有效率为85. 6 %;血常规各项指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容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血清铁含量及总铁结合力均有显著改善。除少数受试者出现轻度恶心、腹部不适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生血宁片是治疗各年龄组尤其是青少年和孕妇缺铁性贫血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